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柏拉图对话系列的统称,包括《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等十余部著作

内容

记录柏拉图的对话是否一定真实呢?很多人也许会提出这种质疑。其实,早在柏拉图去世后的数百年间,古希腊、罗马的学者们就已经对亚特兰蒂斯的存在与否争论不休。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这段对话是柏拉图在论述哲学时所列举的寓言故事。而持肯定意见的人则认为,在《对话录》中,柯里西亚斯曾三次强调确有其事,苏格拉底也说,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是事实,这要比虚构的故事强得多。”而最先讲述这个故事的索伦是古希腊公认的诚实的人,他生活的时代比柏拉图只早二百年,因此靠口授流传下来是完全可能的。

为什么非要怀疑我们的祖先呢?他讲述的只不过是一段伟大、辉煌、璀璨、绚丽的历史和一群曾经创造了不朽文明的人类祖先而已,而今天的人类不也正是在不断书写和创造新的历史吗?客观地看待柏拉图讲述的这个故事,几乎故事中的每一个部分我们都能从古埃及或者秘鲁人的记录中寻到相似的痕迹;实际上,柏拉图对于亚特兰蒂斯的许多论述,我们都可以从享有“历史之父”美誉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对于古埃及宏大的描述中得到印证;同样,从秘鲁人普雷斯科特的画笔下,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缩影,比如,在他的作品“秘鲁的征服”中,他说:“在所有秘鲁人创造的文明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库斯科(秘鲁城市)的帝国文明,在纪念帝国的庙宇中,历代帝王聚拢起来的财富可谓富甲天下,以至有闻名于世的‘黄金之殿’之称。金碧辉煌的圣殿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它的秘鲁文名字——黄金矿。在它的西墙矗立着一座象征着神的雕像,那是一张人形的面孔,身后散发出四散的道道圣光,有如太阳神阿波罗一样。这座塑像立于一个巨大的黄金底座上,其上装点各色翡翠宝石;四壁和顶棚镶嵌黄金玉饰;殿堂内的各个角落都在刨光的玉石和星罗棋布的珍稀金属的点缀下熠熠生辉;即使是飞檐翘角的选材也毫不逊色。整座殿堂无处不在书写着奢华与尊贵,气势磅礴、谓为壮观……”

如此说来,柏拉图的叙述根本没有丝毫的夸张;没有离奇的矫饰;没有不食人间香火的天神,没有样貌骇人的蛇发女怪,没有令人厌恶的魑魅魍魉,也没有天生神力的擎天巨人。他所描述的其实只不过是一段平凡而又平凡、简单而又简单的历史,其中的人物所做的盖庙、造船、疏通运河样样合情合理;那里的人们也与我们一样,躬耕田亩,商贾于市。并且,他们已经将贸易发展到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追溯大部分民族的早期历史,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关于神或魔的传说,而柏拉图所讲述的这段历史却并非如神化般虚幻离奇;据史料记载,曾经有一位异域移民来到这个国家,并在这里娶了一位姑娘,遂定居于此;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个强大的民族逐渐壮大起来。这绝非只是传说,而是享有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回忆的一位埃及牧师亲口向他讲述的一段历史。当时的情形大致如下——希罗多德说,“他们认为在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年前,‘神’这个概念还尚未进入到人类社会……他们都坚决否认人是作为神的后裔的可能性。”所以说,如果柏拉图仅仅是在根据他自己的想象而勾画出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的话,就根本没有必要将其讲述得如此平实而又入情入理。他完全可以将这段故事讲成像希腊神话般充满传奇色彩,充满魔幻经历,有仙女也有半人半兽神。

同时,从这个看似寓言的传说本身,你也找不出任何能够证明柏拉图在通过这个故事进行道德或政治说教的证据,正如培根在《新大西洋城》与《失落的帝国》中所作的有力的论述。因此,这绝非是一个凭空捏造出来的童话故事。坦率讲,这同以往任何一段历史一样合情合理,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是一个民族在其国王的统领下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创造出一段辉煌的人类文明史。

柏拉图在讲述这段历史时称,那是一个“伟大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帝国,它国势强大、东征西讨,其触角曾经远及到整个欧亚大陆。”由此可见其统治范围之广。在当时,被它征服的土壤不但有非洲的埃及、欧洲的罗马,“甚至整个大陆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它的痕迹”,而且,就连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也保留了它的传说,在中南美地区,特别是秘鲁和密西西比山谷,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史前时代的城堡护堤。

此外,柏拉图还告诉我们,这个异常强大的权力具有一个稳固的中心,也就是说,从埃及到秘鲁,实际上都是被一个共同的王朝所征服,甚至连史前时代的印度也曾一度沦为它的附庸,这再次印证了亚特兰蒂斯帝国实际是当时整个世界的权力中心。

我们可以找到的另外一个支持柏拉图所描述的故事真实性的证据是今天人们在大西洋北部的亚速尔群岛发现的黑色、红色和白色的熔岩。柏拉图曾经说过,亚特兰蒂斯王国的城墙正是由黑色、红色和白色的石头所砌成。今天的考古学家托马森教授分析说,“这些不同颜色的火山岩焦灼在一起,让人联想当初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景象,它们有如礼花焰火般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下喷薄而出,而最早的地质纪年就应该是9000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岛。”他同时还详细地描绘了亚特兰蒂斯那庞大的黑色城墙的样貌。

柏拉图说过,“早在许多年以前,亚特兰蒂斯平原就已经被生活在这个王国的居民所耕耘。”如果今天人们根据发现所做出的关于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最早的农业和畜牧业,培育了最早的小麦、谷物和燕麦的推断将来能被科学佐证的话,那么柏拉图的这段话就更加言之凿凿了。试想,要迎来这样一个伟大的史前文明时代,所有的这些不正是人类从愚昧原始的状态向城市化文明过渡的必备条件吗?

在这块大陆周围有一圈环形的沟渠,山上的溪水顺流而下,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人类文明中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当然,如果按照圣经中的描绘,也可以将它想成是伊甸园的象征。

我们知道海神波塞冬的名字并非柏拉图所创,这个欧洲有史以来最早的神至今仍受到人们的膜拜;“波塞冬情结似乎已经成为所有前希登(黎巴嫩港市)时代的殖民地共有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膜拜“首先源于西班牙,然后远播到北非,尤其是在意大利人们把这种文化发挥到极致。但它的传播远未到此停止,它的影响在不停蔓延,到大西洋的众多海岛,到爱琴海周围的广大地区,一直到色雷斯。”

无论是波塞冬,还是尼普顿,都是古代希腊神话中海神的代表;但波塞冬却以其独立于战车上的威武形象更容易被人们铭记,逐渐成为“海神”真正的代名词。不仅如此,就连牵动波塞冬战车的马匹都变得神秘异常,甚至需要柏拉图来专门进行撰文释疑。波塞冬之所以被当作海神,主要还是因为他统治了海中的这片神秘的大陆,进而成为生活在这块大陆上的民族集体顶礼膜拜的海神;他之所以能与马联系到一起,是因为马是在亚特兰蒂斯大陆最先被人类驯养的动物;正如柏拉图所言,亚特兰蒂斯人已经开始通过举行马赛来锻炼马匹奔跑的速度;而波塞冬典型的立于马匹所拉的战车上的形象,自然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捏造,原因很简单,马车同驯马一样也是亚特兰蒂斯人的首创;后来,他们的后代又将这些战车从埃及传送到不列颠岛。众所周知,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马匹都是人们用来祭祀海神波塞冬最好的选择;祭祀时,马匹先辈屠宰,然后再被从万丈悬崖推入到茫茫大海中。这种以马祭神的传统被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异教徒们始终保留着,而且也曾在欧洲靠近海岸线的国家风行一时,直到他们转变为基督徒,才被教会勒令取消了这些习俗。

我们发现在柏拉图的描述中,众多腓尼基人传说中的神都出现在亚特兰蒂斯国王身边。如果柏拉图讲述的这个故事仅仅是个寓言的话,那么希腊人又是从何得到这些众神的名字呢?

是否柏拉图所讲的“此果有硬壳,其汁可饮,肉可食,其油亦可用,”就是可可果呢?

另外,柏拉图说过,亚特兰蒂斯水源丰富,冷热泉俱有。那么他又是如何会晓得亚特兰蒂斯会有热泉呢?难道仅仅是他突发奇想,一时间在脑中勾勒出的图画吗?当然不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古城遗址之一的亚速尔群岛就有很多热泉;当然,柏拉图说这番话时也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其准确性的,因为科学告诉我们,热泉是火山频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典型特征。

柏拉图还说,“(亚特兰蒂斯)整个国家都处在海滨的一块高耸而陡峭的土地上,但是在城市的周围却是一片辽阔的平原,它周遭被丛山峻岭所包围,地势平缓,一直延伸向大海。”它的轮廓看起来就像“海豚的背脊”一样,在幽静的深海中安睡。本书从开篇直到本章,始终在尽量真实地描述出它的原貌。“环绕的群山”从北面将这个大平原笼罩起来,亚速尔群岛的山脉不正是所谓的耸立的山峰吗?

柏拉图告诉我们,亚特兰蒂斯沉没在满是泥沙的深海底下,并且涉及了许多有关航海的问题。数千年以来,人们始终相信大西洋是一片“被厚厚的泥沙覆盖的、扑朔迷离的、在黑暗中充满神秘色彩的海洋”。在古代历史中,波塞冬的三叉权杖或者叫作三叉戟不断地出现,在印度人的神中,或者追溯许多民族古老宗教信仰的源头,我们都可以找到这些。

“在所有的数字中三是个神圣的数字,它曾被视作完美的象征,因此他常常被用来描绘至高无上的神,或者世俗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国王、皇帝或者君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关三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案今天会经常被用于腰带、领带和许多需要打结固定的环形物体上,同时这个特正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拉美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的恰帕斯以及墨西哥城等地的艺术品中都频繁出现,只要有地位最高的神出现,它都会如影随形,相伴其右。”由此,我们不禁要联想到古罗马教皇的“三重冕”以及象征王权的三重圆圈。也正是通过这种同样的形式,亚特兰蒂斯的十位国王加冕登基,被历史永久地封存和纪念,成为不朽。“从圣经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对于许多原始的部落族长的描写竟然与世界上的不同民族的传统有着那么多相近的吻合。十这个数字在《创世纪》中被提到。世界上的任何民族,无论到何时,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祖先,每当他们回望祖先的往事时,无论是发生在大洪水前还是后的事情,也无论那段历史是否真的存在过,但它们始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与这个神秘的数字十有关,曾经有人试图将其与后来的宗教哲人对数字赋予的特殊意义的阐释联系起来进行推测,但最终却未得其解。在古巴比伦的迦勒底文化中,有关十位国王统治这个古老帝国的传说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此外,在古代波斯人的传奇中,对于海神波塞冬的溢美之词也是不绝于耳,‘他是古代法律的缔造者,他只以饮用纯洁的神酒为生,他始终是神圣的化身。’在印度,我们知道有九位婆罗门长老,他们再加上众生之父婆罗吸摩,刚好凑够十位,于是他们就被后人称为‘十父’。德国人相信奥丁神有十位祖先,阿拉伯在历史上也有关于十位神秘国王的传说。柏拉图讲述的这个故事从这些传说中进一步得以确认。在一部现已遗失的古希腊著作中,保留了希腊哲学家普罗克洛斯曾经引用的一段评价柏拉图的文字,文中提到这个四面临海的岛屿,位于‘海克力斯之柱’以外,并称‘在大西洋上众多的岛屿之一,岛上的居民从他们祖先那里流传下对亚特兰蒂斯的记忆,那是一个相当大的岛屿,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统治着大西洋上的所有岛屿。’”

埃伊连在他的《异读历史》中曾谈到瑟欧庞普斯(公元前400年)记录的有关迈达斯、弗里吉亚(小亚细亚中西部古国)国王和塞列努斯([希腊]森林神的首领,酒神的养父)之间的一次特殊的对话,谈话中塞列努斯提到,在大西洋以远有一块广阔的大陆,“它的面积比整个小亚细亚、欧洲和利比亚三者之合还要大。”他谈到有一支叫做梅洛普的人种居住在那里,并且建造了许多城市。人们相信那个国家所在的大陆是大西洋上一座孤立的岛屿。出于这种好奇,曾经有一些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希腊神话中的这片北方乐土

高卢人自古以来就对亚特兰蒂斯的历史非常熟悉,他们从生活在比基督还要早一个世纪的古罗马人那里了解到这些。在高卢地区曾经生活了三种不同的人。其一是本地土著,据猜测应为蒙古人,他们曾经很长时间都居住在欧洲;其二为另一个岛屿过来的入侵者,有理由相信他们应该就是亚特兰蒂斯人;其三是高卢人中的亚利安人。”

马塞勒斯是一位研究埃塞俄比亚历史的专家,他谈起这个问题时说,在大西洋上共有七座较大的岛屿——或许从加那利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东部,1497年起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被改为西班牙的两个省)上的居民那里,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对于亚特兰蒂斯的往事,“毕竟亚特兰蒂斯帝国曾经很长时间都统治着这些小一些的岛屿。”

另一位人类学者迪奥德鲁斯认为,菲尼基人发现了“一座大西洋上的巨岛,它位于‘海克力斯之柱’之外,从非洲海岸出发要航行七天才能到达那里。这座岛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资源充足,物产极其丰富。且自然景观异常绮丽,清澈的河流、连绵的群山还有成片的绿色森林。岛上的居民生活非常怡然,他们在夏季经常到薄雾笼罩下的拥有美丽花园的乡村别墅中度假。那里也是钓鱼和游戏的好去处;气候相当的宜人,一年四季总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古希腊著名作家荷马、普鲁塔克等人都曾在作品中提到大西洋中的岛屿。“在那个国家,黄金和白银几乎遍地皆是,那里的人对待金银简直就像我们对待废铜烂铁一样毫不吝惜。”这是圣?克莱门特在写给科林斯人的诗文中的用语。

如果你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圣经旧约》,会发现有大量关于这片“海上的群岛”的引述,特别是以赛亚(公元前七、八世纪希伯来大预言家)和以西结(希伯来预言家)二人对此的宏篇大论。那么像犹太人这些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大洋和岛屿的呢?他们那扑朔迷离的历史是否也与这些“大洋上的岛屿”存在某种联系呢?

在素以崇拜酒神的神秘教而闻名的亚尔古英雄的诗歌中,曾记载着古利克托尼亚人入侵大西洋众多岛屿的故事。诗中有云,“那时,一头黑发的波塞冬对克朗涅怒目而视,手持黄金锻造的三叉戟与利克托尼亚人厮杀一起。”

柏拉图在对话中称,埃及人告诉索伦亚特兰蒂斯的毁灭发生在9000年前,即公元前9600年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似乎是一段距离我们相当遥远的历史,但是对于地质学家们来说,则显得轻而易举,他们仅仅根据欧洲发现的洞穴,就能追溯回50万年前的人类遗迹;而根据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高原山脉基座下的深层土壤中发掘出来的颅骨化石,科学家们已经断定在这座山形成以后不久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

奥博特先生曾经在布鲁塞尔国会咨文中阐述,用天文学的知识来研究埃及人和亚速人,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生活在距今11,542年前人类的文明程度,对这样年代久远的历史尚能够进行如此精细的年代推算,可见对于9000年前的事情,用天文学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埃及人自称可以将每1460年作为一个周期准确地计算出历史上的一切。他们的一年包括365天,这就能够保证他们的计算精度可以精确到每四年才可能有一天的误差,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从第一个四年的起点算起,可以确保经过1460年后才能完成一个轮回(365×4)。因此,按照埃及人的这种计算方法,如果终止年份是公元139年,那么这个周期的起始年份就应该是公元前1322年。另外,亚速人的计算周期是1805年,或者折合成22,325个月。亚速人的这种纪年法始于公元前712年。迦勒底人的史书记载,在大洪水和他们的第一个王朝之间大约间隔39,180年的时间。那么,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它刚好是12个埃及人的纪年周期加上12个亚速尔人的纪年周期之合。”

12 X 1460 = 17,520

= 39,180

12 X 1805 = 21,660

“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式彼此之间如此默契,又都为一个民族同时兼备,这就是迦勒底人。现在,让我们将这两个纪年周期重新排列,从我们这个时代开始往前推算,就会得出下面这样的结果。”

Zodiacal Cycle. Lunar Cycle.

1,460 1,805

1,822 712

_____ _____

2,782 2,517

4,242 4,322

5,702 6,127

7,162 7,932

8,622 9,737

110,082 11,542

11,542

“在公元前11,542年,这两种纪年法刚好会合二为一,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是的,这个结果说明在那一年,他们的起点刚好相同,我们也就可以用统一的天文观测法来对他们进行考察。”考察的结果是,亚特兰蒂斯很可能就是在那时出现。

在对亚特兰蒂斯的起始年代进行考证的过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同是这块大陆,但在语言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亚特兰蒂斯文明形成前后时间的跨度。但由于连史前世界的各个民族对亚特兰蒂斯的记忆都如此之少,那么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亚特兰蒂斯帝国是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大变故中迅速毁灭的,就好像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一样,历史瞬间便又回到了遥远的从前。

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经讲道,他从埃及人那里了解到,赫尔克里斯(大力神,主神宙斯之子,力大无比的英雄)是他们最早的神,他是在亚马西斯统治他们之前的17,000年前,被八位天神创造出来的十二位神之一。

简言之,我很难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实柏拉图讲述的这个故事,它起源于埃及人,一个举世公认的保留着大量历史记录的古老民族,他们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回遥远的远古时代。他们有资格对希腊人、罗马人和现代世界的一切寓言和传说嗤之以鼻,但是我们却无可辩驳,毕竟我们的祖先对这个世界的地理、历史的了解太有限了,甚至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从他们身上会知道更多。我们相信,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完全有可能在瞬间被大洋所吞噬。还是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解答这些问题吧。

作者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原名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0一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收到照顾。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一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给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 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他继承并发展了斯巴达的依据年龄特征划分教学阶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则更多地总结与采用了雅典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了后世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

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主张的通过回忆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反映了其对掌握知识理解中的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感觉和理性之间对立起来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纪经院派教条主义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文学作品 小说作品 柏拉图 申辩 克力同 游叙弗伦 拉齐斯 著作 古埃及 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 色雷斯 不列颠 基督 危地马拉 弗里吉亚 利比亚 北方乐土 高卢人 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