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喜形于色,汉语成语。

拼音:xǐ xíng yú sè

释义: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分高兴。

成语

喜形于色

拼音

xǐ xíng yú sè

引证解释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分高兴。

《魏书.卷四十八.高允传》:“允喜形於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于通衢遇友人郑賨,见其喜形于色。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秦穆公闻重耳来信,喜形于色,郊迎授馆,礼数极丰。”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七.邵女》:金一见,喜形於色,饮食共之,脂泽花钏,任其所取。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交与,二位喜形于色的去了。

成语辨析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控制不住内心喜悦

【近义词】眉飞色舞、喜上眉梢、喜形于颜

【反义词】闷闷不乐、忧心忡忡

【灯谜】 1.笑颜(打成语一) 谜底:喜形于色

2.喜形于色(打二字词语一) 谜底:外快

【英文】lightupwithpleasure

成语资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1]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成语辨形:于,不能写作“与”。

成语辨析:喜形于色和“笑容可掬”;都有“脸上流露出喜悦”的意思;但喜形于色是发自内心而表露在脸上的喜悦;是表里如一的;“笑容可掬”侧重于面部表情;可能表里如一;也可能为了某种目的;表里不一。

成语谜面:笑颜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本词的反义词是“喜怒不形于色”,意为内心喜怒压于心中,不表现在面貌上。

历史故事

南北朝时魏国的大臣高允曾经对人说:“我在当中书官时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努力为国家效命,倘若老天有眼,我应该能活满一百岁。”

这之后不久,高允感到身体稍稍有点不舒服,家人请来医生为他把脉治病。过后,高允行为举止还像往常一样,不肯卧床养病。

高祖和文明太后听说高允有病后便派御医李修前去探视。李修为高允搭脉,高允一边感谢皇恩,一边若无其事地对李修说:“老臣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仍很强壮,也没有什么病,请皇上放心。”李修诊治完后,说了一些嘘寒问暖的家常话,就走了。

李修回到宫内,悄悄地对皇上说:“高允表面上没有什么病,但身体内有异常情况,恐怕是不久于人世了。”皇上沉思片刻,让李修保密。于是派了使臣赐给高允许多御用的珍奇宝贝、美味佳肴,从酒米到盐卤等应有尽有,大约有100多样,都是些上好的货色。高允喜形于色,对别人说:“上天对我恩重如山,照顾得真是无微不至,让我很好地安度晚年。皇上赐给我的物品真是太多了,我可以用它们好好地款待门客。”

这样过了许多天,旁人未看出高允健康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地方,所以到高允在一个深夜去世时,连他的家里人也没有发现。就在全家为高允操办丧事的时候,皇上又下诏赏给了1000匹绢、2000匹布、500斤棉、百匹朵采、千斗的谷子,用来帮助高允的家操办丧事之用。等到高允要下葬的时候,皇上又以待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等官位相赠,同时赐给他谥号为文,直是备极哀荣。

成语“喜形于色”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成语举例

◎ 不一会儿,黎小安回来了,有些喜形于色,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禀告说:"里边有一艘全密封橡皮艇,大约能乘五人。"

◎ 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形于色,有的情不自禁放起了鞭炮。

◎ 黄桥南临长江,韩德勤喜形于色:"这一下要把苏北新四军赶到长江去喝水了。"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笃老 郊迎 脂泽 谓语 状语 忧心忡忡 文明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