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史上最自高自大的宋朝皇帝

  话说大宋朝景德四年(1007年)的一天,真宗皇帝(赵恒)邀请宰相王旦君臣共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皇帝命人搬出一壶美酒赐予王旦,嘱咐他此乃好酒,回家以后一定要与妻子共享。王旦是进士出身,很有才干,为人也很正直,受此赏赐非常激动,回家以后马上叫夫人共沐圣恩。谁知酒壶打开,里面一滴酒都没有,全都是硕大的珍珠。

  

  不光是宰相王旦,不久以后的一天傍晚,知枢密院事陈尧叟(枢密院领导)、权三司使丁谓(财政部领导)、龙图阁直学士杜镐(皇家图书馆领导)等几个亲近大臣也受邀与真宗畅饮。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际,皇帝命人拿出两袋子珍珠赏赐给在座大臣,说“当今天下承平,国家富裕,恨不得与大家每天这样聚会。太平难得,这些东西就给你们喝酒请客用吧。”群臣赶忙起身道谢,真宗说:“先坐下,一会还有赏赐。”果然,散席后大家又得到了不少金银宝贝。

  

  无功受赐,几个大臣稍一琢磨就明白了。皇帝屈尊给大家送礼,只为让大家帮他完成一件日思夜想之事:封禅。

  

  这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大辽国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帅精兵二十万南下攻宋,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汴梁。当时,参知政事(副宰相)王钦若建议逃往金陵,签署枢密院事(枢密副使)陈尧叟建议逃亡成都,宰相毕世安、寇准等人鼓动皇帝御驾亲征,坚决抵抗。于是真宗皇帝亲自披挂上阵,率文武大臣北上迎敌。宋军在寇准调度下,多次打退辽军进攻,射杀辽军主将萧达凛。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于澶州城下,一时难分高下。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萧太后率先提出和议,宋廷据理力争,最终以较小的代价与大辽国签下了澶渊之盟。#p#分页标题#e#

  

  澶渊之盟虽是城下之盟,但算不上不平等条约。客观上,宋朝以较小的代价(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换来北部边境120年的和平,宋辽从此几无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和议签订之初,宋真宗很有点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王钦若心里却很不痛快,因为当年他主张南逃,寇准曾建议真宗砍他的脑袋。如今寇准风光无限,位极人臣,王钦若自然是妒火中烧。于是,他开始施展小人伎俩,语重心长地对真宗说:“城下之盟,《春秋》以为耻。澶渊之盟就是城下之盟,您以万乘之尊与敌国签下城下之盟,还有比更大的耻辱吗!”他还循循善诱道:“陛下知道赌博吧?赌徒快输光时,总要孤注一掷,冒险一搏。陛下您就是寇准手里的孤注啊!”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王钦若的一席话让宋真宗彻底改变了对澶渊之盟的看法。很快(景德三年),寇准被降职赶出京城,王钦若再任参知政事。

  

  赶走了寇准,真宗心里还是闷闷不乐。他问王钦若:“今将奈何?”怎样才能洗刷城下之盟的耻辱?王钦若知道真宗怕打仗,就故意吓唬他:“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耻辱了。”真宗赶紧说:“百姓刚刚休养生息,我不能把他们驱往死地(战场)。你还是想点别的办法吧!”王钦若乘机进言:“如果不动刀兵(以洗刷耻辱),就应当建立大的功业。”真宗问:“什么是大的功业?”王钦若回答:“封禅就是大的功业。但是封禅得有天瑞才行。”天瑞就是天上降下的祥瑞。古人认为如果君王圣明,百姓幸福,上天便会降下祥瑞之物,作为对君王的褒奖。但是仓促之间,到哪里去找什么祥瑞!王钦若说的很明白:“天瑞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前代的所谓天瑞大概都是人为搞出来的。您以为河图洛书真有其事啊?那不过是圣人以神鬼之道教化百姓罢了!”于是,君臣二人开始紧锣密鼓操办这件“大功业”。#p#分页标题#e#

  

  当时朝中资格最老、德高望重、最具号召力的大臣是宰相王旦,史上有名的正人君子。真宗首先试探他的态度,谁知王旦听了直摇头:“封禅之事已经很多年没有搞了。若不是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哪能做这种事情!”真宗把王旦的话告诉王钦若,王钦若马上自告奋勇,把皇帝的意思转达给王旦,要他不要扫皇帝的兴。龙图阁直学士杜镐是个博学多才的老儒生,见多识广,真宗向他问起河图洛书之事,他不明白皇帝的目的,随口答道:“那是前代圣人以神鬼之道教化百姓罢了!”与王钦若的说法完全一样,这样的饱学之士肯定有用。权三司使(代理财政部长)丁谓主抓财政,手中握有财权。知枢密院事陈尧叟精明干练,非常听话。这几个都是要在封禅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要想建立大的功业,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于是,堂堂大宋皇帝赐予他们重礼,一是封口费,杜绝反对声音。二是辛苦费,大家劳苦功高。

  

  得了好处的大臣们很快明白了真宗的意思:皇帝心意已决,不要自找不痛快了。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投入到一场旷日持久的封禅大戏之中去。

  

  公元1008年,这年在历史上被称作大中祥符元年。《宋史》记载,正月初三,宋真宗给群臣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半夜,有一个星冠绛袍的神人来到寝殿之中,告诉我“来月初三,在正殿建黄箓道场一个月,到时会降《大中祥符》天书三篇”。于是从十二月起,我便素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我恭敬虔诚地等待,过了一个月也不敢撤掉(道场)。刚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方屋脊上发现有帛布包裹的书卷状的东西。我仔细一想,这大概就是神人讲的天书吧?#p#分页标题#e#

  

  以王旦为首的大臣们心领神会,当即再拜称贺,赞颂皇帝“以至诚事天地,以仁孝奉祖宗,恭敬爱人,夙兴夜寐治理国家。对外修睦邻友好,与邻国不动刀兵。对内群贤毕至,连年五谷丰登。这都是陛下兢兢业业为国操劳感动上苍所致啊。”于是文武百官三呼万岁,而后跟随真宗步行至承天门,将天书请下来恭迎至朝元殿道场。真宗命陈尧叟启封,见封志上的文字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宋真宗名赵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再看那天书,实际上是三幅黄色字条,内容与《洪范》、《道德经》很相似,开始说真宗皇帝以“至孝至道”承袭帝位,教导他要“清净简俭”治理天下,如此“必致延永”,江山永固。陈尧叟宣读后,真宗跪奉天书,将其存于金匮之中。同时派人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祖宗。正月戊辰日(初五),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元年。为了庆贺天降祥瑞,真宗给文武官员加官进爵,京城百姓放假,赐百姓欢宴五日。

  

  天瑞降临,必有吉兆!转天,便有司天监(国家天文馆负责人)上奏:“三日和五日,有紫气护佑皇宫”。过两天,太仆少卿钱惟演献上一篇《祥符颂》,马上被提拔为司封郎中、知制诰(由皇家车队负责人,跃升至为皇帝起草诏命的亲近幕僚)。紧接着,陈尧叟、丁谓、陈彭年等人纷纷上书,引经据典,争言天书瑞符,齐颂盛世承平。三月,兖州父老1287人进京请愿,请求皇帝封禅泰山,真宗“不允”,赐钱帛遣返。兖州知州邵华不甘心,率属官“抗表以请”。很快,邵华被任命为京东转运使,连升四级;又几天,各地进士840人到宫门请愿封禅,皇帝还是“不允”;又两天,宰相王旦率文武百官、地方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代表、耆老代表24370人到宫门前请愿,连续五次上表请求封禅,真宗皇帝还在“犹豫”。终于,四月二十八日,天书又一次降临大内功德阁,这回皇帝不得不服从天命了!于是两天后下诏:十月封禅泰山。#p#分页标题#e#

  

  既然要建立大功业,就要下大力气,花大本钱。首先是经费问题,真宗招权三司使(代理财政部长)丁谓来问,丁谓答曰“大计有余”,经费没有问题。其次是安排人事,任命宰相王旦为大礼使,知枢密院事王钦若为礼仪使,参知政事冯拯为仪仗使,知枢密院事陈尧叟为卤簿使,参知政事赵安仁为桥道顿递使,其他重要大臣如曹利用、晁炯、李宗谔、杨亿、杜镐、陈彭年等也都分派了任务。对封禅之地泰山,下令百姓不得伐木砍柴,同时调遣地方军修建行宫、修缮道路、拓宽桥梁。

  

  六月初,真宗派王钦若先行赴泰山打前站。王钦若此去带有特殊使命,因真宗皇帝刚刚“梦到”神人告知将赐天书于泰山,私下“密告”王钦若去看看虚实。王钦若一到乾封县(今泰安),马上上奏:“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醴泉奔涌、苍龙现身,这可都是少见的天瑞!紧接着,木工董祚在醴泉亭北之树林中(树上)发现天书,王钦若立即派人捧送至京。君臣再次恭迎天书,还是由陈尧叟启封宣读,内容无非是说真宗皇帝治国有方、福泽万民,特赐予嘉瑞。只要听从天意,必能“国祚延永,寿历遐岁。”读罢宣示百官,并赐百官饮泰山醴泉(据说饮醴泉可包治百病,益寿延年)。百官感恩戴德,提议给皇帝上尊号: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八月,下令天下自十月始禁止屠宰一个月。九月,令有关部门不得上奏死刑案。九月二十八日,真宗在崇德殿预演封禅礼仪。十月初四,以载有天书的玉辂(车)为先导,圣驾自京城出发,大队人马历时十四天抵达泰山。斋戒三日后,登泰山之顶祭天。次日,又在社首山祭地,完成了日思夜想的大功业。转天,接受百官朝贺,宣布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加官晋级,赐天下百姓宴饮三日。十一月二十日,车驾回到京城,在含光殿大宴群臣。十二月初五,在朝元殿接受众臣所上尊号。宋真宗的大功业,总算是功德圆满了!#p#分页标题#e#

  

  老实的王旦以为,帮助真宗了却封禅泰山的心愿,他也就安心于国家大事,不再折腾了。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旦完全错了。

  

  我想以王旦的道德水准,不至于被一壶珍珠收买而违背良知。老实的王旦以为,帮助真宗了却封禅泰山的心愿,他也就安心于国家大事,不再折腾了。可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旦完全错了。

  

  大中祥符元年的泰山封禅,只是真宗皇帝自我陶醉、自我膨胀的开始。东封泰山,所有的吹鼓手和参与者都得到了好处。于是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僧道庶民,迅速掀起一股争言符瑞,献媚邀宠之风,史书描写这个场景用了“举国若狂”四个字。今日祥云绕殿,明日百鹤来朝,后天黄河变清、五星同色,各种天瑞纷至沓来,对此大好形势,宋真宗完全飘飘然了。

  

  大宗祥符三年六月,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杨举正上书,言本府父老僧道1290人恳请皇帝西祀汾阴祭祀后土(地神),真宗下诏不允。七月,京城文武百官及各界代表三万多人到宫门请愿,请皇帝亲祀汾阴,还是不允。群臣的态度也很坚决,再三上表,真宗皇帝终于决定:来年春天亲祀汾阴。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宋真宗率大队人马西出洛阳、潼关,北上奔赴山西汾阴祭祀后土,后又亲赴华阴拜谒西岳庙,又专程赴巩县拜谒祖宗(赵弘殷、赵匡胤、赵光义三人陵墓),整个行程耗时两个多月。

  

  这次西祀与大中祥符元年东封泰山最大的不同,就是宋真宗已经完全放开、无所顾忌了。封禅之时,他还能够放下架子听取大臣的不同意见,努力做出爱惜民力、勤俭节用的姿态。而西祀之时,在遭到龙图阁待制孙奭的激烈反对,张齐贤、向敏中、杨亿、王旦等人态度消极的情况下,真宗下了一道旨意:“执事汾阴懈怠者,罪勿原。”你们这些当权者谁耽误了我的大功业,罪不可恕!有了此尚方宝剑,王钦若、丁谓之流更是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竭尽全力帮助宋真宗粉饰太平。#p#分页标题#e#

  

  西祀以后的宋真宗几近痴狂,完全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封孔子及弟子,封五岳诸神和各路神灵,给老子上尊号,给玉皇大帝上尊号,到处建宫立观,大兴土木。大中祥符五年,真宗又假说神仙托梦,给自己找了一个名叫赵玄朗的圣祖,上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真宗声称,赵姓始祖赵玄朗乃“人皇九人中之一人”,轩辕黄帝是他的晚辈,大宋皇帝是他的嫡系子孙。找到了自己的嫡亲祖宗无疑是件大事,于是又一次大赦天下,减税、赐官、加俸,在京师修建景灵宫供奉圣祖,命各地州府县衙建圣祖殿供奉圣祖,岁时祭祀。

  

  东封西祀已毕,大家的热情仍是丝毫未减。大宋皇帝崇尚道教,官方在全国各地都建有道观,供奉道教始祖和各路神仙。大中祥符六年六月,三千多来自老子故里亳州的父老乡亲进京请愿,请求真宗亲赴亳州太清宫拜谒老子。同样,在众人的再三请求下,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宋真宗第三次放下朝政,率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南下赴亳州拜谒老子,并为老子加尊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大中祥符八年正月初一,真宗向玉帝奉上尊号“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并命全国官员和百姓在家中设香案祭拜,地方政府还要派专人检查。此时的大宋朝廷,奸臣当道,乌烟瘴气,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日渐严重,神道设教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了!

  

  大中祥符的闹剧进行了整整九年。宋真宗在本可以有所作为的年代里自我膨胀,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这场空前绝后的造神运动带来四个严重后果。

  

  第一是倾尽国力。大中祥符九年,大宋爆发了大范围的旱灾、蝗灾。《续资治通鉴》记载:飞蝗掠过京城之时,宋真宗正在便殿吃饭。他抬头仰视,但见飞蝗蔽日,漫无边际。于是默然还坐,闷闷不乐,命左右将御膳撤去。天禧三年六月,黄河在滑州决口,大河两岸顿时哀鸿遍野,饿殍枕藉。朝廷出动九万军民,至次年二月才堵住决口。宋真宗瞒得了人却骗不过天,上天和祖宗终究帮不了他。#p#分页标题#e#

  

  救灾需要大量的钱粮,但是北宋地方政府是没有钱粮的,钱粮布帛都通过各路转运使司转运至京城,由三司掌管。三司也没有钱,钱都用来东封、西祀、修造宫观了。史书记载,大中祥符二年,京城开始修建供奉天书和玉皇大帝的玉清昭应宫。该建筑群规模宏大,共有2610座建筑,其华丽程度不亚于阿房宫,总耗银近亿两;大中祥符五年,开始修建供奉赵氏祖宗的景灵宫,大的就有两座,曲阜景灵宫有建筑1322座,京师景灵宫有建筑726座,总耗银亦有数千万两;大中祥符二年七月,宋真宗下诏命各州、府、县、监建立天庆观,供奉道教的三清帝君。大中祥符五年,又另各地于天庆观建圣祖殿供奉圣祖。当时的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大约有1500个,修建如此众多的道观、宫殿,而且这些宫观政府都要派专人打理,(虽然史籍没有记载)耗费肯定是个天文数字。此外,东封西祠动用大量的人工车马,人力物力、土木工程耗费靡巨,仅一个西祀大礼就耗银390万两。到此时赶上天灾,国库空虚竟至连救灾的钱都拿不出来,十几年太平盛世竟落得如此结局。

  

  天禧元年初,新任参知政事李迪对真宗说:“陛下东封之时,下令所过之处不要伐木、修路,将驿站或府衙修缮作为行宫。等到了车驾巡幸汾阴、亳州之时,则大兴土木,花费超过以往的百倍。如今天降旱蝗之灾,大概是老天在儆示陛下吧。”真宗赶忙说:“你说的对,都是那几个人误我。”话虽如此说,当贤相王旦病逝,宋真宗便迫不及待地将王旦有意压制了十几年的王钦若任命为宰相。

  

  第二是众鬼上位。《宋史.王曾传》记载,宋仁宗曾经对宰相王曾说:“王钦若久在政府任职,观其所作所为,真是奸邪小人!”王曾回答:“王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林特、刘承珪,当时人们称其为五鬼。奸诈邪恶阴险虚伪,确如陛下所言。”而这五鬼,恰恰是宋真宗最信任的人。#p#分页标题#e#

  

  大中祥符年间的闹剧,王钦若是宋真宗的智囊兼总指挥。王钦若算是个才子,曾受命负责编订总数1000卷、940余万字的历史巨著《册府元龟》,在处理政事方面亦有可称道之处,深得真宗宠幸。但是他人品有问题,为人阴险狡诈,善于揣摩帝意,争功邀宠。与他共过事的同僚,如杨亿、马知节、李迪、王曾等人,大多对他嗤之以鼻。宰相李沆、寇准、王旦等人对他并不看好,一直有意压制着他。前文说过,鼓动皇帝封禅泰山,他是始作俑者。虽然王旦刻意打压,却无法阻止他与一干宵小之徒相互勾结,在封禅过程中上蹿下跳,呼风唤雨,为大中祥符的混乱局面开了个“好”头。根据史书记载,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年间每做成一件大事,王钦若都会加官晋级,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与王钦若相比,丁谓应该算是大才、天才。他文采出众,博学多才,处事机敏,善于理财,治理地方也很有一套,在遍地庸官的大宋朝可谓鹤立鸡群。但是,有能力的奸人是最可怕的,丁谓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为奸邪”,正直的大臣多不愿与之为伍。宋真宗为粉饰太平而装神弄鬼,作为权三司使的丁谓上蹿下跳,极力逢迎,耗尽民脂民膏。玉清昭应宫规模宏大,原计划十五年完工。他为了争功邀宠,不顾百姓死活,督率群工日夜不停施工,仅用七年时间就提前完工。此外,景灵宫等耗资巨大的项目,大都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当然,掌管财政并热衷于土木工程的丁谓也没少捞,后来朝廷抄没他的家产时,搜得的“四方赂遗,不可胜纪”,是个大大的贪官。至于他因小故而与寇准结怨,费尽心机陷害必欲致其于死地,那是大中祥符以后的事了。#p#分页标题#e#

  

  其他“三鬼”说起来并无大恶。陈彭年是个文人,才思敏捷,做事认真,于历朝仪礼无所不通。朝廷举行各种大典,他自然成了主要的参与者,实际上是替宋真宗背了黑锅。林特也是以精明干练著称,是吕蒙正看重并举荐的人物,尤其擅长于理财。作为丁谓的主要助手,他的错误在于助纣为虐,耗尽公帑。至于刘承珪,他只是个宦官,监领内藏库。内藏库存的是朝廷的储备金,刘承珪“经制多其所置”,把国家以备救急的钱都用来东封西祀修宫观了,到了灾年朝廷反而拿不出钱。此外,钱惟演是个无行文人,仗着与刘皇后(当时还不是皇后)的姻亲关系,献媚邀宠,步步高升。担任陕西、河北转运使的李士衡以善于理财著称,每次朝廷有大的举动时,他总能献上几十万的“羡余”,为此深为宋真宗看重。我们知道,陕西、河北分别与西夏、大辽交界,是战区。那里本就地广人稀,且常常遭受双方军队的骚扰,哪来如此多的“羡余”?无非是搜刮百姓!李士衡此举使各路转运使纷纷效仿,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第三是养虎为患。宋真宗即位以后,对西北党项部落采取怀柔政策,任命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归还其故地。咸平五年,李继迁集重兵攻陷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吴忠),改名西平府。咸平五年十一月,李继迁在与吐蕃人的作战中中箭,转年正月箭伤不愈身亡。李继迁死前嘱咐其子李德明归附大宋,以图东山再起。李德明很好地执行了李继迁的战略,对外分别向辽、宋两国称臣,对内发展经济,扩充军备。同时不断对西北的吐蕃、回鹘部落用兵,逐步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军事、经济实力迅猛发展。此时的宋真宗正沉溺于天书瑞符、东封西祀的大功业之中,对李德明在西北的作为不加防范,坐视其羽翼丰满。日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自立为帝,多次击败北宋和大辽国军队,成为宋王朝的心腹之患。#p#分页标题#e#

  

  第四是神魂颠倒。兴许是大中祥符折腾过了头,到了天禧年间,宋真宗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天禧后期,他总是莫名其妙地犯糊涂,说过的话转眼就忘,经常无法临朝视事,导致刘皇后逐渐干政。他了解寇准的能力,将他召回任命为宰相,目的明显是为身后事做打算。寇准为了避免日后出现母后干政的局面,私下向真宗建议太子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监国,由大臣辅佐太子处理朝政,宋真宗表示同意。而丁谓为了打击寇准,勾结刘皇后、钱惟演等人在真宗面前百般诬陷诋毁。真宗竟将此前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遂将寇准罢免。乾兴元年,宋真宗自知不久于人世,问左右怎么看不见寇准,完全忘了自己早已将其贬出京城。

  

  按说宋真宗有幸生在一个国富民强、能人辈出的时代,有条件成为汉文帝一样名垂千古的有为之君。却为了虚名自导自演一出又一出闹剧,成为后人的笑柄。乾兴元年二月戊午日,宋真宗赵恒崩于延庆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宰相王曾为了避免将来还有人以天书瑞符兴风作浪,劝说刘太后将所有“天书”、“瑞物”随真宗一起陪葬永定陵。

  

  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六月,一场天火(因雷击而起)将大中祥符年间的标志性建筑玉清昭应宫化为灰烬,3610间精美绝伦的宫殿,一夜之间变为废墟。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亡国,金军开挖宋帝陵,大肆劫掠。“天书”“瑞物”全都在这场空前浩劫之中灰飞烟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上最自高自大的宋朝皇帝  自高自大  自高自大词条  宋朝  宋朝词条  皇帝  皇帝词条  
野史

 中国四大名玉之绿松石(组图)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捧,民间藏玉、戴玉也逐渐成为一种回归传统文化的新风潮。而说到玉就不得不提中国的四大名玉,在此之前,已经给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