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诺氟沙星(Norfloxacin,又名Noroxin、Fulgram),广谱抗生素。无臭,味微苦;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遇光色渐变深。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熔点为218~224℃。本品会阻碍消化道内致病细菌的DNA旋转酶(DNA Gyrase)的作用,阻碍细菌DNA复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是治疗肠炎痢疾的常用药。但此药对未成年人骨骼形成有延缓作用,会影响到发育。故禁止未成年人服用。

药理毒理

该品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椽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诺氟沙星体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诺氟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诺氟沙星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1、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C16H18FN3O3)的含量;2、该方法适用于诺氟沙星。

方法原理:供试品制成流动相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8nm处检测诺氟沙星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0.025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1)

2. 乙腈

3. 三乙胺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环丙沙星峰计算不低于2000,诺氟沙星峰与相邻杂质峰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87:13。

2.2 检测波长:278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 称取供试品

精密称取该品25mg,置100mL量瓶中。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适量,加流动相溶液溶解并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供试品加0.1mol/L盐酸溶液2mL使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8nm处测定环丙沙星的吸收值,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二部,p.868。

药代动力学

空腹时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约为给药量的30%~40%;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如肝、肾、肺、前列腺、 睾丸、子宫及胆汁、痰液、水疱液、血、尿液等,但未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0%~15%,血消除半衰期(t1/2?)为3~4小时,肾功能减退时可延长至6~9小时。单次口服该品400mg和800mg,经1~2小时血药浓度达

峰值,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4~1.6mg/L和2.5mg/L。肾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肝胆系统为主要排泄途径,26%~32%以原形和小于10%以代谢物形式自尿中排出,自胆汁和(或)粪便排出占28%~30%。

尿液pH影响该品的溶解度。尿液pH7.5时溶解最少,其他pH时溶解增多。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肠道感染和伤寒及其他沙门菌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

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400mg,一日2次,疗程3日。

2.其他病原菌所致的单纯性尿路感染 剂量同上,疗程7~10日。

3.复杂性尿路感染剂量同上,疗程10~21日。

4.单纯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单次800~1200mg。

5.急性及慢性前列腺炎一次400mg,一日2次,疗程28日。

6.肠道感染 一次300~400mg,一日2次,疗程5~7日。

7.伤寒沙门菌感染 一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疗程14~21日。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可有口干、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少数病人可引起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 停药后可恢复。

2.精神神经系统:可有头昏、头痛、抽搐、嗜睡或失眠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偶有癫痫发作、 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幻觉、震颤。

3.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血肌酸酐、血尿素氮升高;大剂量可致结晶尿;偶可发生血尿;个别患者使用本药栓剂 偶有瘙痒感或烧灼感。

4.肌肉骨骼系统:可有肌肉震颤、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等。

5.皮肤:可有皮疹、瘙痒、面部潮红、胸闷等;偶可发生渗出性多行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少数患者有光敏 反应。

6.血液:少数患者可发生周围血象白细胞一过性降低,多属轻度。

7.眼:可有视力障碍等,本药滴眼液可导致轻微一过性局部刺激,如刺痛、痒、异物感等。

8.其它:静脉滴注可引起局部刺激、静脉炎等。

注意事项

【综述】

1.该品宜空腹服用,并同时饮水250ml。

2.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标本培养,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3.该品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4.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5.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发生中、重度光敏反应。应用该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需停药。

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服用该品,极个别可能发生溶血反应。

7.喹诺酮类包括该品可致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喹诺酮类包括该品应特别谨慎。

8.肝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肝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血药浓度增高,肝、肾功能均减退者尤为明显,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

9.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例如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曾用猴进行繁殖研究,剂量高达人用量的10倍,发现该品可致流产。该剂量在猴的血浆峰浓度(Cmax)约为人的2倍。该品在动物中并未证实有致畸作用。然而,在孕妇并未进行合适的、有良好对照的研究,因此该品不宜用于孕妇。

该品是否经乳汁分泌尚缺乏资料。当乳妇应用200mg该品时,乳汁中不能检出该药。然而,由于研究剂量较小,且本类药物的其他品种经乳汁分泌,加之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乳妇应避免应用该品或于应用时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该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立。该品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动物用药】

但该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该品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

临床应用

此诺氟沙星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

1.泌尿生殖道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病等。其中栓剂及药膜用于敏感 菌所致细菌性阴道炎;小儿药粉用于由多重耐药且仅对本药敏感的细菌引起的儿童上、下泌尿道感染。

2.消化系统感染,伤寒及其它沙门菌属所致胃肠道感染及胆囊炎等。

3.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

4.还可用于五官科、皮肤科、产科及外科的感染性疾病。其中滴眼液或眼膏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外眼感染(如结膜 炎、角膜炎)、沙眼、新生儿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注射剂结膜下注射或口服制剂也可用于治疗眼内感染。软膏用 于脓疱疮、湿疹感染、足癣感染、毛囊炎、疖肿等,还可控制烧伤肉芽创面感染,为植皮创造条件。

5.也可作为腹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药物作用

1.尿碱化剂可减少该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2.该品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清除明显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故合用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

3.环孢素与该品合用,可使前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

整剂量。

4.该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5.丙磺舒可减少该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合用时可因该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

6.该品与呋喃妥因有拮抗作用,不推荐联合应用。

7.多种维生素,或其他含铁、锌离子的制剂及含铝或镁的制酸药可减少该品的吸收,建议避免合用,不能避免时在该品服药前2小时,或服药后6小时服用。

8.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可减少该品的口服吸收,因其制剂中含铝及镁,可与氟喹诺酮类螯合,故不宜合用。

9.该品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清除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药物过量

小鼠及大鼠单剂口服该品剂量达4g/kg,未发现致死作用。急性药物过量时需进行催吐或洗胃促使胃排空,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予以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必须维持适当的补液量。

损害肝脏

病例资料1

男,50岁。5天前,因腹部不适、糊状便,口服诺氟沙星(氟哌酸)0.2g,每日3次,服药2天(共服8粒)后出现恶心,全身乏力,腹部阵发性隐痛。第3天皮肤、巩膜黄染,并有大小不等的皮疹,2天后皮疹消失,但黄疸加重,尿似浓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查体:体温36.2℃,脉搏76/

min,血压12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1200U/L,总蛋白76.1g/L,白蛋白46g/L,球蛋白30.1g/L,总胆红素180.3μmol/L,乙肝五项阴性。B超: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即给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40mg/d,维生素C5g/d等静脉滴注保肝治疗。用药1周后,检查丙氨酸转氨酶650U/L,总蛋白64.2g/L,白蛋白40.1g/L,球蛋白24.1g/L,总胆红素66.2μmol/L,尿色变浅,继续治疗至3周后,各项检查指标均转为正常,尿色正常,1个月后病人痊愈出院。讨论

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和皮肤损害较为多见。关于诺氟沙星导致肝功能损害,国内有少数报道。顾德正统计发生率5.4%

,但该组病人损害程度较轻,停药后自行好转。殷健报道1例使用诺氟沙星出现严重肝脏损害,该患者既往有服用诺氟沙星过敏史,故作者分析本次服用诺氟沙星后肝脏损害与个体对该药高敏状态有关。而本例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用药2天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重度肝损害。提示服用小剂量诺氟沙星即可发生严重的肝损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病例资料2

男,72岁,因腹痛腹泻4h急诊收治入院。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心悸、胸闷、乏力等,无肝区疼痛。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摘除术后等病史,病情平稳。否认肝炎、结核、心脏病史。入院时一般状况可,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肝区无叩痛。入院后腹部B超、X线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诺氟沙星0.2g,3次/d,口服治疗6天后(其间没有联用其他药物),症状缓解,腹痛消失,大便恢复正常。第5天复查肝肾功能发现GTP538.8mmol/L,GOT516.0mmol/L,LDH419.7U/L,患者出现胃纳差,厌油,有轻微的乏力。多次复查肝功能呈进行性损害,GPT2080.8mmol/L,GOT1561.5mmol/L,TB122.9mmol/L,DB63.1μmol/L,TBA201.6μmol/L,ATP186.6U/L,GGT178.8U/L,LDH516.4U/L。复查腹部B超,未见异常。多次查抗-HAV、HBsAg、抗-HCV、HCV-RNA、庚肝、戊肝抗体均阴性,排除了病毒性肝炎的可能,考虑口服诺氟沙星引起的严重肝损害。经保肝对症治疗,症状渐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专家讨论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强杀菌作用,普遍应用于泌尿系、肠道、妇科、外科、五官科等感染,副作用比较少见,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反应。

3、肾脏损害。

4、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导致肝损害。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其抗菌谱较广,过敏反应少,毒副作用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未应用其他特殊药物,停用诺氟沙星,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好转,根据临床表现亦可除外病毒性肝炎。其肝功能严重损害,可以确定为由此药物引起。本例病人在每日口服0.6g6天后出现重度肝损害,GPT达2080mmol/L,严重程度实属罕见,国内尚无此类报道。本例病人提示: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及时复查肝功能,以及时发现及治疗重度肝损害。

幽门螺杆菌

综述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清除Hp的治疗可改善组织学炎症变化。虽然体外试验Hp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但临床上仅少数有效。第三代喹

诺酮类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治疗Hp感染相关的胃炎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诺沙星单独应用和与胶态次枸橼酸铋(CBS)联合应用对Hp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并评定血清H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在疗效判定和随访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

对象

经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或)Hp培养确定的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12例。其中男131例,女81例。年龄42岁±10岁。病程4.3a±0.8a主要症状为上腹痛、上腹胀、嗳气、恶心或呕吐等。除外消化性溃疡、息肉及肿瘤等。并排除上消化道手术史、肠道易激综合征、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检查前1月内已服抗菌药物、胶态次枸橼酸铋,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亦被剔除。

方法

①病理组织学查查:胃镜活检标本HE染色组织学诊断,Giemsa染色确认Hp。病理诊断标准参照Whitehead方法(1979)和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方案(1980)。炎症程度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判定为0,1,2,3级。②细菌培养:用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培养基试管(每管3ml)送检。置入胃镜活检组织块2块。每例活检钳均经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酒精擦拭。Hp培养基用布氏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加入脱纤维羊血有联合抗生素,3d后观察结果,并作生化反应鉴定。③血清Hp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按照kesumen法改良)。抗原经超声处理。用波长为492nm测OD值。本组按被检血清稀释度≥300为阳性(ELISA单位,EU)。ELISA特异性经吸收试验鉴定,确定与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无交叉反应。

治疗方法检出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A组,男48例,女24例,年龄43岁±10岁,服诺氟沙星0.2g,3次/d;B组,男47例,女23例,年龄40岁±7岁,服诺氟沙星0.2g和CBS0.11g,4次/d;C组,男46例,女24例,年龄39岁±9岁,服安慰剂对照。每周记录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分级:无症状0级,轻症1级,中度2级,重症3级。治疗结束后1个月胃镜及活检病理、Hp培养复查,6个月后再复查1次。停药后1,3,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Hp抗体1次。

统计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计量资料)和X2检验(计数资料)。

结果

Hp清除率

治疗结束后1个月3组Hp清除率分别为:A组69%(50/72);B组87%(61/70);C组7%(5/70)。A,B2组与C组比较显着高于C组(P<0.01)。A,B2组间差异亦显着(P<0.05)。停药6个月后,A,B两组分别保持85%(47/55)和95%(53/56)Hp阴转。2组原已阴转者10%(11/111)再现Hp。

病理组织学检查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mo,6mo)炎症积分变化分别为:A组2.1±0.3,0.97±0.20,0.99±0.10;B组2.1±0.5,0.90±0.21,0.9±0.4;C组2.02±0.23,2.0±0.3;1.9±0.4。前2组自身

比较差异均显着(P<0.05),与C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0.01。C组自身比较则无变化(P<0.05)。症状缓解率

治疗结束后1mo,症状总缓解率3组分别为88%(63/72)、90%(63/70)、14%(10/70),A,B2组明显优于C组(P<0.01)。其中尤以腹胀缓解最明显。

血清Hp抗体滴度

A,B两组治疗后Hp抗体滴下降明显(P<0.01),C组则无变化(P<0.05),见表1。ELISA法与Hp培养和(或)病理检查对照,敏感性92.4%,特异性89.2%。

药物敏感试验

诺氟沙星滤纸片药敏抑菌试验(以mm计)为38mm~40mm,同期对照多粘菌素为0,新霉素24mm,呋喃唑酮44mm~46mm,四环素28mm~30mm。诺氟沙星最小抑菌浓度(试管法)为6.25μg/L~31.25μg/L。其5min杀灭Hp浓度(平皿法)为250g/ml。

药品不良反应服用诺氟沙星的2组中头晕各1例,A组出现疹1例。3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有其他不良反应。

讨论

对于Hp阳性的慢性胃炎,抗菌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研究表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经诺氟沙星治疗或与CBS联合用药治疗结束1个月后,Hp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随着Hp的清除,病理组织学炎症减轻乃至修复。国外推荐以CBS为基础再加羟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3药并用。虽抗菌效果好,但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难以耐受,而且霉菌性口腔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屡有发生。本研究根据诺氟沙星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强、体内不易失活、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经体外药敏试验对Hp高度敏感,临床用于慢性胃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疗程1个月显示Hp已清除的111例中,90%在6个月后仍保持Hp阴转,提示诺氟沙星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本组在用芭前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抗菌治疗后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与Hp清除、炎症程度减轻(活动性炎症消失)具有相关性。表明此法对药物疗效的判定、Hp的存在和再现的鉴定有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简便、无创,患者依从性好。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科学 医学 药品 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