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辰韩( )是古代(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韩”部落集团之一,因其居民中多有秦朝遗民,故又称“秦韩”。新罗即出自辰韩。

辰韩国家列表

斯卢国(新罗国的前身) 己柢国 不斯国 勤耆国 难弥理弥冻国 冉奚国 军弥国 如湛国 户路国 州鲜国 马延国 优由国

辰韩与辰国的关系不很明朗。《三国志》认为辰韩就是辰国,而其它的记载认为辰国是整个三韩的前身。《三国志·魏书》记载:“辰韩者,古之辰国也,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郡,弓为弧、贼为寇,有似秦语,故或名之秦韩”。故辰韩亦有秦韩之称(“辰”和“秦”在韩语发音一样)。

辰韩初有六国,后发展最鼎盛时共有十二国;辰韩包括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建立的新罗,东晋时期为新罗国所分。

辰韩中国历史记载

中国史书《三国志·魏书》和《后汉书·东夷列传》都有这样的记载: “辰韩者,古之辰国也,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郡,弓为弧、贼为寇,有似秦语,故或名之秦韩、有城栅屋室,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车。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李延寿 《北史》列传第八十二中记录:“新罗者,其先本辰韩种也。地在高丽东南,居汉时乐浪地。辰韩亦曰秦韩。相传言秦世亡人避役来适,马韩割其东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韩。其言语名物,有似中国人。”这些有关辰韩的史籍在韩国《三国遗事》等古籍中有转载:“〈后汉书〉云: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来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大量的历史资料说辰韩是秦朝时逃亡过来的中国人,对这一点中韩学者是一致认同的。《三国志·魏书》云:“弁辰亦十二国……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其十二国属辰王。” 从中韩史籍中可见古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三韩部落,马韩为原住民,辰韩、弁韩来自中国,弁韩臣属辰韩。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里忠实的记录了辰韩大大小小的部落国家,有许多是以卢为国名,如:速卢不斯国、咨离牟卢国、莫卢国、狗卢国、驷卢国、万卢国、捷卢国、牟卢卑离国等,甚至有的直接以楚为国名,如楚山涂卑离国、楚离国等。

《三国志·东夷传·韩传》说,

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者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残馀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弁韩亦十二国,……弃、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其二十国属辰王。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不得自立为王。由上述资料可知,辰韩的居民主要是“外来户”,他们是在秦朝时迁徙而来的秦人的后裔。当秦人为逃避苦役而成群接队地流人马韩之地(即“古之辰国”)时,土著的马韩人给他们让出了东部之地,自秦而至魏,秦人及其后裔便定居于此,形成了新的部落,始有6个部落,而逐渐发展成12个部落,人口比原来翻了一番。关于秦人避役于“古之辰国”之东的说法,是可信的。《魏略》载:“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时朝鲜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此处之“辽东”应指辽东郡。秦朝的辽东长城修到哪里呢?有的学者经考证认为秦长城的东端应是现在朝鲜平壤市西南江西郡以西的咸从里,②这是完全正确的。既然如此,秦朝的辽东郡已由清川江以北而拓展到了清川江以南箕氏朝鲜的西北角一带。但是,《史记》和《汉书》的《朝鲜传》载,这西北一角地带后来竟成了“空地”。③为什么成为“空地”呢?依笔者之见,这一地区的秦人都为避苦役而逃亡了。他们逃亡的方向应是向南、向东,有一部分留居箕氏朝鲜地区,即乐浪地区,一部分徙居“古之辰国”之东,这就是辰韩人“名乐浪人为阿残,……谓乐浪人本其残馀人”的原因,古“辰国”的土著居民对这些逃难者寄于“人道主义”的同情,割其东界以居之,但由于这些秦人“明其为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

新罗辰韩起源考

一、新罗与辰韩的关系

新罗初名徐那伐,又名斯罗,公元65年以鸡林为国号,公元307年复国号斯罗,至公元503年始定国号为新罗。

从新罗建国之始,新罗就开始了兼并弁辰、辰韩各国的过程。新罗把所并各国设置郡县,建立城堡以统之。始祖十九年(公元前39年),辰韩以国来降。此辰韩应当仅是辰韩中的一国,而并非辰韩十二国均于此时降。

辰韩各国并人新罗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是音汁伐国、悉直国、押督国三国,其次是比只国、多伐国、草八国,关于他们并人新罗的时间,史书有明确的记载。

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一》记载:“婆婆尼斯今二十三年(公元102年),音汁伐国、悉直国、押督国降。二十九年(公元108年)遣兵伐比只国、多伐国、草八国,并之。”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二》记载:“伐休尼斯今二年(公元185年),伐召文国。助贵尼斯今二年(公元231年)讨破甘文国,以其地郡县。七年(公元236年)骨伐国王阿音夫率众来降,以其地为郡。儒礼尼斯今十四年(公元297年)破伊西古国。”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二》记载:“奈解尼斯今十四年(据《三国遗事》应为十七年,公元212年),浦上八国谋侵加罗,加罗王子来请救。王命太子于志与伊伐岁利音将六部兵往救之,击杀八国将军,所虏六千人还之。”

《三国遗事》卷五《勿稽子》记载:“第十奈解王即位十七年壬辰,保罗国、古自国(今固城)、史勿国(今驰州)等八国并力来侵边境。王命太子奈音,将军一伐等率兵拒之,八国皆降。”同上载:“十年(应为二十年)乙未(公元215年)骨浦国(今合浦)等三国王各率兵来攻竭火(疑屈弗也,今蔚州)。王亲率御之,三国皆败。”

《三国史记·杂志第三》亦载:“尚州,沽解王(公元247一261年)时取沙伐国为州。”“间韶郡,本召文国。”“开宁郡,本甘文小国也。”“古宁郡,本古宁伽椰国,新罗取之,为古冬揽郡。”“璋山郡,只味王时伐取押梁(一作督)小国,置郡。”“临川县,助贵王时,伐得骨火小国置县。此处押梁即本纪婆婆尼斯今时所灭之押督国。骨火即本纪助责尼斯今所降之骨伐国。”由于新罗逐渐吞并了辰韩各国,使其与辰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起源也就有了多种说法。(一)新罗起源于辰韩之斯卢考

对于新罗与斯卢的关系,各书均有记载:

《隋书》卷八十一《东夷列传·新罗》记载:“新罗国……或称斯罗。”

《南史》卷七十九《列传·夷貂下·东夷·新罗》记载:“新罗,其先事详《北史》··…魏时日新庐,宋时曰新罗,或曰斯罗。”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四》:“智证麻立干四年(公元503年)冬十月,群臣上言:‘始祖创业已来,国名未定,或称斯罗,或称斯卢,或言新罗,臣等以为,新者,德业日新,罗者,网罗四方之义,则其为国号宜矣。”,始定名为新罗。

以上各书的记载都可证明新罗曾称斯卢。而且《三国志·东夷传·韩》也记载:辰韩十二国中有斯卢国,可证新罗起源于辰韩。

《粱书·新罗传》记载:“新罗,其先本辰韩种也,辰韩亦曰秦韩,传言,秦世亡人避乱来适马韩,马韩亦割其东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韩。”《北史·新罗传》所载同《梁书》。而《旧唐书·新罗传》及《新唐书·新罗传》却都称“新罗国,本弁韩之苗裔。”

从以上《三国史记》及《三国志》的记载:“新罗本名斯卢”,斯卢为辰韩十二国之一看,新罗是起源于辰韩,而不是起源于弁韩。(二)新罗起源于辰韩之秦人考

最早记载新罗起源于辰韩之秦人的史籍是梁书,据《梁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新罗》记载:“新罗者,其先本辰韩种也。辰韩亦日秦韩,相去万里,传言秦世亡人避役来适马韩,马韩亦割其东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韩。其言语名物有似中国人,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筋。相呼皆为徒,不与马韩同。又辰韩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相系,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恒为马韩所制。辰韩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新罗则其一也。……魏时曰新庐,宋时日新罗,或曰斯罗。”认为新罗起源于秦人。

北史也有类似记载,据《北史》卷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新罗》记载:“新罗者,其先本辰韩种也。……辰韩亦曰秦韩,相传言秦世亡人避役来适,马韩亦割其东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韩。其言语名物,有似中国人,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筋。相呼皆为徒,不与马韩同。又辰韩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传,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恒为马韩所制。辰韩之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新罗则其一也。……或称魏将母丘俭讨高丽破之,奔沃沮,其后复归故国,有留者,遂为新罗,亦曰斯庐。”

而《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一》却记载:“先是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者为六村,一曰阔川杨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紫山珍支村,四曰茂山大树村,五日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为辰韩六部。”明确记载新罗起源辰韩的此六部是古朝鲜移民,而非秦移民。

史料的记载出现了矛盾之处。既然新罗起源于辰韩,那么我们就从辰韩的起源来考察这一问题。史书对辰韩的起源记载如下: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三韩》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辰韩,誊老自言秦之亡人,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筋。相呼皆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三国志》卷三十《魏书·韩》记载:“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楼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日辰韩,三曰弁韩。辰韩者,古之辰国也。……辰韩在马韩之东,其首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筋。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

《晋书》卷九十七《东夷列传·马韩》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日辰韩,三曰弁韩。辰韩在带方南,东西以海为限。……辰韩在马韩之东,自言秦世亡人避役人韩,韩割东界以居之,立城栅,言语有类秦人,由是或谓之为秦韩。初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又有弁韩,亦十二国。合四五万户,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辰韩常用马韩人作主,虽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明其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也。……其风俗可类马韩。”

《三国志·魏书·韩》更记载了其国的名称,弁辰十二国已经注明为弁辰,那么其他十二国,即已抵国、不斯国、勤首国、难弥离弥冻国、冉奚国、弃(辰)乐奴国、军弥国(弃军弥国)、如湛国、户路国、州鲜国(马延国)、斯庐国、优由国就应该为辰韩之十二国。

三书都明确记载辰韩,或谓秦韩,为秦之亡人,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初有六国,稍分为十二。

“初有六国”之六国,为哪六国已不得而知,从名称上看可知决非《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卷一》所记古朝鲜人之六部。

古朝鲜之六部,实际上最初是六村,而不是六部。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一》记载:“儒理尼斯今九年(公元32年)春,改六部之名,仍赐姓。杨山部(应为村)为梁部,姓李;高墟部为沙梁部,

姓崔;大树部为渐梁部,姓孙;干珍部为本彼部,姓郑;加利部为汉抵部,姓裴;明活部为习比部,姓薛。”可知到公元1世纪,才将六村改为六部,并赐姓,把一个不同姓氏组成的村,变成同一姓氏的部。

以后又把各方来投者分居六部,使六部成为不同血缘混杂的地域组织。如《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一》记载:“儒理尼斯今十四年(公元37年)高句丽王无恤,袭乐浪灭亡。其国人五千来投,分居六部。”原来朝鲜遗民是二千余户,万余人,此次新增的五千人,是原人数的将近一半,这些人显然不是同一姓氏的,现在又分居六部,即使加人各部后,也接受新赐的姓。而《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三》记载:“奈勿尼斯今十八年(公元373年)百济秃山城主率人三百来投,王纳人,分居六部。”更增加了六部人员成分的混杂。上面所说的六部,虽称“辰韩六部”,实际却只是新罗国的六部,而并非整个辰韩的六部。当时,辰韩“稍分为十二”,新罗仅是其中之一而已。

这些记载可以说明新罗起源于辰韩,却无法证明它和秦人的关系。

二、新罗与弁韩、伽椰的关系

(一)秦人为弁韩先人考

《后汉书·东夷传·辰韩》载:“辰韩、着老自言秦之亡人,避秦役迁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筋,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为秦韩。”《三国志·东夷传·辰韩》亦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看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

这两段记载表明,在公元前3世纪秦人来到韩国,是韩国割其东界地与之,但并未明确记载秦人是否建国称辰国,但已有了城栅。

蒙文通曾提出:“三韩之国为古辰国,故三韩之王号辰王,明未人海之洗有辰国,无韩国,韩人海而辰王之名隐韩之名里。”1但从《后汉书》、《三国志》的记载看,明显是先有韩国,秦人到来后,才有辰国、辰韩之称。

上引《后汉书》、《三国志》虽都提到了秦人迁来,韩国割东界地与之,而有了辰韩,但未记载当时即有辰国之名,辰国之名始见于史是在公元前2世纪。

《汉书·朝鲜列传》:“(卫满)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人见,真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拥弗通。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使涉何诏谕右渠,终不秦诏。”从记载看,在公元前109年以前,已见辰国之名。

又《魏略》载:“初右渠未破时,朝鲜相历黔卿以谏右渠不用,东之辰国,时民随之而居者二千余户,亦与朝鲜贡藩不相往来。”可知辰国出现于史的时间亦在卫氏朝鲜亡国前不久,也是公元前2世纪。

但《三国志·东夷传》载:“辰韩古之辰国也。”《魏略》亦载:“辰韩古之辰国也。”《后汉书·东夷传》载:“韩……凡七十八国,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居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界,皆古之辰国也。”都是说在三韩之先或辰韩之先,已有古辰国。

但问题是《三国志》、《后汉书》、《魏略》都是公元2世纪以后的记载,只能证明在公元2世纪的三韩前有古辰国,不能证明在公元前3世纪的韩国前即有辰国,当时还无三韩,而仅有韩国,辰国是出现于韩国之后,似是马韩割东界与秦人居住,才分出了辰国。

而且秦人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一》记载:“始祖三十八年(公元前20年),春二月……前此,中国之人,苦秦乱,东来者众。

多处马韩东,与辰韩杂居,至是寝盛,故马韩忌之,有责焉。”从记载可知,秦人是在马韩之东,与辰韩杂居,而非辰韩的一部分。

另据《三国志》卷三十《魏书·韩》记载:“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弁辰亦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其读庐国与楼接界。”从记载可知弁辰与辰韩杂居,结合《三国史记》的记载,似乎秦人应为弁韩。弁韩,据《三国志·东夷传》载:“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法俗相似。”《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三韩》记载:“弁韩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语风俗有异。”

同时,《晋书》卷九十七《东东夷列传·马韩》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初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又有弁韩,亦十二国。合四五万户,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说明弁韩也属于辰韩。

这里有几点要考证的:其一,《晋书》称:弁辰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辰韩常用马韩人作王。以此看来,弁辰之王似非马韩人。其二,《后汉书》称:弁辰与辰韩“言语风俗有异”,《三国志》却称:“言语法俗相似”,似乎两者语言并不一致,其原因是否因辰韩以马韩为王,接受了韩语的影响,而弁辰则保持了秦语,未接受韩语。其三,其人形长大,是否表明了其人是有北方蒙古人的特点。其四,所谓“祠祭鬼神有异”,是否指弁辰保留了祭祀中国的祖先,因此,这一传统反映在金庚信的碑、传中。

所以,《旧唐书》卷一九九《东夷列传·新罗》记载:“新罗国。本弁韩之苗裔也。”((新唐书》卷二二O《东夷列传·新罗》记载:“新罗,弁韩苗裔也。”《新五代史》卷七十四《四夷附录第三·新罗》记载:“新罗,弁韩之遗种也。”也并非是错,只是时间上有差异而已。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国家 三韩 秦朝 新罗 辰国 新罗国 缣布 卢国 辽东长城 江西郡 箕氏朝鲜 三国遗事 浦上八国 新罗 智证麻立干 斯卢国 沃沮 古朝鲜 弁辰 高句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