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血战湘江》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献身...

文|杜文杰

由陈力导演,由王霙、徐箭、董勇、张一山等主演,于2017年6月30日上映的反映长征的战争题材影片《血战湘江》堪称一场悲壮的战役,一次重大的转折,一曲深情的颂歌,真实还原历史面貌,巧妙再现当年战争全景,颂扬了中国工农红军誓死血战湘江的伟大精神,绵延了85年的不灭记忆!

这部影片是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深度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1934年10月,由于受错误路线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惨痛失败,10月10日晚,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1月,红军湘江陷入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的重兵围堵之中,决定红军生死存亡和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湘江战役就要打响了。这也是中国 历史上著名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第一次至关重要的战役。

面对约40万人敌军对红军形成追堵合围之势,并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湘江以东地区战略意图,因此,红军湘江之战战略目标是必须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实现红军主力转移,扭转前期战局不利的局面。

红军进入湘南,前面阻隔着潇水和湘江两条大河,继续向前就意味着钻进了敌人布好的口袋里。

在不利及危急的形势面前,11月25日,红军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一场生死惨烈的恶仗即将在红军面前展开。

此时,主力纵队距渡江点仅有80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即可迅速过江。然而,由于行军转移中被要求带着大批笨重家当,导致行军缓慢,在路上就耗费了4天的宝贵时间,而朝湘江急进的敌军已迫近江边,这使丧失良机三面受敌的红军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

是硬拼还是避敌锋芒,寻找最佳战机,是摆在红军面前的一项艰难抉择。

遗憾的是,在无线电侦察到严峻敌情之后,仍于11月25日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这样,红军便处于敌军的联合夹击下,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导致红军战士牺牲伤亡不断增大。

战局已经展开,战斗已经打响。面对强大凶狠的敌人,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勇敢的拼搏及牺牲精神,其惨烈程度难以言表。

11月27日,红1军团先头部队顺利突过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铺之间的渡河点。28日,红3军团也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以南部分地区。侧翼的红8、9军团已经占据有利地区,殿后的红5军团则扼守要地,阻挡追击之敌。英勇的红军主力军团,已经搭好了掩护主力纵队通过的安全通道。

为了保证主力纵队的安全,各路红军都陷入了以少打多、以弱对强的被动境地。红军广大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与强大的敌人展开艰苦的浴血奋战。战场上因担负掩护任务而被阻于湘江以东的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大部分都壮烈牺牲。

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担任后卫中的后卫,在湘江以东阻击追兵,全力掩护红军主力,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比自己多十几倍的敌人展开了四天五夜的殊死激战,最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全师6000余人仅剩300余人,在与红军主力失去了联系的情况下,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被俘,在押送途中,敌人为他医治并准备诱降时,他拒食拒医,并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挖出自己的肠子,用力扯断而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经过七天七夜的顽强战斗,红军由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用生命和鲜血突破了敌人第四道防线,至12月1日傍晚,主力红军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并于12月3日向西进入桂北越城岭山区,实现了安全的突围和转移。红军取得这场生死战役的胜利,体现了红军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拼搏的精神。为拖住敌人,保护红军主力的顺利转移,前线每个战士心中的口号是“只要有一个人,也要和阵地共存亡。”

《血战湘江》就这样再现了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付出巨大牺牲的悲壮故事,直面表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面对巨大困难和强大敌人,不惧艰难险阻,不惜一切牺牲,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必胜的信念,誓死保卫红军主力,成功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敌人以集重兵消灭我党和红军的图谋,确保了革命事业在血与火的征程中不断发展,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伟大而悲壮的战争诗篇。

《血战湘江》,一部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血战湘江》,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豪迈的英雄气概;《血战湘江》,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献身精神。

图片来自网络     2019.3.7     书馆首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词条  湘江  湘江词条  讴歌  讴歌词条  血战  血战词条  献身  献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