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种经书。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凡二卷。【通行本为三卷】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为《占察善恶业报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

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内容简介

《地藏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分别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无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

内容大意

《地藏经》全文计分13品,原分为上下2卷,上卷由第1品至第6品,下卷由第7品至第13品。而现今流行本分上中下3卷,主要是便利读诵。第1品至第4品为上卷,第5品至第9品为中卷,第10品至第13品为下卷。

内容分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文殊菩萨请释尊广说地藏菩萨的因地修行本愿,如何成就不思议事。地藏菩萨因地修行,为婆罗门女,为救其母脱离地狱罪苦,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并于佛塔像前立弘誓愿,愿尽未来劫,广设方便,度脱罪苦众生 。

分身集会品第二

百千万亿不可称计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狱处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会于忉利天宫。释尊特殷勤付嘱地藏菩萨于弥勒菩萨未出世前,度脱娑婆世界苦难众生,地藏菩萨再三请佛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观众生业缘品第3

佛母摩耶夫人请问地藏菩萨有关阎浮众生造业及因果报应之事,并广说无间地狱之罪报。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4

定自在王菩萨问释尊有关地藏菩萨过去因地修行事宜。菩萨过去生为小国王,发愿若不先度脱罪苦众生,令得安乐,得至菩提,则不成佛。又菩萨过去生为光目女时,其母犯杀生、毁骂2业,堕地狱报。光目为救其母永离三恶道及下贱、女人身之苦,于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愿度脱三恶道及一切罪报众生,方成正觉。最后又提到地藏菩萨依此阎浮提众生造业感果的差别,而施以种种不同方便教化。

地狱名号品第5

普贤菩萨请地藏菩萨说明娑婆众生受报处和地狱种种名号及恶报等事,令众生知是果报,有所警惕,去恶向善。

如来赞叹品第6

释尊略说种种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得种种人天福德、因缘果报等事。又因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本经名为:地藏本愿、地藏本行和地藏本誓力经。

利益存亡品第7

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是故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念佛、供佛,引导正念,切忽杀生,添造新业;或于身死亡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奉献佛僧,则能生亡两利。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8

阎罗天子及无量鬼王,齐赞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功德愿力,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主命鬼王告阎浮提人,欲生产时,但作善事,利益母子,切勿杀生供给产母,或饮酒食肉,能令母子不得安乐。

称佛名号品第9

地藏菩萨代众生请问释尊,有关生时死时,自得大利,不堕恶道的法门,佛告以称念诸佛名号及所得种种不可思议利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10

佛为地藏菩萨说种种校量布施功德因缘,依发心不同,所做善事不同及布施对象不同,所得布施功德而有殊异。

地神护法品第11

于住处供养瞻礼地藏形像,它是人居处可得10种利益:

1. 土地丰壤; 2. 家宅永安;3. 先亡生天; 4. 现存益寿;5. 所求遂意;

6. 无水火灾;7. 虚耗辟除; 8. 杜绝恶梦;9. 出入神护; 10. 多遇圣因。

若人供养地藏菩萨,转读本经,或依本愿所教示而修行,能得坚牢地神及释梵、诸天眷属拥护。

见闻利益品第12

观世音菩萨请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利益之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释尊为众生开示,见地藏菩萨形像,闻地藏菩萨名号之种种利益功德。

嘱累人天品第13

释尊以殷重心付嘱地藏菩萨,于未来世救度一切众生。地藏菩萨劝请世尊不以为虑,将以百千方便度脱一切众生。释尊再应虚空藏菩萨之请,为众生略说闻此经及地藏名号或瞻礼形像,所得之28种福利及7种利益。

词语解释

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二卷。唐·实叉难陀译。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全经分十三品:(一)仞利天宫神通品,(二)分身集会品,(三)观众生业缘品,(四)阎浮众生业感品,(五)地狱名号品,(六)如来赞叹品,(七)利益存亡品,(八)阎罗王众赞叹品,(九)称佛名号品,(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十一)地神护法品,(十二)见闻利益品,(十三)嘱累人天品。与《地藏十轮经》同为专门阐述地藏菩萨事迹的重要典籍。

1)地藏:梵名乞叉底檗沙,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咐嘱,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莲华三昧经》云:‘檀陀地藏化地狱道,手持人头幢;宝珠地藏化饿鬼道,手持宝珠;宝印地藏化畜生道,伸如意宝印手;持地地藏化修罗道,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除盖障地藏化人道,为人除八苦盖障者;日光地藏化天道,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又,地,心地也,能生万法,一切皆由此生;藏,含藏也,心地含藏无量恒沙清净性功德,有能生、能载、能摄、能藏、能支、坚固等义。

2)菩萨:梵音‘菩提萨’之简称也。‘菩提’为觉,为道;‘萨’为有情,为众生。又译作开士、高士、大士等,总名为求佛果之大乘众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也。有自觉、觉他两义:于己,则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觉;于人,则下化众生,以菩提法觉、化众生也。故菩萨者,有觉悟之众生也;能觉悟众生之众生也。

3)本愿:依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理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是名大愿。此愿于无量生死之前, 本昔所发之愿,故称本愿,以此本愿为成就佛道之基也。一切佛菩萨于因地时皆发愿,皆称本愿。以愿不同故,成就不同,名号亦异。

4)经:通题也,契经之简称也。佛所说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所具之机,故称契经。经者,径也,入道之通途也;经者,经纬也,以种种理令万事经纬分明,有条不紊也;经者,常也,历万世而不变之真理也;经者,线也,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者也;经者,摄化也,摄化种种根机众生令入佛道也。复有,涌泉:义味无穷,至心持诵,可得无量义味也;出生:能生妙善,常诵经者,自可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善法也;绳墨:能为世出世间之楷模,犹木匠之绳墨,立定规矩方圆,以楷定正邪也;显示:能示正性,令读诵者因之而开示悟入也。

5)于阗国:于阗,译作地乳,今称和阗,亦作和田,县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离车族由尼波罗纵断西藏高原于此建国。

6)三藏:经律论也。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三无漏学为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圣之良药。出家人能通三藏,自利利他者,称三藏法师。

7)沙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修行人也。《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有四种:胜道沙门,证圣果者,圣僧是也;说道沙门,能宏扬如来三藏圣教者;活道沙门,能修诸善法,增长慧命者;污道沙门,违背戒律,裨贩如来者。

8)实叉难陀:本经译者名,华言‘学喜’。此法师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故名学喜,于中华唐朝时代于阗国来华译经,八十华严经即此尊者所译。

9)佛:佛陀之略,译作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乃一切智也;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名觉悟,乃一切种智也。觉复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自觉者,简别于凡夫、外道;觉他者,简别于二乘;觉行圆满者,简别于菩萨。又,经中通常以此称本师释迦牟尼佛。

10)忉利天:译作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中间喜见城,帝释(玉皇大帝)居之, 巅之四方有峰,每峰有八天,共称三十三天。四方三十二天,每方有一位天王统领,即帝释外臣四大天王也。

11)摩诃萨:摩诃萨的简称,译作大心,大众生,大有情。摩诃名大,萨名众生,即有作佛大心之众生也。‘大’有三种:即愿大(愿作佛),行大(六度万行),度众生大(度尽一切众生也)。

12)五浊:见浊,以不明万法因缘所生无自性故,妄执为实,起自他、人我之见,不能见道,故名见浊;烦恼浊,以有人我之见,生是非、生爱憎而起种种烦恼;众生浊,烦恼内熏,发动身三、口四七支,造取舍、憎爱等业,随业受报,轮回不息,故名众生浊;命浊,轮回中一期寿命,寿夭穷通,各各不同,故名命浊;劫浊,前四浊炽盛,三灾竟起,众苦充满,故名劫浊。以五浊覆障故,难见实相之理,故为障道因缘也。

13)智慧:梵语若那,译作智;梵语般若,译作慧。决断曰智,知俗谛曰智,照见名智;简择曰慧,照真谛曰慧,解了名慧。

14)神通:凝心修定所得变化莫测,通用无碍,变化自在之力。不测之谓神,无碍之谓通。有宿命通、天耳通、他心通、天眼通、神足通(现众生、现世界、诣世界、生万物、示化身)、漏尽通(一切世界示现正觉),通称六通。

15)调伏:调者调和、调理、调顺,柔者以法调和之;伏者降伏、制伏,刚者以势降伏之。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也。调理恶魔使之降伏也。《金刚经》中‘云何应住’是‘调’之意;‘降伏其心’是‘伏’之意。开显本心是‘调’之正意,唯开显本心,方能舍两边、入中道,方是真正之‘调心’;降伏非心是‘伏’之正意,唯降伏非心,方能引归正道。愚意以为,‘伏’者,正合‘戒’意;‘调’者,正合‘定’意。唯‘戒’方生‘定’,唯‘伏’方适‘调’。其心调伏,其慧自开也。

16)知苦乐法:知世间苦,乐学出世间之法也。

17)问讯:手合掌而口问安也。卑问尊则为‘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否?’上慰下则为‘不审无病恼,乞食易得,住处无恶伴,水陆无细虫否?’

18)世尊:梵语路迦那他或婆迦婆,译为世尊,乃佛之尊号,以佛具万德,为世所尊重也。

19)如来:梵语多陀阿伽陀,译作如来,佛十号之一,乃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者也,名真身如来。 又,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名应身如来也。

20)大圆满光明云:众生自性本具圆满光明也。无际曰大;生佛同具曰圆满;清净性功德曰光明,诸佛以光明作佛事;佛光普照一切,如云普覆,故称云。

21)大慈悲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大慈,故与法界乐;大悲,故拔法界苦。余义同上。

22)大智慧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能断一切无明烦恼之惑,故云智慧。余义同上。

23)大般若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清净智慧唯佛能证,唯佛能说,世间出世间,无能及之;无论事理、因果、凡圣,无一时而不照,无一法而不知,故云般若。余义同上。

24)大三昧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从性起用即是三昧,其用无量,故三昧亦无量。

25)大吉祥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以此清净功德故,无不罪灭福生,惑去智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聋者能闻,盲者能视,哑者能言,病者痊愈,故名大吉祥光明云。

26)大福德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能令众生得人天福、人王福、天王福、梵王福、声闻福、缘觉福、辟支佛福、菩萨福及诸佛究竟圆满之福德,故名大福德光明云。

27)大功德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能令一切众生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八万四千尘劳诸惑,究竟证得涅槃之乐,故名大功德光明云。

28)大归依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此清净功德自有一体三宝,可令一切众生自归自依,即自归依佛、法、僧。本师释迦牟尼佛以此光明云摄受众生。遇此云者,即当归依三宝也。

29)大赞叹光明云:众生自性清净功德。既有如上所述无穷功德光明,故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赞莫能穷、叹莫能穷,故名大赞叹光明云。

30)微妙:微者,幽玄难到,故以不可捉摸之‘微’,表事相之难窥也;妙者,神机难知,故以不可思议之‘妙’,表理相之难测也。‘微妙’常以表法体之幽玄绝思。此处形容佛所演出种种之音,具不可思议之神力也。

31)檀波罗密音:檀为檀那之略,译作布施或施主,有财、法、无畏之三施也;波罗密译作度,或到彼岸,谓度生死大海而到涅槃彼岸之行法也。以清净自性能出种种音声,度脱众生种种烦恼而成就种种不可思议之功德,至于涅槃彼岸故也。下同。

32)尸波罗密:具称尸罗波罗密。尸罗者,译作戒,乃在家出家、大乘小乘一切戒行也。以众生自性清净无染,不染五欲六尘,令三业清净,直证无上道也。

33)羼提波罗密:羼提,译作忍辱,忍受一切有情之骂辱击打,及非有情之寒热饥渴等之大行。以自性清净无生故,一切恶念、惑念皆本不生也,悟此即证无生法忍也。

34)毗离耶波罗密:毗离耶译作精进,精励身心行道也。以清净自性无间断故,故能不息也。精者不杂,进者不退;无妄名精,悟理名进。唯精进方可克期取证也。<普贤行愿品>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名精进也。

35)禅波罗密:禅,全称禅那,译作静虑,又名三昧,定。思维真理,定止散乱之法也。自性清静寂默,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故能静虑也。静者,寂也;虑者,照也。

36)般若波罗密:般若,译作净慧,妙慧。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真之慧也。智乃心之性,心生一切法,智知一切法,知而无知,无知而知,离一切相,得一切智,故名般若。般若者,了达人法二空之智慧也,此智此慧,唯佛能证,唯佛能说,余皆不能也。

37)慈悲音:四无量心之前二也。慈以施乐,悲以拔苦,以所缘乃无量众生之境,故称‘慈悲喜舍’为四无量心。以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亦称四等,乃利他之心也。

38)喜舍音:四无量心之后二也。喜者,喜众生能离苦得乐也;舍者,舍一切功德,亦舍上来三种心(慈、悲、喜)之功德。又,能怨亲平等,舍怨亲之分别心也,乃利他之心也。‘舍’之实义,乃《金刚经》中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之义也。

39)解脱音:梵云木底木叉,译作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众生自性本来清净,无有系缚之相,复能令众生离缚而自在,故能出此解脱之音也。

40)无漏音: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痴诸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头漏泄不止,能令众生漏落到三恶道中去,故名为漏。以此之故,名有烦恼之法为有漏,离烦恼之法名无漏。戒、定、慧及涅槃等皆为无漏之法也。以自性清净,远离烦恼,故能出此无漏之音也。

41)智慧音:知世间法,了三乘法,破烦恼之暗,脱三界之苦,得大乘法乐之智慧。

42)大智慧音:知出世间法,了一乘大法,破根本无明之暗,证得究竟佛果之智慧。

43)师子吼音:佛说三乘之法如狮子吼,外道尽皆摄伏,故名。又,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谓之狮子吼。

44)大师子吼音:佛说一乘大法,令众生究竟证得佛果。大者,喻时空之无限也。

45)云雷音:云者,普覆之义;雷者,普震之义。形容佛说法如云普覆一切,如雷普震一切,令众生喜悦,令外道摄伏,令一切有情皆得蒙法益也。

46)大云雷音:此云雷之音普覆一切法界,华严、华藏世界无不周遍,令一切上上根机之贤圣亦皆受益而得证佛果。

47)娑婆世界:译作堪忍世界,以此世界众生堪忍为恶故;又诸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受种种劳苦故。《文句》二下云:‘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云:‘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此娑婆世界在华藏二十重世界海中,与极乐世界同属第十三重。

48)天龙:诸天与龙神也,乃八部众之上首,故以此称天龙八部。八部者,天、龙、夜叉、干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迦。天有欲界六重:四天王天、忉利天、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四重:乃初、二、三、四之四禅天也;无色界四重天:乃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龙:梵语那伽,蛇中之首,有神力,能变化,行云雨。夜叉:译作能啖鬼、勇健,能飞行空中食人。干达婆:译作香阴、香神、寻香,乐神名,不食酒肉,唯以香为食,侍奉帝释行奏乐之神。阿修罗:译作无端(貌丑也)、无酒(不饮酒)、非天(果报胜似天而非天),常与帝释作战。迦楼罗:旧译金翅鸟,新译妙翅鸟,以龙为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阎浮提只容一足。紧那罗:旧译人非人、疑人,新译歌神。似人而头上有角,男则马首人身,能歌舞,女则貌美。摩候罗迦:译作大蟒神,亦乐神之类,其形人身而蛇首也。以八部众中含有鬼神,故称天龙鬼神也。

49)四天王天: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乃欲界第一天。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领干达婆(此云寻 香,乃天帝伎乐神)及毗舍(此云颠狂鬼,啖精气鬼)神将,护弗婆提人,能护持国土,居须弥山黄金。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领鸠 荼(梦魇鬼)及辟荔神(低等饿鬼),护阎浮提人,能令人善根增长,居须弥山琉璃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龙及富单那(名臭,主热病之鬼),护瞿耶尼人,能以净天眼拥护人,居须弥山白银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飞行鬼,能啖鬼)、罗刹(可畏鬼,暴恶鬼)神将,护郁单越人,能以福德施人,名闻四方,居须弥山水晶 。

50)须焰摩天:天名,译作妙善,妙时分。焰摩者,时分也。彼天光明赫奕,昼夜不分,以花开花合为一昼夜。彼天快乐,时时唱言‘快哉!’故名须焰摩天。51)兜率陀天:译作知足,于五欲之境知止足故。此天依空而居,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为天众欲乐之处。此天一昼夜合人间四百年,此天人寿为四千年,合人间为五十七亿六百万年。弥勒内院常为菩萨成佛前之最后住处。

52)化乐天:六欲天之第五,亦称乐变化天,能自化五尘而自娱乐也。此天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昼夜,身长八由旬(一由旬合四十、六十或八十里),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从男女膝上化生,初生即如人间十二岁之儿童。

53)他化自在天:略名他化天,第六天。此天乐具不必自己化作,可由下界化现而取之自娱也。此天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皆为害正法之魔也,即四魔中之天魔,释尊成佛时,波旬即此魔王也。

54)梵众天:梵天也,译作清净、寂静、离欲等。色界诸天离欲而清净,总名梵天。梵众天者,乃色界初禅三天之一,最下级者,指梵天民众也。此天之定,乃初禅定也,具寻伺(觉观)二心所及喜乐二受者。

55)梵辅天:色界初禅三天之二,大梵天之辅相也,侍卫梵王,为臣为相而辅翼也。

56)大梵天:色界初禅三天之三,最高天主也,称大梵天王,名曰尸弃。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来请佛转法錀,自称为娑婆世界之教主。

57)少光天:色界二禅三天之一。二禅天定心微细,无寻伺(觉观)之心所,尚感受喜乐二受也,无眼等五识,唯余意识。少光天者,定力深故,定体自可发光也,故名少光。

58)无量光天:色界二禅三天之二,定力转胜,光明无量也。

59)光音天:色界二禅三天之三也,新称极光净天,此天已无音声,以口发净光代音声而语言。大火灾破坏至色界初禅天时,下界众生尽来此处,待新世界成劫之时,自此天起金色大云,注大洪雨,以造初禅以下直至地狱诸世界,待世界成已,此天界福薄众生渐渐下生以至地狱界。此天定力更胜,已无觉观之心所。

60)少净天:色界三禅三天之一,唯有乐受,离喜受,乃清净之意识也,得受净妙之乐境。以三禅三天中,净乐较少故,名少净天。

61)无量净天:色界三禅三天之二,较之少净天,禅定力增,乐境亦增,净乐无量,故名无量净天。

62)遍净天:色界三禅天之第三天。此天净光周遍,寂静之乐,周遍身心,三界之乐以此天为第一。此天名定生喜乐地,乐受之至极也。(四禅天乃舍受,无此乐也)。

63)福生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一天也。一切福中以禅定之福最胜,故名福生。要言之,清福最难得也。又,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406之解释,则以无云天为四禅天之第一天,而以此福生天为四禅天之第二天。无云者,以云喻贪,此天清净无贪,故以无云为名也。

64)福爱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二天也。以最胜之禅定福感得微妙随顺,名之曰福爱天。又,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406之解释,则无此天之名也。

65)广果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三天也,为凡夫得生之天最胜处,凡夫修福最高莫过于此天。此天之上乃圣者所生之处,称五净居天。净居天之意,唯圣者所住,无异生杂入也。五净居天指四禅天之后五天。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277云,乃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及色究竟天此五天也。而本经所述之‘无想天’,乃外道所居之天,一定五百劫,不在此五天之数。

66)无想天:又名外道天。外道压迫妄想令其不生,一定能定五百劫,在三界中无处可安,‘有部’与‘经部’摄其于广果天中;‘上座部’则于广果天之上立无想天。《俱舍论》第五云:‘无想有情居于何处?居在广果。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

67)无烦天:色界四禅天之第四天也(无想天除外),乃圣者所居之五净天之第一天,无一切烦恼杂乱之天也。声闻四果中第三果阿那含,下界惑尽,上界惑薄,故生此天。

68)无热天:色界四禅天之第五天也,五净天之第二天。无一切热恼之处,亦为阿那含果圣人所居之处,其惑较之无烦天更薄。《俱舍颂疏世间品一》云:‘已得杂修上中品定,能善伏除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

69)善见天:为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第四。又作大善见天、善好见天、善观天、快见天、妙见天。指色界第四禅中第二位之天。此天以定力殊胜而所见清澈,故称善见。又指帝释所居善见城之宫殿。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七载,由最上品四禅相应之业,恭敬勤修,杂觉分之所薰修,因此业而生善现天,十倍于此,则生于善见天。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彰所知论卷上等,谓此天寿量达八千劫,身长八千由旬。诸经论中另有寿长四千劫、四十劫、千五百大劫等说。[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大楼炭经卷一、卷四、起世经卷一、卷七、立世阿毗昙论卷六、顺正理论卷二十一、集异门足论卷十四]

70)善现天:善现,梵名Sudr!s/a,巴利名Sudassa,音译作修提舍、须武。又作善观天、善好见天、妙见天、快见天、无比天、假使天。为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第三。即色界第四禅中第三位之天。此天天众已得上品之杂修静虑,果德易彰,故称善现。

71)色究竟天:

色究竟,梵名Akanis!t!ha 或 Aghanis!t!ha,巴利名Akanit!t!ha ,音译阿迦尼吒、阿迦尼师吒、阿迦腻吒、阿迦抳瑟搋。又作碍究竟天、质阂究竟天、一究竟天、一善天、无结爱天、无小天。乃色界四禅天之最顶位。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此天乃修最上品四禅者所生之处,其果报于有色界中为最胜。

关于此天众生之寿量,大楼炭经卷四谓,寿长百劫,然亦有夭折者。长阿含经卷二十谓,寿长五千劫,或稍减。立世阿毗昙论卷七、俱舍论卷十一谓,寿量一万六千大劫,身量一万六千由旬。[大楼炭经卷一、起世经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二、法苑珠林卷三、慧苑音义卷下、佛祖统纪卷三十一]

72)摩醯首罗天: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又翻威灵,或云三目,故为三界尊极之主。辅行记云:色界天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有大威力,居菩萨住处;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统摄大千世界,于色界中此天独尊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73)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处,梵名Nai va -sam!jn~a^na^sam!jn~a^yatana ,巴利名Nevasan~n~a^na^san~n~a^yatana。非想非非想乃就此天之禅定而称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已无粗想,故称非想;尚有细想,故称非非想。此天位于三界九地之顶上,故又称有顶天。

原理简述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宿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顺利地修行。怨亲债主的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觉作恶梦、疑难怪病、甚至常见病、以及修行的诸多障碍,皆是因果所导致的。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无法超度怨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坎坷不平,如果你有出离六道之心,怨亲债主看你要出离六道,就会更加着急向你讨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业力前显”,很多人修行稍有进步时,即麻烦不断,多是这种原因,故至少要以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回向,超拔个人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使之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根本法理

一.时空无限的法界

法界无可限量。十方有无量世界;过去、未来时间皆无尽无限。佛、菩萨等圣众,无可计数。天龙神鬼、六道众生亦皆无数无尽。

二.因缘果报的法则

众生在六道中的轮转,种种世界及国土的形成,六道环境及生态的差异,乃至菩萨、佛陀的果德都是依循因缘果报的法则而呈现的。

三.法界一体的正觉

因缘果报的法则没有偏私,没有例外,因此没有独立的主宰。一切事物都相依共存,互为因缘。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营私妄求。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只能致力于法界全体的和谐与圆融。

四.推己及众的慈悲

个体的安危是切身而易察觉与关怀的。推己及人的关怀在现世的利害与方便考量之下,便已是不容易有的慈善。地藏菩萨特别伟大的地方,就在于能由至诚的孝心与爱心立即推广到所有受苦的众生,并且立志要从事没有时空界限的永恒救护工作。

五.一念不舍的救护

众生与佛法的因缘或有或无,因缘的深浅与圆缺也是千差万别。

顺水推舟,锦上添花都是容易做到的。地藏菩萨的伟大是在于无视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亲临救护,甚至下地狱去教化最顽劣的众生。任何众生只要在佛法中有一丁点儿的因缘,他都要千方百计的来补足教化因缘,使他们得救。甚至就在罪苦众生报应临头的前一秒,只要念及佛号、菩萨圣号或一句经文,地藏菩萨也随即以神力挽转他们的厄运。这种行愿圆满地显示了法界一体的慈悲。

总而言之,《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根本法理就是:由普及于全法界的眼光,依循因缘果报的法则,从事对所有受苦众生无尽的救护工作。务使所有众生都能觉悟“法界一体、因缘相系”的真相,而彻底由偏执中脱出。从而使得所有众生都融入法界一体,而安住于无限的开阔与平和。

概述多生多世的誓愿

地藏菩萨多生多世以来曾经发过无数的誓愿,要救渡六道轮回中所有受苦的众生。 他曾有一生是男人,由于见到一位佛陀的身相十分庄严,就向佛请教如何可以修得同样的气质与风度。佛就教他,要有恒地不断救渡一切受苦的众生。他于是就发广大誓愿,要为了救渡六道众生而多方面的提供方法与帮助,直到众生都完全解脱了,才自己得完全的解脱。他也曾有一生是女人,虔信佛法。然而她的母亲不但不信,还轻慢佛教。她虽然经常设法来改变母亲的信仰,却没有成功。母亲逝世之后,她为了救渡亡魂而变卖家产来供奉佛。她的孝心与超乎平常的虔敬感动了佛,就教她要端坐念佛。她不断的念佛,经过一天一夜才得知,原先堕落地狱的母亲已经因为她供佛的功德而得以转生天界了。甚至连同地狱中其他的受苦者也都一起生天了。她就立下誓愿,要无休止地以种种方法救脱所有受苦的众生。又有一生曾是一位国王。虽然国内的人民造做种种恶业,但是仍然以种种慈善事业饶益人民,并且发愿,除非这些因造恶而受苦的人民都能改过迁善,永远解脱,毕竟安乐,他自身不愿享有究竟的安乐。又有一生是一个女人,在亡母的祭日以食物供奉修行人,希望以这样的功德使亡母得到救渡。她所供奉的恰是一位罗汉。罗汉怜愍她,就入定观察,见到她母亲在地狱中受罚。罗汉就教导她,要供奉佛像,诚心念佛号。她依教奉行,果然梦见佛说,亡母会转生她家,出世不久就会说话。后来家中女婢生下小孩,三天之内就会说话,告诉她说,只能活十三岁。为了救母,她就发弘愿,要救脱地狱、饿鬼及畜生这三种恶道中所有受苦的众生,直到他们都成佛了,自己才成佛。

就像上述这些事例一样,地藏菩萨生生世世屡发救渡受苦众生的大愿,并且都是本著“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挚诚,因此他所救渡的众生以及有缘可以蒙他救脱的众生都是不计其数的。由于受苦的众生尚未全部得到解脱,他就无休止地随缘救渡,以致于至今仍然从事菩萨的工作。他的智慧、慈悲、神力、辩才以及种种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其实早已具备成佛的条件,但是为了救渡苦众而一直自愿担当谦下服侍的菩萨重任。这种行持使了解他的有情都衷心的倍觉亲切,而特别仰慕、爱戴他。在佛教诸大菩萨的事迹中,一提到誓愿的深广,大家都公推以地藏菩萨的生生世世不舍苦众,屡发弘愿,最足充任典范。

千方百计的救渡

地藏菩萨为了救渡所有受苦的众生,以神通力分身无数,到任何有受苦者的地方去。就连罪业深重的众生所堕落的地狱,他也不避开。他这种舍己救众的精神就表现在有名的一句话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遇到做坏事的人,他总是以因果报应的道理加以开导,使他们能自知改过。例如,遇到浪费的人,他就劝以资源有限,若不珍惜,将来就会不够应用。遇到乱说别人坏话的人,他就劝以善用口舌,以免将来口腔生病时,后悔不及。遇到伤害小动物的人,他就劝以若不愿自家儿女受伤害,必需先提倡爱护弱小。不然,欺负弱小的事不知何时就会落到自家小孩的身上了。

由于地藏菩萨的慈悲深广、智慧融通,所以他针对众生千奇百怪的恶业都能一一给予适当的教导与劝化。他的教导合乎道理,又纯粹只是为了众生自身的长远利益与安乐,所以受劝者都是又感动,又不得不注意他的劝告,结果都渐渐的受他感化,而远离了做恶。更因为感佩他的身教,甚至起而仿效,渐渐安步于修习菩提的康庄正道。

永远感恩的谦卑

地藏菩萨从多生多世的菩提服务中已累积了不可思议的智慧、慈悲、神力、辩才等种种功德,然而他从不自认为有甚么功德、法力。

任何对众生的服务或者神通的显示,他都声明完全是仰赖佛陀的教化与慈力加持才得以圆成的。他明白因缘的道理而注重佛陀的恩德,因此全然失去“自居有功”的偏执。在他的谦卑中蕴藏着不为“自我”所覆盖的大智,而流露出远离“傲慢”的安详与平易近人。

不可思议的功德

由于地藏菩萨多生多世累积的不可思议功德,众生只要有缘听到他的名号,见到他的形像,都可以消除多生多世的罪业,并且构成得到究竟解脱的因缘。如果能对他的形像礼拜、供赞,甚至成为福报的因缘,而得以增加智慧、免除灾难、增福添寿,有种种说不尽的好处。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至今仍旧有广大的群众信赖,并不只是靠着对经书的信仰,而是根据历代依经实行者的感应经验才流传下来的。

承担佛嘱的重任

地藏菩萨无尽的誓愿与救渡事业深受释迦牟尼佛的赞赏与器重,因此特地在诸佛菩萨、天龙神鬼群集的大法会中,以救渡受苦众生的重任托付。地藏菩萨也不负所望,以他一贯的恒毅作风来承担大任,并且恳切地请佛陀不用担心,他必定会尽心尽力圆满地救渡众生。众生若在佛法中有一毛一尘、一沙一渧的善缘,就是已在地狱门前的刹那,地藏菩萨也要以种种方法来救拔他,使他离苦得乐。

佛的咐嘱可以说是对地藏菩萨的菩提行愿给予完全圆满的赞许。而贯穿地藏菩萨无尽的悲愿与无限的救渡事业则是彻底融入法界一体的大智、大悲、大慈与大力。

感召神鬼的护持

地藏菩萨实践他无尽的慈悲救渡誓愿,多生多世无有休止,不但感得诸佛及诸大菩萨的赞扬、随喜与咐嘱,更感召了许多天龙神鬼的菩提心愿与行持,纷纷自愿加入护持佛法的行列,特别是拥护、庇祐修行地藏法门的行者。

经典教言

1.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觉林菩萨语)

2.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地藏菩萨语)

3. 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释迦牟尼佛告普广菩萨语)

4. 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佛陀对普广菩萨的开示)

5.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6. “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地藏菩萨语)

7. 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地藏菩萨语)

8. 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主命鬼王语)

9.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主命鬼王语)

10.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地藏菩萨语)

11. 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12.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佛陀开示)

13. 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佛陀付嘱地藏菩萨)

14.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这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这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佛陀付嘱地藏菩萨)

利益略说

1.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地藏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这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2.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这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3.“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4.“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5. 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坚牢地神语)

6. 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坚牢地神语)

7.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佛陀开示)

8.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佛陀开示)

9.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佛告虚空藏菩萨

10.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 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佛告虚空藏菩萨)

后世评价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自己改变命运的方法,并能超拔过去世的怨亲债主令其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死自无始劫以来皆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的功德力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王菩萨的大悲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最可贵的是整部经皆以白话文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悲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可以相应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教化慈悲。在所有经典之中,教理浅显易懂,又不需他人来传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

持诵经文持诵经文注意事项

一.持诵经文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读,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之;

二.持诵经文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三.24小时皆可持诵,每部持诵过程以90分钟为最适当,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过快,否则诵经之功德力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执心修法,非正法;

四.诵经重点贵于以虔诚恭敬之心相应之;

五.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须奉三柱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

六、持诵经文之中若间隔一个小时以上需要重新恭请。

重在回向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尤为重要。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应先回向给自己过去生中的父母,以及与自己有纠葛过节的怨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因缘,因此最易障碍你、纠缠你,而你对他们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应首先救度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问题、障碍才得以消除,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当修行道路畅通时,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西方极乐净土,那样修行速度才会提高,积累功德才会彰显。

回向文

(合掌)弟子(自己的姓名)愿以此所诵《地藏经》部(或念佛菩萨圣号二小时)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自己的姓名)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注明:此回向文是专门指定回向给自己或亲友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不用于做其它的回向。

地藏菩萨道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这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地藏三经说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地藏经中最重要的三部。

内容简介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简称《地藏经》,题为唐朝实叉难陀所译,是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宏大愿望的经典。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为度众生“久远劫来发弘誓愿”的非凡之举,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迹,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太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及其众生的状况,解释了使亲人眷属在各种情况下脱离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将自己涅盘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开化世人的任务托付于地藏菩萨。

图书目录

前言 经题

入题

正释经文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分身集会品第二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地狱名号品第五

如来赞叹品第六

利益存亡品第七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称佛名号品第九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拔苦精神

一.地藏法门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依经中所说如法而行。得福得慧,离开苦难,充分体现地藏菩萨伟大的拔苦精神。

二.地藏法门能度大烦恼的人。地藏经中佛告诉我们,来参加这场法会的人数,用佛眼看都不能尽数。这些都是地藏菩萨,久远劫那么长的时间来。去度他们离苦得乐的。说明菩萨不怕辛苦,只要修地藏法门,多么烦恼的众生菩萨就会去度他们。

三.地藏法门能度父母眷属。地藏菩萨过去世为婆罗门女时,母亲信邪,不信佛法。那时圣女,劝母亲能行善积德有正见。佛告诉我们对于父母,最孝敬是劝父母能学佛法作福,双亲也能证圣果。还有我等修地藏法门,父母也能得益解脱快乐。

四.地藏法门能使学者不会堕于恶道。有人造作菩萨像,一瞻一礼者。这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佛告诉我们礼拜菩萨形像,远离贡高我慢心,虽处末法而不堕恶道。

五.地藏法门能得相貌圆满。有人相貌丑陋,多于疾病。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那人千万亿生中,相貌圆满。佛告诉我们学习菩萨忍辱、利益众生就会相好光明。

六.地藏法门能使学者不受横死诸难。地藏经中佛说,有人能对菩萨像前,歌咏赞叹,香花供养,劝导一人多人共学。那人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被他听到,更不会诸横难加害其身。

七.地藏法门能使久病的人速好,如果世缘尽会速得往生。地藏经中佛说有病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能。为了病人,拿病人心爱之物出来施舍,要开示让病人知道并情愿施舍。病会很快好起来,如果世缘尽会速得往生,不受痛苦,命终之后,宿殃重罪,永得解脱。

八.地藏法门能度我们历生亲朋眷属,也能使我们远离恶梦。有人梦见鬼神悲啼愁叹,都是过去生父母弟妹夫妻眷属,在恶道受苦,未得出离。我们在佛菩萨像前,读此经或请人读三遍,或七遍。那些恶道眷属,我们读此经后他们就解脱了。而我们梦寐之中,永远就不会梦见。

九.地藏法门能使下贱改变为尊贵。地藏经中佛说,有下贱人,要知道那是前世的罪业很重,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一万遍。那人这一生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

十.地藏法门能使贫穷成富贵。地藏经中佛说,有人衣食不足,求不如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只要行善和念菩萨名一万遍,那些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恒得富贵。

我们修学更得二十八种利益,用行善积福去合入地藏菩萨无私的拔苦精神,贡献服务社会人群,延续地藏菩萨拔苦精神,就会早悟正果。(方海权著)

功能分类

《地藏经》的功能一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拔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劫以来皆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读经能使我们明白关于业障的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广利有情众生。

《地藏经》的功能二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王菩萨的大悲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最可贵的是整部经典皆以白话文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心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论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可以相应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救华悲愿。

动态

九华山佛教寺院获赠杨永法《地藏菩萨本愿经》手稿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古籍 地藏经 大正藏 实叉难陀 地藏菩萨 释迦牟尼佛 欲界 摩耶夫人 实叉难陀 大正藏 佛母 定自在王菩萨 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 婆罗门女 弥勒菩萨 因果报应 光目女 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