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国家社会主义(德文:Nationaler Sozialismus),这个政治词汇源于德语,在中文语境中尚无明确之译义与概念,它属于一种社会主义形式,既不同于纳粹主义阵营,同样区别于马克思主义阵营。需要区别的是,国家社会主义并非纳粹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而是类似于葡萄牙宪法中提及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德文相同,在中国经常与“民族社会主义”混淆,而后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

民族社会主义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结合体,是高度民族化的”社会主义“。由于并没有对于两者词汇的明确区分,所以以下内容仅供个人参考,不作为绝对学术依据。

具体内容

一种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用国家权力进行社会改良的改良主义思潮。国家社会主义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结合体,是高度民族化的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受到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国家社会主义也具有法西斯主义那种沙文主义、帝国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强调:国家是绝对物,所有个人和集团都是相对的,国家是个人真正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体现,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国家。国家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那种生产资料个人所有的制度,而是提倡一种能和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相适应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生产分配调控,这一点类似于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

在非常时期,国家社会主义表现出来的力量可以是惊人的。

国家社会主义(注:此处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其实属于国社主义最为极端的形式——民族社会主义)的缔造者二战德国领袖阿道夫·希特勒,他创造的国家社会主义也包含很大种族主义的影子,比如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他说到:“人种有优劣之分,优等人就是主人,主宰者,统治者,劣等的人就是奴隶,被统治者,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应该他统治世界。”其实这体现了国家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的一面,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国家社会主义反对国际主义。他的话如果深入理解,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认为我们自己的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其他民族都是我们的敌人和竞争者,这个地球上最终只有一个民族可以生存下来,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一切国际主义思想必将葬送整个民族的前途。他提出:“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就代表着他的民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集权的国家,国家的所有公民必须要有国家至上的意识,把国家看得高于一切。”他认为“国家的最高目标是,努力保持那些产生文化和创造高级人类的美与尊严的原来的民族成分”,他强调:“要真正做到以上几点,国家的根本就要实行领袖原则,领袖应该有领导整个民族和国家、主宰世界命运的的权力”。

国家社会主义者极度反对暂时和平主义,他们认为:①暂时和平主义是最消极的思想,也是劣等民族的共有特征,暂时和平主义是一种逃避主义,不能逃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残酷竞争模式。它不过是一种消极的幻想和苟安,实行暂时和平主义的民族已经被历史证明,他将会灭亡或被其他民族奴役。

②暂时和平主义本质是政府对民族的欺骗,是对政府无能的借口;暂时和平主义本身不代表整个民族的利益,他只代表着某个统治者、统治集团的利益,不过是他们想更安稳地维系他们腐朽的统治罢了。

③暂时和平主义也代表了一些个人的苟安意识,这对于整个民族的危害将是致命的。

④暂时和平主义并不能真正代表着和平,因为导致战争的不是人的思想意识而是资源的短缺、生存空间的不足这类客观情况。

⑤和平主义只是不顾这些现实状况的消极幻想,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的本身已经宣告了暂时和平主义的死刑。

国家社会主义也反对资本派民主,资本派民主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对世界撒的最大的谎言,资本派民主主义本身就具有欺骗性质,他不过是资本主义政客创造出来的一套统治工具,其本身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的利益。绝对的民主且不论他是否能够实现,就算他能实现其代表的也只能是大部分人的个人利益。除了能使国家政策制定变的更加混乱和无效外,没有别的意义。资本派民主主义是政府和小市民主义的一种媾和,他是牺牲国家利益来满足部分人的个人需要,是一种消极的不进取的思想。

历史

1871年普法战争之后德国强人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完成了德国统一,但王朝政府左面受到工人运动的威胁,右面受到资产阶级政党民主诉求的压力。俾斯麦既反左又反右,强力推出6000余条保护劳工的法令,既保护了王朝利益,也实现了他的国家需要照看人民的政治理念。俾斯麦的福利制度和政策被称为王朝社会主义(德语:Staatssozialismus)。但自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渐渐形成一个观点,以前那些旧王朝的国家精英们并没有在德国实现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既不同于往常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第三位置思潮出现了,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应该看到的是,国家社会主义最初活跃于经济政策方面,随后才开始深入到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方面。 俾斯麦的王朝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和政策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也因此为国家社会主义追捧,并被追认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前身。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依赖、倡导国家机器直接操控生产资料的一种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政治制度的经济架构被称为国有社会主义(英语:state socialism)。国有社会主义也被认为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在生产关系方面,国家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相同,提倡一种能和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相适应的以国家计划为主体的生产分配调控。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国家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并不相同,同时也反对那种生产资料为个人所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共产主义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公有,而国家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生产资料在所谓国家意志影响下的监控,政府并不直接控制生产资料的配置和使用,但政府代表国家拥有对生产资料的绝对控制权,使用权和分配权。

工业家、作家和政治家瓦尔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在1916年《即将来临的日子》(德语:Von kommenden Dingen)写道,未来的“人民政府”将弥合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裂痕,并强迫资本家们接受国家的旨意。他将通过税收限制高收入及财产分配,鼓励增加公共教育,鼓励工人阶级更多的参与,消除垄断和防止投机和懒惰。拉特瑙的观点吸引了很多年青人和民族主义者,并对国家社会主义后来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1918年之后,德国的政治思潮出现了一股试图阻止共产主义蔓延的保守革命运动,但国家社会主义则反向出现了反对民主主义的倾向。国家社会主义认为民主主义不仅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的利益,反而是资本主义政客创造出来的一套统治工具,是谎言。国家社会主义认为民主主义所强调的是,民权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部分人个人需要的满足。国家社会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社会制度,会使国家政策制定变得更加混乱和无效,进而会影响到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能力。

该思想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代表人物有F.拉萨尔和J.K.罗贝尔图斯。在马克思主义刚诞生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刚出现的时候,拉萨尔主张实行普选制和工人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罗贝尔图斯认为工资应随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增长,主张由国家制定工资标准,实行社会改革,以解决由资本和土地垄断而造成的经济危机和工资下降问题。他们回避国家的阶级性,打着社会主义招牌,鼓吹社会改良,实际上是要维护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这种思潮在刚刚形成的社会主义各流派中有相当的影响。

战争经济结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有部分人士提倡战争社会主义(德语:Kriegssozialismus),即透过中央统制的经济制度来因应战争。此种主张是往后德国总体战经济制度的雏形。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工人被要求入伍;而工会与行业协会也成为战争机器的一部分。自由经济因此受到严重压制,旨在提高武器装备生产的中央计划取代了市场经济。消费品开始出现配给制。战争社会主义概念正是通过这些重要步骤过渡到国家社会主义。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纳粹主义 马克思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 希特勒 暴力革命 法西斯主义 种族主义 民主主义 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