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贤妃,中国历史上的妃嫔封号之一,始于唐代。后延伸至包括有贤德的妃嫔。中国封建王朝中,曾出现过多位贤妃,包括唐代徐贤妃徐惠等。

释义

贤妃,古代妃嫔封号之 一。

贤妃,又可指贤德的后妃。

历史沿革

唐代始置贤妃,与贵妃、淑妃、德妃称四夫人,处皇后之下,九嫔之上,相当于正一品官。宋、金均有此号。明太祖于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例减百四十余人。

诸妃增多,位号除贵妃外,设为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

清朝后妃制度中亦有此封号。

各代贤妃

唐太宗郑贤妃

郑贤妃(?—?),唐太宗李世民妃嫔之一,无子。《唐会要》记载郑贤妃陪葬昭陵。

相关史料《唐会要 卷二十一》

昭陵陪葬名氏。

越国太妃燕氏(燕德妃)。赵国太妃杨氏(杨妃)。纪国太妃韦氏(韦珪)。贤妃郑氏。才人徐氏(徐惠)。郑国夫人。彭城郡夫人。

唐太宗徐贤妃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

妃子。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父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乃拟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为唐太宗所闻,乃纳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孝德为水部员外郎,徐惠再迁充容。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赐之。唐太宗逝世后,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徐惠的著作,有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文见《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及诗若干首,(诗见《全唐诗》及《名媛诗归》)今尚存。

唐德宗韦贤妃

生平

韦贤妃(8世纪?-809年),唐德宗李适的贤妃。祖父是右威卫将军韦濯,定安公主的驸马。最初,韦氏为太子李适的良娣。贞元二年(786年),册封为贤妃。韦贤妃性情淑敏,言行遵守礼仪,德宗宠爱敬重她,后宫以她的的行为作为规范。唐德宗去世后,上表请留奉崇陵园。元和四年(809年),韦贤妃去世。

史料

《新唐书》列传第二后妃列传下:

德宗贤妃韦氏,戚里旧族也。祖濯,尚定安公主。初为良娣,德宗贞元四年,册拜贤妃。宫壶事无不听,而性敏淑,言动皆有绳矩,帝宠重之,后宫莫不师其行。帝崩,自表留奉崇陵园。元和四年薨。

《旧唐书》列传第二后妃列传:

德宗韦贤妃,不知氏族所出,初为良娣,贞元二年,册为贤妃。性敏惠,言无苟容,动必由礼,德宗深重之,六宫师其德行。及德宗崩,请于崇陵终丧纪,因侍于寝园。元和四年薨。

唐文宗杨贤妃

杨贤妃( ? - 840年2月12日),唐文宗的宠妃。她恃宠介入唐文宗的立储纷争,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详见杨贤妃词条。

唐武宗王贤妃

王氏(?-846年),邯郸人,唐武宗李瀍的宠妃,初封才人。武宗死后,王才人自杀。追赠为贤妃。

生平

王氏十三岁的时候,因善歌舞,得入宫中。唐穆宗(820年—824年在位),将她赐给颍王李瀍。王氏性情机智。开成末年(840年),颍王得以得到帝位,王氏暗中为颍王策划,所以进号为才人,逐渐得宠。她身材纤颀,很像唐武宗。唐武宗每次在苑中游猎,王才人必然跟从,着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武宗皇帝的形象。皇帝和才人相驰出入,观者不知道谁是皇帝。武宗欲立王才人为皇后,宰相李德裕说:“才人无子,家族又不显贵,恐怕使天下议论。”武宗放弃了计划。

唐武宗谧惑于方士的邪说,欲服用长生药,因而患病。王才人经常对亲近的人说:“陛下天天炼丹,说我要长生不死。现在皮肤枯槁,我私下非常忧虑。”不久武宗病重,王才人侍左右。武宗看着她说:“我气息奄奄,情虑耗尽,要与你诀别。”王才人回答:“陛下大福未尽,怎么说如此不祥的话呢?”唐武宗问:“真如我言,如何?”王才人回答:“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葬。”武宗不再说。武宗病危,王才人取出所积蓄的财物分送给宫人,看到皇帝驾崩,在幄下自尽。当时嫔妃虽常妒才人专宠,但都感动她的义节。唐宣宗即位,表彰其节,赠为贤妃,葬在端陵之柏城。

史料

《新唐书》列传第二 后妃列传下:

武宗贤妃王氏,邯郸人,失其世。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宫中。穆宗以赐颍王。性机悟。开成末,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状纤颀,颇类帝。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至尊,相与驰出入,观者莫知孰为帝也。帝欲立为后,宰相李德裕曰:“才人无子,且家不素显,恐诒天下议。”乃止。知

帝稍帝稍惑方士说,欲饵药长年,后寝不豫。才人每谓亲近曰:“陛下日燎丹,言我取不死。肤泽消槁,吾独忧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视曰:“吾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帝曰:“脱如我言,奈何?”对曰:“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帝不复言。及大渐,才人悉取所常贮散遗宫中,审帝已崩,即自经幄下。当时嫔媛虽常妒才人专上者,返皆义才人,为之感动。宣宗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斋

《旧唐书》列传第二 后妃列传下:

武宗王贤妃。事阙。

后梁太祖朱温张贤妃

张惠(?--904年),后梁太祖朱温嫡妻,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追尊元贞皇后,后改元贞皇太后。张惠与朱温是同乡,出身富裕,其父张蕤曾是宋州刺史。朱温微时闻张惠有姿色,心生爱慕,有丽华之叹。唐中和二年,朱温取同州,与张惠相遇,遂结为连理。张惠于文德元年生朱温第三子友贞。朱温归唐,张惠以夫贵封魏国夫人。天复元年(901)二月,朱温得到张惠病重的消息,急忙班师回朝。张惠没有活至太祖称帝之时,于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病故。

相关史料

《新五代史·卷十三》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单州砀山县渠亭里富家子也。太祖少以妇聘之,生末帝。太祖贵,封魏国夫人。后贤明精悍,动有礼法,虽太祖刚暴,亦尝畏之。太祖每以外事访之,后言多中。太祖时时暴怒杀戮,后尝救护,人赖以获全。太祖尝出兵,行至中途,后意以为不然,驰一介召之,如期而至。郴王友·裕攻徐州,破朱瑾于石佛山,瑾走,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友裕惶恐,与数骑亡山中,久之,自匿于广王。后阴使人教友裕脱身自归,友裕晨驰入见太祖,拜伏庭中,泣涕请死,太祖怒甚,使左右捽出,将斩之。后闻之,不及履,走庭中持友裕泣曰:“汝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太祖意解,乃免。[4]

太祖已破朱瑾,纳其妻以归,后迎太祖于封丘,太祖告之。后遽见瑾妻,瑾妻再拜,后亦拜,凄然泣下曰:“兖郓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兴干戈,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妾亦如此矣!”言已又泣。太祖为之感动,乃送瑾妻为尼,后尝给其衣食。司空,太祖时检校官也。天祐元年,后以疾卒。太祖即位,追册为贤妃。初葬开封县润色乡,末帝立,追谥曰元贞皇太后,祔于宣陵。后已死,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云。

北宋太宗李贤妃

李贤妃(943年—977年),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为太宗聘之。开宝年间,封陇西郡君。宋太宗即位,进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赵元佐。李妃曾经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后来生下宋真宗太平兴国二年薨,年三十四。

宋真宗即位,追封母亲为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为元德李皇后。咸平三年,祔葬永熙陵。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沆为园陵使。车驾诣普安院攒宫,素服行礼,拜伏呜咽。命驾部郎中知制诰梁周翰哀册。神主祔别庙。

大中祥符元年,追赠李后的父亲李英为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亲为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李后祔太宗庙室。真宗曰:“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太庙,位于明德李皇后(李皇后)之次,宋真宗从之。

相关史料

《宋史列传第一》

李贤妃,真定人,乾州防御使英之女也。

太祖闻妃有容德,为太宗聘之。开宝中,封陇西郡君。太宗即位,进夫人。

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元佐。妃尝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遂生真宗。太平兴国二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追封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大中祥符元年,追赠后父英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后祔太宗庙室。升祔太庙明德之次,从之。

北宋徽宗韦贤妃

韦贤妃(1080年—1159年),开封人,宋高宗之母。

生平

韦氏与乔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年,进为婕妤,后又升为婉容,但并不受宠。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为人质时,由于康王赵构自愿前往,徽宗遂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

1126年靖康之难时,与徽、钦二宗及六宫后妃、皇族等人同时被金人迁往北方,“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宋钦宗的朱慎妃在中途解手时,遭千户国禄的调戏。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抵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韦贤妃以下300余人入浣衣院(官妓院),钦宗的朱皇后不堪受辱,投水而死,史载“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不久赵构在南京登基为帝,韦贤妃又转送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与徽宗关押在了一起。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韦贤妃被遥尊为“宣和皇后”。

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宋徽宗病死于五国城。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战派完颜宗弼(兀术)率领金国军队南侵,先在开封正南(偏东)的顺昌败于刘锜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颖昌,在金国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完颜宗弼开始转向接受议和。

皇统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同时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等大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十一月间,宋、金为《绍兴和议》达成书面协议。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南宋朝廷杀岳飞,据《宋史》载是为了满足完颜宗弼议和所设前提。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离行时,宋钦宗披头散发死命的挽住她座下的车轮,请她转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韦贤妃哭着说,如果你不回来,我宁愿眼睛瞎掉算了。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

韦氏知道儿子对皇位的隐忧(高宗已绝后,钦宗回来必继承其帝位),再不敢重提当日对钦宗的许诺。晚年患有目疾,应是白内障,道士皇甫坦以针灸为韦太后治好了一只眼睛。韦氏后来又多活了十七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也有记载为90岁终,当时民间谣言太后在金国嫁人生子,高宗为降低谣言把太后年龄增长10岁。)

史料

《宋史》 列传第二后妃下:

韦贤妃,开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宫,为侍御。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进婕妤,累迁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进封龙德宫贤妃。从上皇北迁。建炎改元,遥尊为宣和皇后。封其父安道为郡王,官亲属三十人。由是遣使不绝。

绍兴七年,徽宗及郑皇后崩闻至,帝号恸,谕辅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宁处,屈己请和,正为此耳。」翰林学士朱震引唐建中故事,请遥尊为皇太后,从之。已而太常少卿吴表臣请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丧毕,然后举行。乃先降御札,播告天下。后三代俱追封王。

帝以后久未归,每颦蹙曰:「金人若从朕请,余皆非所问也。」王伦使回,言金人许归后。未几,金人遣萧哲来,亦言后将归状。遂豫作慈宁宫,命莫将、韩恕为奉迎使。十年,以金人犹未归后,乃遥上皇太后册宝于慈宁殿。是后,生辰、至、朔,皆遥行贺礼。

洪皓在燕,求得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遣使百辈,不如一书。」遂加微官。金人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帝曰:「'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毅等还,帝又语之曰:「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

命何铸、曹勋报谢,召至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庭闱,无泪可挥。卿见金主,当曰:'慈亲之在上国,一老人耳;在本国,则所系甚重。'以至诚说之,庶彼有感动。」铸等至金国,首以后归为请。金主曰:「先朝业已如此,岂可辄改?」勋再三恳请,金主始允。铸等就馆,馆伴耶律绍文来信,金主许从所请。洪皓闻之,先遣人来报。铸等还,具言其实。遂命参政王次翁为奉迎使。金人遣其臣高居安、完颜宗贤等扈从以行。

十二年四月,次燕山,自东平舟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后弟安乐郡王韦渊、秦鲁国大长公主、吴国长公主迎于道。帝亲至临平奉迎,普安郡王、宰执、两省、三衙管军皆从。帝初见太后,喜极而泣。八月,至临安,入居慈宁宫。

先是,以梓宫未还,诏中外辍乐。至是,庆太后寿节,始用乐。谒家庙,亲属迁官几二千人。

太后聪明有智虑。初,金人许还三梓宫,太后恐其反覆,呼役者毕集,然后起攒。时方暑,金人惮行,太后虑有他变,乃阳称疾,须秋凉进发。已而称贷于金使,得黄金三千两以犒其众,由是途中无间言。太后在北方,闻韩世忠名,次临平,呼世忠至帘前慰劳。还宫,帝侍太后,或至夜分未去,太后曰:「且休矣,听朝宜早,恐妨万几。」又尝谓:「两宫给使,宜令通用;不然,则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间言易以入也。」

时皇后未立,太后屡为帝言,帝请降手书,太后曰:「我但知家事,外庭非所当预。」将行册命,承平典礼,悉能记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减,辄不胜忧惧。常戒宫人曰:「太后年已六十,惟优游无事,起居适意,即寿考康宁;事有所阙,惧母令太后知,第来白朕。」

十九年,太后年七十,正月朔,即宫中行庆寿礼,亲属各迁官一等。太后微恙,累月不出殿门,会牡丹盛开,帝入白,太后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尽欢。忌日,以谕宰执。后苦目疾,募得医皇甫坦,治即愈。

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十,复行庆礼。亲属进官一等;庶人等九十、宗子女若贡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月,得疾,上不视朝,敕辅臣祈祷天地、宗庙、社稷,赦天下,减租税。俄崩于慈宁宫,谥曰显仁。攒于永佑陵之西,祔神主太庙徽宗室。亲属进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

太后性节俭,有司进金唾壶,太后易,令用涂金。宫中赐予不过三数千,所得供进财帛,多积于库。至是,丧葬之费,皆仰给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妾言,见四金甲人执刀剑以卫。太后曰:「我祠四圣谨甚,必其阴助。」既北迁,常设祭;及归,立祠西湖上。

北宋哲宗刘贤妃

昭怀皇后刘氏(1079——1113),哲宗赵煦的第二任皇后,曾被封为贤妃。

生平

刘氏以“乳母”身份进入后宫,美貌为后宫之冠,且多才艺,备受赵煦宠爱。由美人晋封婕妤。她能顺意奉两宫皇太后高氏和向氏。高太后去世后,她恃宠骄横,对孟皇后不循列妾礼,并蓄意诽谤;在后宫兴风作浪,导致孟皇后被废。但因孟皇后一贯贤德,赵煦废掉她有些后悔,并没有立即将刘氏继为皇后,只是将她晋为贤妃。1099年,刘贤妃为哲宗赵煦生下唯一的儿子赵茂,这才被立为皇后,可惜孩子三月而夭,不久哲宗赵煦也病逝了。

宋徽宗即位,册为“元符皇后”。第二年,尊为太后,宫名崇恩。徽宗看在哲宗的面子上,对于刘氏加以恩礼。但刘氏却百般干扰朝政。政和三年(1113年),徽宗与群臣众议后,决定废除她。因为左右侍从的逼迫,走投无路的刘氏用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使得她成为北宋后妃中唯一一位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皇后。

史料

《宋史》 列传第二后妃下:

昭怀刘皇后,初为御侍,明艳冠后庭,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生一子二女。有盛宠,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后不循列妾礼,且阴造奇语以售谤,内侍郝随、刘友端为之用。孟后既废,后竟代焉。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坐窜。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第二年,尊为太后,名宫崇恩。帝缘哲宗故,曲加恩礼,后以是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已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

宋神宗林贤妃

《宋史》后妃列传二:林贤妃,南剑人,三司使特之孙,司农卿洙之女。幼选入宫,既长,遂得幸,封永嘉郡君,升美人。生燕王俣、越王偲、邢国公主,进婕妤。元祐五年薨。诏用一品礼葬,赠贵仪,又赠贤妃.

宋神宗武贤妃

《宋史》后妃列传二:武贤妃,始以选入宫。元丰五年,进才人。生吴王佖、贤和公主。历美人、婕妤。徽宗即位,进昭仪、贤妃。大观元年薨,乘舆临奠,辍朝三日,谥曰惠穆。

西夏崇宗曹贤妃

曹贤妃,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李乾顺的宠妃。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的生母。

曹氏,太尉曹勉的孙女。年十四入宫,始封才人,颇有宠,进位贤妃。宣和五年、夏元德五年九月(1124年),生子李仁孝,既是后来的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李乾顺的太子李仁爱是皇后耶律南仙(辽国的成安公主)所生,于1125年9月病死,同月耶律皇后也绝食而亡,曹妃的儿子李仁孝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立为皇位继承人。仁孝于1139年即位,将生母曹贤妃尊为国母,将嫡母任皇后尊为皇太后。因为史料的缺失,曹氏的生卒年及谥号不详,期待进一步的考证,不敢妄议。

南宋高宗潘贤妃

潘氏(?-1148年),开封人,南宋高宗妃嫔,元懿太子赵旉的生母。父亲潘永寿,是翰林医局官,后封太子少师。高宗为康王时已于康王府侍奉他,建炎元年六月,生下高宗唯一的一个儿子:赵旉。1127年5月1日高宗在南京即位,建立南宋,欲立潘氏为皇后,因吕好问上谏阻止,所以立为贤妃。1129年,潘氏伴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逃难到江西,7、8个月后回到南宋。归途中(1130年),年仅3岁的儿子赵旉病死,追封为“元懿太子”。此后她一直平静的生活在后宫,绍兴十八年1149年病死。

相关史料《宋史》列传下:潘贤妃,开封人,元懿太子母也。父永寿,直翰林医局官。高宗居康邸时纳之,邢后北迁,妃未有位号,帝即位,将立为后,吕好问谏止之,立为贤妃。太子薨,从隆祐太后于江西,逾年还。绍兴十八年薨。永寿,赠太子少师。

南宋高宗张贤妃

张氏(?--1143年),南宋高宗赵构的妃妾,宋孝宗赵伯琮的养母之一。

生平

张氏初封才人,以宠晋封婕妤。宋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敷夭折后,便挑选宗室子为养子。年幼的赵伯琮入宫后,高宗令潘贤妃、吴才人、张婕妤与赵伯琮见面,看赵伯琮与哪位妃子亲近。当时潘贤妃正为儿子赵敷的夭折而悲伤。惟张婕妤亲热的招呼赵伯琮,赵伯琮便走到张婕妤的身边。于是高宗令张婕妤抚养赵伯琮,不久将她晋封为婉仪。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继承高宗皇位的宋孝宗。可惜张氏没有盼到养子当皇帝那一天,便在绍兴十二年去世了,追封为贤妃。

史料

《宋史》列传二:

张贤妃,开封人。建炎初,为才人,有宠,进婕妤。帝欲择宗室子养禁中,辅臣问帝以宫中可付托者谁耶?帝曰:「已得之矣。」意在婕妤。已而伯琮入宫,年尚幼,婕妤与潘贤妃、吴才人方环坐,以观其所向。时贤妃新失皇子,意忽忽不乐,婕妤手招之,遂向婕妤。帝因命婕妤母之,是为孝宗。寻迁婉仪,十二年卒,上为辍朝二日,赠贤妃。弟萃,阁门宣赞舍人,妃薨,迁秩二阶。

南宋高宗刘贤妃

刘氏(?-1187年),宋高宗赵构的妃妾之一。

生平

入宫为红霞帔(宋朝时,受了皇帝恩宠但未正式得到妃子身份的宫女),有宠,封婕妤,晋封婉容。绍兴二十四年(1155年)晋封贤妃。她颇有些恃宠娇贵,曾在夏天用水晶做脚踏。高宗知道后,下令用此水晶来做枕头,她害怕惹恼皇帝,将水晶撤去,再也不敢拿出来使用。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刘贤妃去世。

史料

《宋史 列传第二》

刘贤妃,临安人。入宫为红霞帔,迁才人,累迁婕妤、婉容,绍兴二十四年进贤妃。颇恃宠骄侈,尝因盛夏以水晶饰脚踏,帝见之,命取为枕,妃惧,撤去之。淳熙十四年薨。父懋,累官昭庆军节度使。金人南侵,献钱二万缗以助军兴费。懋子允升,绍兴末为和州防御使、知阁门事。奉使还,迁蕲州防物使、福州观察使。

南宋孝宗李贤妃

李贤妃(?—1184年),南宋孝宗妃嫔之一。李氏初入宫,为典字,转通义郡夫人,进婕妤淳熙十年卒,赠贤妃。时李焘在经筵,尝谏省后宫费。宋孝宗说:“老矣,安有是?近葬李妃用三万耳。”宋孝宗虽在位久,后宫宠幸,无著闻者。

相关史料

《宋史 列传第二》

李贤妃,初入宫,为典字,转通义郡夫人,进婕妤。淳熙十年卒,赠贤妃。

时李焘在经筵,尝谏省后宫费。帝曰:“朕老矣,安有是?近葬李妃用三万缗耳。”帝虽在位久,后宫宠幸,无著闻者。

明太祖李贤妃

贤妃李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嫔之一。李贤妃生唐定王朱桱

明成祖权贤妃

贤妃权氏(1391—1410年),明成祖朱棣妃嫔之一,朝鲜人,善吹箫,成祖晚年的妃子,。权贤妃于永乐八年逝世,年19岁。追谥为恭献贤妃

明仁宗李贤妃

贤妃李氏(?—?),明仁宗朱高炽嫔妃之一。李贤妃生郑靖王朱瞻飐,蕲献王朱瞻垠,真定公主。

明宣宗吴贤妃

吴贤妃(?—1462年),明宣宗朱瞻基妃嫔之一,生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明宣宗为太子时选入宫,生子朱祁钰,宣德三年封贤妃,但母子一直住在宫外。《罪惟录》则指出吴氏本是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对叔父汉王用兵,朱高煦被擒,汉王宫的女眷按制度全部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邂逅了吴氏,临幸她,生下儿子朱祁钰,宣德三年封贤妃,母子一直住在宫外。

宣宗驾崩前,将吴氏母子托付母亲张太后。张太后封朱祁钰为郕王,修建王府供他们母子居住。

正统十四年(1449),朱祁钰登基,吴贤妃被立为皇太后。 但7年后,英宗夺回皇位,废明代宗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2天后暴死。降称吴太后为宣庙贤妃。天顺五年十一月(1462年)吴贤妃薨,谥荣思贤妃。

南明弘光帝即位,於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月,追谥她为“孝翼太后”,全谥为“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

明宣宗赵贤妃

贤妃赵氏(?—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妃嫔之一,为宣宗殉葬。正统元年八月,追赠赵氏为贤妃,谥纯静。

明宪宗柏贤妃

贤妃柏氏(?—1527年),明宪宗朱见深妃嫔之一。柏贤妃生悼恭太子朱祐极

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由明宪宗之父明英宗挑选入宫,次年册为 贤妃,成化五年四月(1469年5月)柏贤妃生朱祐极,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立朱祐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朱祐极夭折,据说是被万贵妃毒杀。柏贤妃一生没有晋升。嘉靖六年柏贤妃薨,享寿八十岁左右,谥号 端顺,陪葬茂陵。

影视形象

《后宫》吕一饰演 贤妃

明世宗郑贤妃

贤妃(?—1536年)郑氏,明世宗朱厚熜的贤嫔。嘉靖十年(1532年)三月二日,嘉靖帝欲仿古礼为“九嫔”之选,册郑氏为贤嫔、方氏为德嫔(方皇后)、王氏为庄嫔、阎氏为丽嫔、韦氏为惠嫔、沈氏为安嫔、卢氏为和嫔、沈氏为僖嫔、杜氏为康嫔(杜太后)。 郑贤嫔是九嫔之首,颇受宠爱,可惜嘉靖十五年三月己未(四日)就病逝了,追封为贤妃,葬于孝洁陈皇后的悼陵侧,即“世宗贤妃墓”。

清世祖董鄂贤妃

孝献皇后(1639 -1660年)董鄂氏,又译栋鄂氏,世称董鄂妃,独为帝所宠,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内大臣鄂硕之女。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18岁入宫。 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 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顺治对其评价:“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董鄂妃于顺治十七年崩,顺治深为哀恸“妃既薨,帝忽忽不乐,自于宫中行年之丧,又亲制行状,述妃懿媺,以寄其哀,及崩”,葬清东陵之孝陵,追尊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子一,生三月而殇,未命名。

清代蒙古科尔沁和硕贤妃

生平

科尔沁 和硕贤妃,名博礼(平平安安的意思),清人称之为 科尔沁次妃。科尔沁和硕忠亲王宰桑-布和之妻;科尔沁和硕福亲王莽古斯与和硕福妃之儿媳;清太宗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庄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宸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之母;孝端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之长嫂;顺治帝之外祖母。崇德三年(1638)夏,清太宗皇太极诏封宸妃和庄妃之母科尔沁次妃为 和硕贤妃。

科尔沁 和硕忠亲王,和硕福亲王莽古斯与和硕福妃之长子;和硕贤妃博礼之夫;孝端文皇后之长兄;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父;顺治帝之外祖父。名布和,有宰桑职务,连称宰桑-布和。宰桑是取汉语“宰相”的谐音,系部落首领的参谋和助手。清史上多处记载,孝庄文皇后之父名宰桑,是把职务当作名字。顺治十一年五月,追封为 和硕忠亲王。

科尔沁 和硕福亲王,名莽古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札日固齐(断事官)。和硕福妃之第一任丈夫;孝端文皇后与和硕忠亲王宰桑-布和之父;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父;顺治帝之外曾祖父。 崇德二年(1637)秋,清太宗皇太极诏追封皇后之父、宸妃和庄妃之祖父莽古斯为 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前。

科尔沁 和硕福妃,清人称之为科尔沁大妃。和硕福亲王莽古斯之妻;莽古斯去世后,改嫁给莽古斯之第三子台吉索诺木。孝端文皇后与和硕忠亲王宰桑-布和之母;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之祖母;顺治帝之外曾祖母。崇德二年(1637年)秋,清太宗皇太极诏封皇后之母、宸妃和庄妃之祖母科尔沁大妃为 和硕福妃。

尊封

孝庄文的父亲是科尔沁部札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斯的长子,大清王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哲哲的长兄,名字叫 布和,庄妃的父亲叫宰桑,是把职务当作名字,如同把张科长、李科长当作人名一样。宰桑的哈屯(夫人)叫 博礼(平平安安的意思),清人称她婆婆叫 科尔沁大妃,管她叫 科尔沁次妃。博礼为人贤惠敏捷、孝顺谦和,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早在1623年正月,博礼便开始放手让其长子乌克善台吉派使臣与后金往来联系。1626年努尔哈赤病故,她以蒙古孛儿只斤氏台吉哈屯(夫人)的身份,带领长子乌克善前往盛京吊丧。从那以后,她陪同婆母即科尔沁大妃多次到后金宫中走亲戚。 崇德二年(1637年)秋,大学士范文程奉皇太极诏,亲自前往科尔沁草原皇后、宸妃和庄妃的故里宣读册诰:追封哲哲之父、宸妃和庄妃之祖父莽古斯为 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前;封哲哲之母、宸妃和庄妃之祖母科尔沁大妃为 和硕福妃。随即,福妃特地进京朝见谢恩,也是博礼陪同婆母,让乌克善、满珠习礼两个儿子护卫来盛京的。皇太极亲自率领诸王贝勒、福晋到演武场迎接,直迎至皇宫,在崇政殿里施以规格最高的接见礼,金銮殿摆开盛宴,欢聚一堂。

崇德三年(1638年)之夏,福妃例行进京朝见,还是由博礼陪同,叫两个儿子护卫来盛京。皇太极热烈欢迎,热情款待,以歌舞欢庆。不几天,皇太极诏封海兰珠和布木布泰的母亲、 科尔沁次妃博礼为 和硕贤妃,并赐给仪仗。这个仪仗有16人组成,护卫、乐师、侍女等,由国家拨款开支,是非同一般的极大荣宠,可算是除爱新觉罗家族之外,独此一家了。后金改国号为大清,迁都北京之后,博礼又多次进京瞧看女儿孝庄皇后和外孙顺治皇帝,密切了孛儿只斤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间的关系,很受朝廷的尊敬和爱戴。也正是这个原因,宰桑与博礼的儿孙们为大清王朝的建立、边疆的巩固和安宁做出过巨大贡献。

墓地

科尔沁和硕忠亲王与和硕贤妃的墓地,在嫩江末梢与第二松花江汇流处左岸南约18华里之处,第二松花江与查干湖(圣水湖)的正中间。此地原是孝庄祖父莽古斯及其父兄三代人游牧的地方,是现科左中旗的属地。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立以镇国公本巴为札萨克的郭尔罗斯前旗。于是郭尔罗斯人渡过第二松花江大举南下,到今长春(当时叫毛盖图)与科左中旗为邻。在这种情况下,科尔沁部族长、土西业图旗(今科右中旗)亲王巴达礼,于顺治八年(1651年)邀请科右前旗札萨克郡王布达奇、卓里克图旗(科左中旗前身)札萨克亲王乌克善、前郭尔罗斯旗札萨克镇国公本巴及有关官员会盟,商量四旗边界划分问题。因为科右中、前二旗祖车车克、科左三旗祖那木赛、前后郭尔罗斯二旗乌巴什三人系一母所生同胞兄弟,为了防止日后子孙因边界纠纷伤了兄弟手足之情,故以礼让为主,顺利达成协议。在今科左中旗七棵树乡于海屯东北约15华里处坨子上立一大土堆子,群众叫“四王边界堆”。后修平齐铁路,设一火车站,叫边昭(坨子)站,至今尚存。这样,庄妃父母陵区所在地划归郭尔罗斯前旗,但陵区仍归科左中旗管辖,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划归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所辖,即今前郭县长山镇库里村(屯)。

库里,蒙古语乎乌日(坟墓)的谐音,村子叫乎乌仁(日)爱里,意为有坟墓的屯子。不是先有屯子后有坟墓,而是先有坟墓,后建屯子,以此取名。

据《清史稿.外戚表》载:“孝庄文皇后父宰桑,莽古斯子。 顺治十一年五月追赠和硕忠亲王。”这个封号,可以理解为皇帝一人之下,独领一方的王爷。宰桑-布和早逝,就按当时蒙古族丧葬习惯,土葬于库里屯南坨坡上,没起坟头。后庄妃母亲 和硕贤妃博礼去世,与其夫宰桑合葬与此。被皇帝追封为和硕忠亲王和和硕贤妃。其实,博礼的贤妃封号,早在1638年就被皇帝皇太极诏封。这次,在顺治皇帝诏封外祖父宰桑为和硕忠亲王的同时封外祖母为贤妃,只是起个重申的作用。第二年,即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七,按顺治皇帝旨意,由他们的长孙和塔立碑于墓前。至此,这个地方才有了“库里”的名字。

库里屯四面环坨子,呈椭园形,中间是盆地,东西长约10里,南北宽8里许,高处有10多丈,多长杨、柳、榆树。盆地中央有一条西高东低的坨子,当地人叫土龙岗,使盆地一分为二,形成扁“曰”形的地形地貌,屯子则坐落在土龙岗北侧的平原上。土龙岗的东端有一泉眼,四季流水不断,清澈甘甜,弯弯曲曲向南流,形成像杭州龙井村九溪十八涧般的景致,到南坨子北侧形成一个小水泡子。泡子里,夏季荷花盛开,金鱼游翔浅底,有一群鸿雁常来戏水。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庄妃父母的合葬墓,便在土龙岗正中的南坡上。顺治皇帝下旨,国家拨巨款,在今科左中旗札萨克(政府)建筑莽古斯、宰桑两处陵园。

和硕忠亲王宰桑陵园,南隔一坨子与其父莽古斯陵园南北相望。陵园由墓、碑亭、祭祀庙三个部分组成。忠亲王与贤妃合葬墓为土丘圆顶,青砖围裙。墓南50多米处立有石碑,碑上筑有碑亭,呈四方形,青砖黄瓦结构。亭东约30米远有一寺院,外有青砖围墙,前有三间门房,中为朱红大门,门洞左右有关平、周仓泥塑像。园内正庭五间,东西各有三间配房,均为人字架式青砖青瓦房。正庭为祭祀殿,明三暗二,明间靠北墙有供台、供桌,正中有一佛龛,上层供有皇封宰桑和硕忠亲王、博礼为贤妃的两道诏书,诏书为折子形,黄绸裱糊,龙边黄缎包裹,分别置入精制紫檀木、金边镶嵌白玉的匣子里;中层藏有哈萨尔世系家谱,记有自哈萨尔始,至宰桑这一代共十八代人的名字。据传说,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科右等旗都曾派毕车齐(文书)到这里抄录过。现存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的《科尔沁世系谱手抄件》就是从科左中旗征集到的,也是这个家谱的传抄件。其内容来自《蒙古源流》作者萨囊彻辰族兄道宝-台吉所著《大黄册》(第155页)。西间是供佛藏经室,东间供有关公神像,以弘扬忠义之道。这个寺院,蒙古族群众叫做宾图-额和音-苏莫。宾图是指有学问、睿智、品德高尚、稳重敦厚,有教养的人;额和,是指妈妈;音,是“的”的意思;苏莫,是指寺庙。伪满洲国民生部厚生司教化科康德八年(1941年)十月编辑的《满洲古迹古物名胜天然纪念物汇编》郭尔罗斯旗条记载:“宾图妃坟,在塔虎库里屯,前清顺治年间,该宾图妃作故;由达尔罕王择选坟茔至本旗库利屯地方安葬修庙,同留坟丁十户管理祭祀事宜。”这里记载的“宾图妃”与碑文中的“贤妃”是一致的。墓、碑庙在解放初全部被毁。

重点文物

和硕忠亲王和贤妃墓碑:这个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同高5.82米。碑额呈长方体,顶端两角略圆,高145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额正面、背面各有两条相互盘绕的蟠龙组成。双龙前肢下撑,互被对方尾部所卷,后爪共蹬一球,翻腾于云水中,栩栩如生,刻工精细。球下有长45厘米,宽40厘米呈矩形凸起的平面,上面分别用蒙古文满文双线阴刻两行大字,汉语意为“敕立”之意。左侧一行两个字是新满文,右侧三个字是蒙古文。满族人崇东,体现出清朝初期用蒙古文、汉文两种文字行使权利。文字下方至碑额底部12厘米宽皆为精刻云水图案。

碑身呈长方体,高292厘米,宽125厘米厚34厘米。碑身正面四周宽为12.5厘米的云龙浮雕图案。内刻有十二条小龙,上下各两条,每组两首相对,直奔一珠;左右各四条,皆头向上身朝内,各逐一珠。所逐球上,火焰飘飘,生机盎然。碑面上,并排有十五竖行共383个字,单线阴刻蒙古文满文两种文字,左侧七行为满文,共182个字;右侧八行为蒙古文,共201个字。每种文字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尾行皆为“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立”字样。碑文主要歌颂庄妃父母之功德。碑身背面的四周和正面一样,亦为云龙浮雕,中间无文字。

碑座为一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的石龟(名叫贔屃),首尾长310厘米,高145厘米,最宽处132厘米。龟四足撑地,昂首向前,两眼前视,神态自若,大有千年负重而无怨恨姿态。身上纹饰雕刻精美,使石龟更加栩栩如生。

此碑于1947年秋被推倒,碑与座分离,碑身断为两截,抛于荒野。1981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后,经翻译碑文,认为该碑在清代碑刻中,规模较大,碑主人名份极高,雕工精细,是艺术处理相当完美的石碑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特别是碑文的满文和蒙古文,对研究蒙满两种民族文字的发展、文化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此碑列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满蒙文石碑”。吉林省文化厅于1983年拨款在原地粘接修复,恢复其历史面目,上盖六角形钢筋水泥结构碑亭,并建保护围栏,树立标志说明。1987年,在长山电厂建立明珠园,园内兴建省级博物馆——“孝庄祖陵陈列馆”,将“满蒙文石碑”迁到陈列馆院中央,上盖双檐歇山式黄瓦青砖、四角攒尖结构的仿古式碑亭,加以保护,并辟为一个旅游景点,成为研究历史的一个基地。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封建王朝 徐惠 四夫人 正一品 六局 尚仪 尚服 正六品 清朝后妃制度 太妃 燕德妃 赵国太  员外郎 充容 于业 永徽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