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人体解剖学

在解剖学研究中,研究大体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组织、细胞、胞器的观察则会利用显微镜。

基本介绍

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古代埃及人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在长期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但那时他们对人体十分迷信,对人体的许多结构都作了神秘的解释。受宗教的影响,这种做法使得埃及人非常厌恶人体的解剖,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中断了对人体解剖观察,用对动物的解剖代替它。

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家盖伦,虽然很了解解剖学的重要意义,但他只是把从动物得到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人体,因此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人的肝脏像狗的一样有五叶,肝是静脉的发源地,心脏的中膈上有许多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自由通过等等。盖伦的解剖著作,在很长一段时期曾被奉为经典,中世纪的教会又严禁解剖尸体,致使人们无法纠正这些错误。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他在巴黎求学时,曾偷过绞刑架上的犯人尸体,还曾把一个死人头骨藏在大衣内带进城,放到自己床底下,甚至带领学生盗过墓。法国的宗教裁判所注意到了他的“异端”行为,他为此不得不到意大利去继续学医,毕业后很快晋升为解剖教授。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于1543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 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人体的构造》一书的出版,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它的意义如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天文学开创新纪元一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生物学包含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研究。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而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功能。人体结构非常复杂,所以解剖学内容包含不同的层次,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器官,以及器官之间的关系。大体解剖学是在整体观察和解剖过程中,用肉眼对人体器官进行研究。细胞解剖学则是借助于特殊设备如显微镜和特殊技术观察细胞及细胞内结构。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1、按研究方法分:

(1)大体解剖学:①系统解剖学②局部解剖学

(2)显微解剖学

(3)特种解剖学

2、按研究观点分:

(1)描述解剖学

(2)功能解剖学

(3)进化解剖学:比较解剖学和人类体制学

(4)发育解剖学:胚胎学和年龄解剖学

3、按应用目的分:

(1)医用解剖学

(2)艺用解剖学

医疗价值

人体结构非常精巧,大多数器官都有大量的储备能力,即使受到损伤,仍能正常运行。例如, 肝脏要破坏2/3以上,才能出现严重损害,切除一个叶肺,只要其他肺功能正常,人也能存活。有一些器官只要很小的损伤就能导致功能失常。如脑卒中时,损伤了少量的脑组织,患者就可能不能说话,肢体不能活动,也不能保持平衡。心脏病发作,损害心脏组织,可能只轻微损害心脏的泵血能力,也可能导致死亡。

疾病影响解剖,解剖的改变能引起疾病。组织异常增生,例如癌症,能够直接破坏正常组织或压迫正常组织,引起破坏。又如阻断组织的供血,可造成组织坏死(梗死)如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脑梗死)。

因为解剖学和疾病之间关系密切,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方法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赖手段。首次重大突破是X线的发现,使医生能看到身体内部结构,不需经外科手术就能检查内部器官。另一个重要进展是计算机体层摄影(CT),这种技术是X线与计算机的结合。CT扫描产生身体内部结构详细的二维图像。

产生内部结构图像的其他方法还包括超声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其原理是利用原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其方法是将有放射活性的化学物质注入体内进行检查。与外科手术相比,这些检查都是无创性的,而外科手术则是有创性的。

相关著作

1.《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是明末耶稣会士翻译的两部西方解剖学著作。已过时但经典解剖著作。

2.《格氏解剖学(第39版)》自1858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解剖学著作。经过39次修订、再版,其内容不单纯讲述人体宏观结构的大体解剖学,还涉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内容,特别是结合解剖学知识介绍了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外科手术,大大拓宽了解剖学的理论内涵和应用范畴。很适合研究者。

3.《奈特人体图集》奈特是世界美术史中非常卓越的解剖学画家,他画的图简洁、逼真、易懂又不失真实,很适合初学者。

古代解剖学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当时中医学的理论知识。《灵枢.胃肠篇》讲道: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经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上文中的“小肠”应为西医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应为西医的回肠、结肠上段,“广肠”应为西医的乙状结肠、直肠。但是上文“小肠”、“回肠”、“广肠”之间的分界线说得比较含糊,无法用西医解剖术语精确表述,各段长度数据仅供参考。而且其中的“丈”、“尺”、“寸”等单位合在公制长度单位多少还有待分析。不过人们发现这些疑问可以暂时跳过,可以从消化道各段长度比例入手另辟蹊径。

成人食道长度与下消化道长度(胃以下到肛门)的比值是固定的,根据现代解剖学数据,成人食道长约25cm,下消化道长925cm,二者比例是1:37。而《灵枢》中食道长1尺6寸(“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下消化道长5丈5尺8寸(“小肠……长三丈二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肠……长二尺八寸”),二者比例是1:35。多么的接近!这说明《灵枢》中的数据是经过实测的,而且是准确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如果按食道长1尺6寸合25cm分析,《灵枢.胃肠篇》里的一尺合15.6cm,;而如果用下消化道长5丈6尺8寸合925cm分析,《灵枢.胃肠篇》里的一尺合16.29cm。而南京博物馆所藏出土于安阳的商代骨尺长度为16.95cm。考虑到解剖学个体差异以及远古时代度量衡的精确度,再加上从西周到现代55种“尺”没有一种小于22.7cm,可以肯定,《灵枢.胃肠篇》里的长度是商朝的原始数据,而且以后没再重新测量过!

发展简史

早期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是前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积累知识而发展起来的。解剖学的知识可从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埃及的一些书籍中见到,这些知识也仅是当初在祭祀、狩猎屠宰和战争负伤时偶然观察获得。当时搜集有关人体结构的知识的主要动机是以研究和治疗人体疾病为目的,后来才发展为专门的学科。

中国早期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200-300年)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关于人体形态的记载,秦汉时代如《汉书·王莽传》记载,对死囚的尸体进行实地解剖,并进行记录。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不但擅长医术,而且对人体结构有较深的了解,能用麻醉剂施行外科手术。晋代针灸大为发展。王叔和著《脉经》和皇甫谧著《甲乙经》有许多内脏度量衡的记载。宋代王唯一铸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和旁注腧穴,是人体模型的创始。宋代宋慈著《洗冤录》,对人体骨骼及胚胎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检骨图 。清代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古医书中错误进行订正,尤其对内脏的记载甚详。但是,由于长期封建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缚,解剖学的研究未能得到较快的发展,人体解剖学在近代大大落后于欧美,1930年我国出版了较早的一本解剖图谱。

中国后期

商朝晚期到西周,人殉、人祭的规模逐渐减少,尤其是周公改制后更是大大减少,春秋时期凡用人殉人祭者都受到谴责,甚至人俑都遭非议,孔子就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评论。另外暴尸现象也不为社会所容,收葬无主尸体是政府的职责。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解剖尸体的机会大大减少了。战国以后的封建社会,解剖尸体除了仵作偶尔能干干,其他人胆敢妄动必遭严惩,甚至被凌迟处死。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解剖尸体几乎不可能。清朝的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里有关解剖学的见解均来源于观察被野狗所噬食的荒野弃尸,野狗咬破的可以看看,但是只要自己一动手,性质就变了。西方医学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或许是医学的悲哀,或许是社会的进步?一句话真难说清楚啊!

西方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真确记载,是从古代希腊名医希波可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开始的。他对头骨作了正确的叙述,但却把神经和肌腱混淆起来。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是动物学的创始人,他把神经和肌腱区别开来,指出心是血液循环的中枢,血液自心流入血管。但他把动物解剖所得的结果移用于人体。盖仑(Galenus,130-200)是古罗马的著名医生和解剖学家,写了许多关于医学和解剖学的著作,指出血管里保存的血液,而不是空气,发现脊神经是按区域分布的。

但他研究的材料只限于动物。在中世纪宗教统治一切的时代绝对禁止解剖人的尸体,以致使解剖学上的一些错误见解达千余年之久。15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科学和学术上开始了独立研究和创作的新时代,人体解剖学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具有科学家和艺术家之称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510),也曾解剖过尸体,并留下了人体解剖后的草图,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比利时的医生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他是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巨著,创立并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

17世纪哈维(W.Harvey,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马尔丕基(M. Malpighi,1628-1694)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的沟通,并进一步研究了动、植物的微细构造。19世纪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的《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为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扎果尔斯基(1764-1846)提出功能决定器官形态的见解。他们对解剖学的发展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代

进人二十世纪,医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解剖学研究的深入,随着胸外科、肝外科等各种内脏外科手术的开展,对器官内血管和管道等的形态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脑辅助的X-线断层图(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和超声断层图的应用,也对断面解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血管缝合手术的提高,显微外科的开展,乃有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建立。人体解剖学在不断地发展着,尤其是近数十年来,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进行,更由于生物力学等边缘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解剖学等形态学的研究也有引向综合性学科的趋势,那种纯形态学研究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一些新兴技术如示踪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在形态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使这个古老的学科唤发出青春的异彩,尤其是神经解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全球发展简介

大家知道,殷商时代医学有所发展,甲骨文中有多种疾病的记载。而且当时人殉、人祭之风盛行,奠基、丧葬、祭祀杀人最多一次超过2000,而且砍头、断肢、剖腹……手段极为残忍,而殉难者的遗体大多随意弃置,奴隶的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与牲畜无异。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尸体进行解剖研究不会有任何舆论阻力,甚至不排除有活体解剖的可能性。《灵枢.胃肠篇》中的数据很可能就是这样得到的。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学科 动物解剖学 植物解剖学 比较解剖学 组织学 人体解剖学 器官 剖割 正常人体结构 哥白尼 人体器官 胚胎学 医用解剖学 艺用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格氏解剖学 七寸 回肠 曲环 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