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创)“气”是书法艺术的核心表达方式

 

文|杜文杰

接上文:

(原创)书法中的气来自哪里?

(2)“气”是书法艺术的核心表达方式

书法中的气表现很多方面,有正气、大气、静气、豪气、志气、神气、心气、秀气、才气、意气、牛气、名气、气质、气势、气韵、气机、气象等,在书法的这些“气”中,气势和气韵显得尤为重要。

“气”是书法艺术中核心表现方式。在古代书家那里,书法审美讲究的 “气”,有“内气”与“外气”之分。“内气”是从一字有气势、有韵味而言,“外气”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乃至整幅作品联络照应得有气势、有韵味而言。正如清代蔡和在《学书要论》中云: “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笔画疏密、轻重、肥瘦,若平板散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这就叫气韵流畅,行气贯通。

为体现重点,掌握书法之核心秘诀,笔者认为,书法中“气”主要表现在气象(气机)、气势、气韵(气质)三个方面。

 

 

清朝 刘墉书法作品片段

好的书法艺术精品总能让人感受到妙趣横生、气象万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能感觉到作者或作品的气势以及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气韵和神采。

当我们欣赏艺术家的书法作品时,也想如艺术家一样写出好的作品,可是总感觉到相差甚远,何故?就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艺术家作品里的那种气机、气势和气韵。我们临摹了许多碑帖,可实际上只是掌握了一点点皮毛,并没有悟透古人或艺术家们的笔法、墨法、章法、笔意及情感表达,尤其是缺少书法艺术中“气”的核心表达方式,导致作品气机混乱,毫无生气和气韵可言,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书法临摹学习中,“临”和“摩”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临”是一边看,一边照着写,虽得字形差一点,但得笔意却多一些;相反“摩”是套着纸蒙着写,虽得笔意差一点,但得字形会多一些。能熟练掌握字形和笔意非一日之功。要想有好的效果,就必须将“临”和“摹”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平时阅读一幅优秀书法作品时,总想知道作者的创作过程,特别喜欢亲自目睹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的场景。那或沉稳或飘逸的姿态和动作,那缓疾自如、行如流水的娴熟笔法在宣纸上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字迹,你能感觉到这些墨宝在呼吸,在心跳,想和你说话交流,你能深刻感觉到书法家将情感和笔法融入笔端,或动或静,或提或按,或小心翼翼,一笔一画精雕细琢,或激情奔放,一泻千里挥洒自如。那笔法,那姿态,那情感,那创作过程,有如魔术高手在变着戏法,总能让人感到无比神奇,总会给人留下深刻和难以忘怀的印记。

 

 

通过掌握和运用“道法自然”与“阴阳太极”原理,能让我们理解和掌握书法艺术创作中体现气势和气韵的三个基本原则问题。

一是生命气机原则。书法艺术的生命和气机来自于自然和生命。书法作品必须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是变化发展原则。“太极阴阳”使书法在千变万化中不断发展和延伸,也使书法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唯有掌握变化及创新之法,才能到达“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的艺术境界。

深悟“太极阴阳”之平衡、变化、圆融之理,对读懂古今中外优秀书法艺术作品,悟透书法艺术之气势和神韵,以及从事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三是阴阳平衡原则。“道法自然”需要把握自然平衡之道,“太极阴阳”更须领悟阴阳平衡法则。“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万物发展延续皆是如此。同样,书法也必须遵循“阴阳平衡”之道。

 

 

薛晓东作品

在书法“平衡协调”大原则下,还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很多小的阴阳平衡法则,比如,在创作中,要处理好黑白、浓淡、虚实、动静、长短、高矮、大小、肥瘦、正欹(斜)、顺逆、提按、使转、圆缺、涨渴、疏密、行止、方圆、松紧、收放(纵擒)、俯仰、开合、轻重、缓急(疾)、燥润、干(枯)湿、润涩、藏露、快慢等关系。这里的变化和平衡涉及很多笔势和创作行为等问题,正是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每个字、每幅作品才焕发了艺术的生命和活力,才成就一幅幅气韵流动,气势非凡的精美书法艺术作品。

理解了“阴阳太极”原理,就能更好地理解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所表达的“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深刻道理,自然也就理解和把握了笔势和气韵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等问题。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常养百骸;书道之妙,以阴阳二气演绎书法神韵。书法中通过阴阳二气的“中和”变化后,方能产生出气象万千、神采飞扬的书法艺术精品。

 

 

王羲之《二谢帖》

姜夔《续书谱》中谈到:悬针者,笔欲极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绳;若垂而复缩,谓之垂露。故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如何?”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精妙故也。大令以来,用笔多尖,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往,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至于今尤甚焉。 

气韵,是书法审美的范畴之一,指书法中的生气、气势、韵味、韵致等,是书家撷取节奏化、韵律化的意象,又化入自我,并通过线条的律动传达出来的节奏,使欣赏有者一种音乐感,一种味之无穷、想象丰富的美感。

中国画论中有谢赫的 “六法”,其中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书法审美也以气韵之有无、高下、厚薄而分判。而书法作品以得气韵气韵生动、高逸为上。刘熙载 《艺概》评王右军书法,除了从 “力”着眼,还从 “韵”上品评,认为 “韵高千古”。

 

 

 

王铎《万骑争歌杨柳春》

 

书法之“气韵”犹如人的气质。书法的气韵(气质)是一个书家或作品自身稳定的素质,这种气质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每个人(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有着作品本身特定的风格和气度。书法的气质受人的气质、气度、品行及心理影响很大。

中国书法人才辈出,表现手法多样,气质丰富多彩,粗略统计约有20多种内在气质表现,诸如:雄浑、冲淡、纤秾、沉着、洗练、劲健、绮丽、典雅、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从容、旷达、流动、飘逸等书法气质。有些书法家作品可能同时具有其中的几种不同气质。这些不同的气质,体现了各个书法家不同的艺术风采和气韵

现代美学家、艺术家宗白华说:“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 "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也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

书法中的“气”是书法艺术品生命的体现,是展示书法艺术作品气势和神韵的重要因素,更是成就优秀书法艺术的核心和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2020.3.1—5  书馆首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词条  表达  表达词条  核心  核心词条  方式  方式词条  原创  原创词条  
收藏书画

 【】苏适行书《临江仙》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展开)

收藏

 中国砚台精品(第八册)

会理金沙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中难得的佳品。会理金沙砚以其石奇、眼多、纹富、艺精而饮誉中外。金沙砚与攀枝花苴却砚系同一砚种,石料同脉共生,分别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两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