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193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里,负责专门搜索和鉴别电话干扰信号的美国人K·G·杨斯基发现:有一种每隔23小时56分04秒出现最大值的无线电干扰。经过仔细分析,他在1932年发表的文章中断言:这是来自银河中心方向的射电辐射。由此,杨斯基开创了用射电波研究天体的新纪元。当时他使用的是长30.5米、高3.66米的旋转天线阵,在14.6米波长取得了30度宽的“扇形”方向束。此后,射电望远镜的历史便是不断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历史。

    自从杨斯基宣布接收到银河的射电信号后,美国人G·雷伯潜心试制射电望远镜,终于在1937年制造成功。这是一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它的抛物面天线直径为9.45米,在1.87米波长取得了12度的“铅笔形”方向束,并测到了太阳以及其它一些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因此,雷伯被称为是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的首创者。

    射电望远镜是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它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等。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光学反射望远镜相似,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相到达公共焦点。用旋转抛物面作镜面易于实现同相聚焦。因此,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大多是抛物面。

    射电观测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检测和信息处理的射电技术又较光学波段灵活多样,所以,射电望远镜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按接收天线的形状可分为抛物面、抛物柱面、球面、抛物面截带、喇叭、螺旋、行波、偶极天线等射电望远镜;按方向束形状可分为铅笔束、扇来、多束等射电望远镜;按观测目的可分为测绘、定位、定标、偏振、频谱、日象等射电望远镜;按工作类型又可分为全功率、扫频、快速成像等类型的射电望远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词条  
知识

 飞机为什么可以起飞

 机翼的侧剖面是一个上缘向上拱起,下缘基本平直的形状。所以气流吹过机翼上下表面而且要同时从机翼前端到达后端,从上缘经过的气流速度就要比下缘的快(因为上缘弧度大,...(展开)

知识

 四平保卫战

争夺东北的殊死战四平保卫战1946年春,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白热化, 国民党军已调入东北6个军31万人,凭借其装备优势,控制了沈阳、锦州,正沿中长路向北推进;...(展开)

知识

 新型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

新型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从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独立创建军队和领导武装斗争。南昌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称号,9月以后,各地起义武装改称工农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