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儒门释户道相通——百年香港全真道的前世今生

全真教开宗祖师王重阳的〈孙公问三教〉诗歌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一语道出全真道的要义,展示宗派对儒释道同源的看法。

全真道是道教两大宗派之一。全真道尊崇太上老君、东华帝君、正阳帝君与纯阳帝君,由北宋末王重阳创派立教,全真七子发扬光大。它主张「三教平等」,认为它们本来就是道理相通。

1929年,全真道龙门派道人何近愚偕同广州三元宫主持麦星阶及一众道侣集资购得粉岭双鱼洞山麓,创建蓬瀛仙馆,自此全真道龙门一脉南传至香港

据身兼蓬瀛仙馆馆长及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说:「道教香港重要的宗教信仰,据香港政府统计,本港道教信徒逾100万人,道堂宫观超过300个(按:资料源自香港特区政府刊行的《香港便览》)。香港道教联合会委托了市场调查机构,在2010年春节初一至初八期间,在香港的「四大宫观」(即青松观、云泉仙馆、蓬瀛仙馆、圆玄学院)进行人流统计,发现这短短八日之间,已有逾四万人造访蓬瀛仙馆祈福,是四大宫观之第二高者。」

1934年,蓬瀛仙馆弟子敬赠的铜钟

作为香港全真道的重要宫观,蓬瀛仙馆除了积极宣扬道教信仰外,也致力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2014年12月3日,在它们与一众全真道堂的努力下,「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获列入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别的「道教音乐」项目。

仙馆内的道德经壁,宣扬道教文化

除了传承道教文化外,蓬瀛仙馆也十分关注培养下一代。樊智伟就是其中一个受到梁德华道长启发的年轻人。

「年轻时喜爱阅读金庸小说,尤爱《射雕》三部曲,对全真教甚为敬崇,于是开始搜寻道教的书籍。假日,我也常常跟朋友访探各地古刹、庙宇。大学毕业后,我到了蓬瀛仙馆工作,幸运地得到梁道长勉励,给予机会学习教理教义、经忏科仪、道教学术等知识;并先后跟随不同导师学习太极拳、内丹、古琴、术数等道家学问。2006年,我在蓬瀛仙馆皈依了,成为全真龙门派第三十四传弟子,道号惟证。」现在,樊智伟在啬色园任职宗教行政主任,闲时于香港道教联合会道教青年团的担任宣道工作。

1937年的碑文,纪录了全真道龙门派南下香港的事

对于道教文化的传承,樊智伟有着「新鲜」的看法:「文化是信仰精神的具体展示,我希望借助文化宣扬信仰。毕竟,今日的道教文化发展偏重于学术研究;故此,我期望将来可以更「贴地」,向大众介绍道教清静简朴、因果承负、性命双修的义理。」

蓬瀛仙馆行政总裁梁德华道长是现任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

樊智伟在蓬瀛仙馆练习太极枪。(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樊智伟在教导善信拜太岁的方法。(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收录了八项有关全真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全真」的道教科仪音乐、上梁仪式、太平清醮、祠堂开光仪式、道教婚嫁仪式、庙宇开光仪式、龙舟开光仪式、入道暨登小座。笔者期望随着非遗教育的普及,可以有更多香港市民认识拥二千年发展历史的道教及其文化。(叶德平)

作者:叶德平博士,香港资深教育工作者,知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常委,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讲师,中文、历史课程学术统筹,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真道  全真道词条  儒门  儒门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相通  相通词条  前世  前世词条  
百科

 “女大十八变”“十八”为何意?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这里的“十八”,既非专指...(展开)

百科

 古代男人也穿“高跟鞋”

在南京水西门附近,有条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小巷,叫木屐巷,顾名思义,它就是过去以制售木屐为主的一条街巷,木屐巷东与仓巷相连,西接莫愁路,长约百余米,两边多是老平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