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六一儿童节相声剧本一 等 于 几

甲 听说相声演员都是知识渊博,很有学问。

乙 唉,哪儿,我们知道的都很浅薄。不过干我们这一行那得要多学、多问。

甲 噢,不,我听说您在数学方面很有研究。

乙 哎,什么研究啊,在过去上学的时候啊,这一门比其他的功课略微的强一点儿。

甲 嗯,好!在数学方面您都学过什么? 牛叉网-http://www.niucha.net原创

乙 也就是:加减乘除,比例、四则,算术、代数,三角、几何,微积分儿。咳,其实啊,马马虎虎。

甲 嘿!好家伙1

乙 哎,您别瞧学了这么些个啊,可是成绩不太好啊。您算:哪次考试的时候啊,总是九十多分,连一百分都不保证。

甲 您这成绩还不好吗?

乙 咳!马马虎虎。

甲 那行了,我有一道算术题得跟您请教请教。

乙 唉呀,那可不敢当,咱们这互相的研究。

甲 噢不,肯定地说向您学习。

乙 哪里哪里。

甲 这道算术题啊,我算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乙 噢。

甲 我想去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一下。

乙 嗯嗯。

甲 怕人家工作忙。

乙 噢。

甲 这碰见您了,行吗?您给帮帮忙吧。

乙 噢。,

甲 嗯?

乙 我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啊。那么,您可以说一说是怎么样一道题呢?

甲 我的跟您请教。

乙 哎,不敢。

甲 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嗯,您说什么?

甲 一等于几?

乙 就是这道题啊?

甲 算了好几年没算上来。

乙 哎呀,这道题可是太难啦。

甲 要不怎么我想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呢!

乙 您哪,不用了。

甲 嗯?

乙 您就向我请教就行了。

甲 噢,您能解决我这个难题?

乙 当然喽。

甲 我可是请教过一些朋友。

乙 那么人家怎么说的啊?

甲 他们表示无能为力啊。

乙 我看哪,这人都不愿跟您怄气啊!

甲 这叫什么话!

乙 就这样的算术题,您还要去请教专家呀?

甲 我算不上来嘛!

乙 哎,我就能做出准确而使你满意的答案。

甲 那我非常感谢啦。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等于两个零点五。

甲 噢,一嘛等于两个零点五?

乙 对了!要列成式子:一乘一等于一。

甲 要按您的计算方法,似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嘛还等于一。

乙 干吗还似乎应该呀,它就等于一!

甲 谁告诉您一等于一?嗯,您是数学专家吗?

乙 我呀,小学刚毕业.

甲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乙 不奇怪啊,这样的算术题啊,几岁的小孩子他都知道。

甲 您这叫什么话啊?几岁的孩子都知道?就是等于一。我怎么大个子白活了,我不知道?

乙 啊......其实您也不知道。

甲 我知道我干吗还问你?

乙 啊......可说呢!

甲 要这么简单,我还去请教数学专家。

乙 是啊......您还请教数学专家。

甲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充分表现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任何问题不要轻易地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多思考思考。拿起就说,哼,岂有此理!

乙 嘿,这倒是怨我。我应该思考思考再说。我再算一算。一乘一等于......还是等于一啊。嘿,差点儿没让他把我给唬住啊。我说先生......

甲 多思考思考吧。 牛叉网-http://www.niucha.net原创

乙 哎,这甭思考了。这个呀就等于一。这是肯定的,这是推不翻的公式。

甲 你这是书本上的学问。

乙 嗯?

甲 您这叫死啃书本。古人说那么句话――

乙 说什么啊?

甲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我们念书讲究活念活用,你撇开书本再想想这个问题。

乙 您这话我不懂。

甲 你是相声演员吧?

乙 是啊。

甲 是搞语言艺术的,语言词汇一定很丰富喽。

乙 哎,也不敢再那么说啊。

甲 有这么个谚语,你听说过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一呀。

甲 那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又怎么讲呢?

乙 啊......是呀!这是顶俩不是等于俩!

甲 那么顶俩和等于俩有什么区别呢?

乙 嗯,顶俩和等于俩,似乎......应该是......一样。

甲 哼,这不是废话么!

乙 不不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知识,有经验,肯于钻研,一个人能做出两个人的工作来。

甲 少说废话,我问你一等于就几呢?

乙 等......要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应该、这个一就等于二。

甲 为什么又等于二了呢?

乙 这,不等于二,你不满意啊。

甲 哎,这话叫什么意思?我强迫你了啊?

乙 唉,没有,这个事实说服了我了。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等于二。

甲 嗯,还有这么两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嗯,什么?

甲 好汉不用多――

乙 一个顶十个!

甲 一等于几?

乙 好么,这一又等于十了。

等于十了?这不是结论。在大跃进中,我们工人搞发明创造,创造了很多机器,过去手工操作的现在是机器操作。

乙 哎,您说说什么工作?

甲 说最简单的吧,包装。

乙 噢,包装。

甲 包针,包仁丹,包糖果,过去都是手工包装。

乙 是啊,现在不都改了机器包装了吗?

甲 对啊,有这么两句谚语啊,一把工具改,一人顶一百。

乙 好,这结论又改了,一等于一百了。嗯。

甲 要是人人都把窍门钻――

乙 还可能一人顶一千。

甲 还有这么句农业上的谚语儿,一籽入地――

乙 万粒归仓!

甲 这一等于几?

乙 等......哎呀,这个一就等于万啦。

甲 还有这么几句谚语――

乙 我说你有完没完。算术里加谚语啊?没法算清楚喽。你见哪个会计净往这帐本学谚语来了?查帐的来一瞧,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好汉不用多,一个顶十个”。你说这叫做什么玩意儿?

甲 那么你说怎么样才能算清楚?

乙 这算术题嘛,你得有具体的钱数。

甲 说具体的,你也算不上来。

乙 那也不一定啊!

甲 你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一厘钱哪......一厘钱它等于......我,我,你说五厘钱行不行啊?

甲 干吗呀?

乙 好按一分钱算哪。

甲 五厘钱干吗算一分哪?

乙 你要四舍五入么!

甲 我没让你写账,我就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那好算哪,一厘钱等于一分钱的十分之一,一角钱的百分之一,一元钱的千分之一。咳,微不足道。

甲 不对,一厘钱有它的经济价值呢。

乙 有什么经济价值?您买根冰棍儿还得五分钱呢。五十个人一根冰棍,这怎么吃啊?

甲 一人咬一口。

乙 多大口?

甲 小口。

乙 小口啊?不够,每人只能拿那舌头尖就那么一沾,小沾,还别大沾。你要遇见个大舌头啊,这根冰棍没了。有什么经济价值啊?

甲 你说一厘钱有多大分量?

乙 没约过。看得见用得着,银行里不出,帐本上不写。有多大分量啊。

甲 有这么几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您听吧,这谚语又来啦!什么啊?

甲 大海大不大?

乙 大!

甲 一滴一滴水汇成的。

乙 那倒是!

甲 万丈布匹多不多?

乙 多呀!

甲 一丝一丝线织成的。

乙 当然喽!

甲 首都人民大会堂高不高?它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您姥姥的年纪老不老?

乙 我......

甲 她是一天一天老起来的。

乙 你这不废话么?

甲 一厘钱搁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的。

乙 哦!

甲 你要知道我们全国有六亿多人口。

乙 是啊!

甲 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一本大账,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一个细小的数目。

乙 哦。

甲 用六亿多这个数子去乘,就会得出一个巨大的数目。

乙 嗯。

甲 是吧? 牛叉网-http://www.niucha.net原创

乙 对。

甲 所以说点滴节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滴油、一度电、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丝一毫,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汇集到一起,变成一个巨大的“一”字。

乙 嗯。

甲 让它在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乙 对!

甲 你嚷什么?

乙 哎,您说的是太对了!

甲 可您对一厘钱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乙 啊?

甲 你只喜欢这个大大的多多的。

乙 嗯,我的不喜欢那小小的通通的。我是外国人哪?

甲 你呀,只知从大处着手,不在小处着眼:只看问题的一面,没有全局观点;只会铺张浪费,不去节约从俭。这种思想发展,真正危险――危险!

乙 好嘛,他这儿给我做坚定来啦!您不问我一厘钱是等于多少吗?可是谁知道您这一厘钱后面又有六亿多呢?一会儿乘,一会儿加的,这谁也算不上来!

甲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乙 嗯,什么?

甲 您说一个人等于多少?

乙 一个人哪?一个人他等于......那得看个儿大、个儿小啦!这个儿大的分量就多,他个儿小的分量就少。

甲 干吗你,过秤哪?

乙 我干吗过秤啊,你不说清楚喽,我知道一个人等于多少?

甲 有这么两句谚语你知道吗?

乙 这位的谚语儿倒真不少。嗯,什么?

甲 工人常说的话:“为了社会主义早实现,两天的工作一天干!”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二。

甲 还有这么两句谚语儿。

乙 什么?

甲 争分夺秒抢时间,仨人工作一人担!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就等于三啦。

甲 现在我们中国人民都有社会主义的觉悟,都有主人翁的态度,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忘我的劳动精神,在生产上都是一人多艺、一机多能,生产效率是一翻再翻,你说这个一究竟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

甲 嗯。

乙 这个一那就等于――好些个0啦。

甲 别含糊启辞,说准喽。

乙 说准喽啊?

甲 嗯。

乙 就这个一啊,哼哼――不知道!

甲 这半天才答对!

乙 怎么着,答对啦?

甲 我说的一等于几啊,就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算术题。是多是少都看我们主观能力性。有一分热必发一分光。节约一分钟,为国家创造一分财富。节约一厘钱,为国家积累一分资金。这是我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是吗?

乙 对,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甲 可是具体到我身上,你说这个一等于几了呢?

乙 那么,到我身上啊?到我身上......咳,那就马马虎虎。

甲 你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方面等于几?

乙 没告诉你是马马虎虎吗?

甲 那么你在节约方面等于几?

乙 马马虎虎!

甲 那么你整天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新人新事都有什么看法?

乙 马马虎虎嘛!

甲 噢,你是马虎眼!

乙 谁是马虎眼呀?

甲 什么眼?

乙 我这眼是好眼啊,左眼一点三,右眼一点二。

甲 噢,正好。

乙 嘿嘿!

甲 二五眼。

乙 我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词条  剧本  剧本词条  相声  相声词条  
相声

 起名字的艺术(马派相声)

甲:(对观众)啊我叫马三立。乙:唔。甲:我给您介绍一下:死。。。死人是王凤山。乙:噢。甲:啊?乙:死人哪?甲:此,此!乙:唉,您把这字眼儿说真喽!甲:此!乙:唉...(展开)

相声

 教师的苦和累

教师的苦和累(单口相声)  钟山区汪家寨中学  陈永明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今天到区里开会,我真的想喝醉,只有喝醉...(展开)

相声

 老调太平歌词《孙庞斗智》

郭德纲作品天下云游四大部洲,人的心好比长江水自流。君子人交友淡淡如水,小人交友蜜里调油。淡淡如水人情在,蜜里调油不到头。交朋友总学桃园三结义,莫学那瓦岗寨上断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