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象棋基本下法

中国象棋基本下法

很多人想学下象棋,但是对于下象棋的规则却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象棋的基本下法吧。

1、认识棋盘和棋子

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整个棋盘就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方将帅坐镇、画有"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宫"。

棋子

象棋的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每组兵种是一样的,各分为七种:

红方:帅(1)、仕(2)、相(2)、车(2)、马(2)、炮(2)、兵(5)

黑方:将(1)、士(2)、象(2)、车(2)、马(2)、炮(2)、卒(5)

2、走棋和吃子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各种棋子的走法

帅(将):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仕(士):仕(士)是帅(将)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

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走田"。相(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车: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炮: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动与车完全相同。

马: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兵(卒):兵(卒)在未过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过河以后,除不能后退外,允许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

3、吃子

任何棋子走动时,如果目标位置上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拿出棋盘,再换上自己的棋子(即"吃子")。只有炮的吃子方式与其他子不同:炮与被吃子之间必须隔一个棋子,进行跳吃,俗称"架炮"或"炮打隔子"。

4、将军、应将、将死、困毙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将军",或简称"将"。被"将军"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卫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 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没被对方"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己方其它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5、胜、负、和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帅(将)被对方"将死",即被对方将军却无法应将;

被"困毙",即虽未被对方将军,本方却已无棋可走动

自己宣布认输。

一方长将不变,长将一方算输。

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长将不变,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规定,双方又不愿变着时。

有人看下象棋的"规则如此之多,心里就会觉得很难,从而会给自己一定的心里压力,但她却是很简单的。无论什么游戏都有它本身的规则,有的觉得复杂就会放弃,有人的却可以将它玩的很好,成为所谓的大神。只要把中国象棋的下法及规则了解透彻并且能够好好运用,相信就一定可以玩的很好的。

中国象棋是我国的瑰宝,经过几千年岁月的筛选而长久留存。许多人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文化、艺术、竞技、科学的综合体,有益于孩子智力潜能的发掘,并锻炼人们的毅力。使人的情操可以得到陶冶,心性得到修养。无论在什么地方,常常可见不同的棋局,有大人的有小孩的,其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象棋基本下法  下法  下法词条  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词条  基本  基本词条  中国象棋基本下法词条  
综合

 山川河流歌词 歌曲山川河流歌词

1、歌词如下:我走过每座山川河流却没有带走我那星空璀璨的银河不及你给的梦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每一颗星星每个日落有一盏灯火有一份欢乐有一种寄托不再失落哦~哦~每一...(展开)

综合

 在心里歌词 在心里歌词是什么

1、歌词:我知道最美的事就是和你在一起我看到最美的是你那迷人的眼睛你说最幸福的事就是依在我怀里让我把这一首歌慢慢的唱给你听温暖的晨曦映出金色的大地和你的呼吸会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