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古代史】:战国历史简述

时间: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后期地图

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时代

春秋以越王三千越甲吞吴结束争霸历史,中原地区主要以晋楚双霸为核心。楚国虽然一直被晋压了一头,但是晋国内部也矛盾不断,尤其是六卿和君主之间的矛盾,并直接导致最后的三家分晋。

晋国的六卿问题由来已久,可追溯晋献公,公元前669年为避免再一次的曲沃代翼,晋献公尽杀公族,使得公族势微,为异姓公族代替公族提供机会,公元前636年流亡十九年的晋文公重耳重掌晋国后,对追随者进行封赏,追随者包括后来韩赵的奠基者赵衰、魏犨(chou),开始了晋国大夫的强盛之路。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兼并,晋国还剩下韩、赵、魏、范氏、中行氏、智氏六大宗族。

到了赵鞅时期,范氏和中行氏结盟,是晋国最强大的宗族,公元前497年赵鞅在处理家族内部矛盾的时候,杀死了邯郸赵氏族长,使得晋阳赵氏大宗和邯郸小宗爆发战争,中行氏和范氏支持邯郸赵,打败晋阳赵氏,千钧一发之际,韩赵智三氏支持晋阳赵,经过八年内战,中行氏和范氏被打败出逃齐国,晋国从此开始四卿执政。

公元前475年,智氏智伯执政,不断地假借晋君的名义夺取韩赵魏三族的土地和属民,在公元前458年四卿瓜分了中行氏和范氏的领地,智氏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宗族。

公元前473年在越王勾践灭吴成为霸主后,智氏假称为了恢复晋君霸主地位,四家都拿出土地和属民给晋君,实际上是智氏占为己有,韩康子、魏恒子迫于智氏强大,同意了,赵襄子不同意,于是智氏联合韩魏攻打晋阳,围攻了晋阳两年多,公元前453年智氏决定水淹晋阳,恰巧韩魏的封邑也都有一条河,这种貌合心不合为赵提供了机会,赵襄子派说客说服了韩康子、魏恒子,三家里应外合打败智氏,灭智氏,三家分智。

三家分智引起晋出公的不满,公元前452年晋出公攻打三卿,战败客死他乡,哀公立,三家彻底掌握晋国。

此后三家,不断蚕食晋君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到了魏文侯、韩景候、赵列候时期,三家被周王分封为候,三家分晋正式完成。

三家分晋后不久,齐国也发生大夫取代诸侯的事件。

三百多年前陈国公子田完因为受到排挤来到齐国扎根,历经三百多年,逐渐掌握大权,同时大斗出小斗进等收买民心,终于到田和时期在公元前391年放逐齐王到海岛上,并在公元前386年田和在魏文侯的帮助下,周王封田氏为候,史称“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都是宗法制的进一步瓦解,权利进一步下沉,被视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点,东周迎来战国七雄变法时代。

二.魏文侯李悝变法-东周第二个百年霸权

战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变法,而战国的变法是从魏文侯开始的。

魏国发家于魏犨,魏犨是公元前656年晋文公的流亡五贤之一,但是才能一般,所以没能像赵衰那样掌握大权,但是魏从此开始强盛,到了魏绛时期,公元前573年魏绛担任司马,掌管刑罚,执法严明,为赵武佐,公元前569年提出著名的“和戎政策”,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华夏民族主动和少数民族争取团结的先例,为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解除后顾之忧。到了魏恒子时期,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智,奠定了魏立国基础,并且第二年打败不满的晋出公,晋出公客死他乡,三卿彻底把控晋国,三卿实际上瓜分了晋国,但是还没有获得诸侯承认,尤其是名义的天子周王的承认。

公元前445年,魏国的百年霸权奠基人魏文侯继位(此时还不是列侯是晋国正卿)。由于魏国当时处于四战之地,西秦,北赵,南韩楚,东齐,稍有不慎,就有被群起而攻之的危险。

为了获得稳定,文候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三晋联合的问题,因为晋就是由于内斗分裂的,魏处于韩赵之间,文候拒绝了韩赵互相攻伐的建议,缓和了三国的矛盾,解决了南北的后顾之忧。

内政上,公元前425年,文候任用李悝变法,经济上尽地力,平籴法(稳定物价),政治上主张任用贤能,而不是贵族世袭,尤其是法治上,编写法经,进行法制改革,使得魏国开始强大,后来的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直接来源于此。

李悝变法

军事上,任用乐羊和吴起,赵国势衰,尤其是国中之国中山屡次攻打赵,有将赵国一分为二的危险,赵王不得已借助魏国的力量,公元前408年文候任用乐羊历时几年灭了中山国,同时获取了赵国大片土地,极大地牵制了赵国。同时,文候军事上主要是向西突破的作战方略,公元前409年任用吴起,攻打秦国,获取大片土地,尤其是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打败秦军五十万,获取秦西河产粮之地(黄河和洛河之间),切断了秦国同东方各国交流的通道长达八十年之久,秦国被彻底压制,而且文候任用子夏等人在西河讲学,宣扬中原文化,怀柔秦人,大大削弱了秦国的凝聚力,而魏国俨然成为了中原正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到魏国,史称西河学派。

在获得内政,军事巨大成功的同时,公元前403年三晋获得周王的承认,封为列候。

此后,三晋联军相继打败齐国和楚国,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文候在位五十年,在军事、内政、文化上开启了百年霸权。(东周第一个百年霸权是晋)

三.楚悼王吴起变法-打遍天下无敌手

魏国的强大,使得南面的楚国压力很大,楚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不愿与之为伍,楚国历史上君主都很狂,也不屑降了身份,典型的是春秋双碧之一的楚庄王,问鼎中原,饮马黄河,何其霸气。

但是到楚平王时期,由于楚国楚平王近女色,费无极将楚平王太子的未婚妻秦女引荐给楚平王,由于害怕太子报复,公元前522年陷害太子和太子太傅伍奢,伍奢被杀,史称费无忌乱楚,导致伍子胥逃亡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对付楚国,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中吴国在伍子胥,孙武带领下攻破楚郢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打跑楚昭王,虽然在秦国帮助下以及越国夫差乘机进攻吴国形势下楚国得以复国,但是也被迫迁都,是楚国的低谷,直到越王勾践攻打吴国牵制了吴国,尤其是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亡吴国之后,越国采取和楚国缓和关系,楚国东方的压力才小一些。

此后几十年,楚国都在积极恢复实力。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楚悼王时期,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内部贵族世袭,没有活力。外部三晋屡次攻打楚国,内外交迫的时候,魏武侯时期,在魏国不受待见的吴起来到了楚国。

楚悼王在考核了吴起后,公元前386年,正式任用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袭,奖励耕战等,使得楚国强大起来,南平百越,势力到达湖南广西交界,北联合赵败韩魏齐,并陈蔡,打破三晋联盟,西破秦,打遍天下无敌手。

可惜在取得一些列成就后,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突然病逝,本来就对吴起怀恨在心的楚国贵族群起攻击吴起,将吴起射杀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吴起虽然死了,这场历史八年的改革,使得楚国再次成为一方强国。

四.齐威王邹忌变法-桂陵马陵围魏救赵韩

公元前356年田齐传到第四代君主齐威王,在魏楚相继变法强大后,齐威王却长于淫乐,国政荒废,无人敢谏,客卿淳于髡(kun)利用威王善于隐语,询问威王“国中有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也不鸣,是为何鸟?”,威王幡然明白其用意,答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来源。(楚庄王,齐威王,武丁都有这个典故)

此后,威王内政任用邹忌为相,进行改革,积极纳谏,修法律而督奸吏,使得国势复苏。

军事上任用田忌为将,孙斌为军师,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打败魏国,公元前341年在马陵之战围魏救韩打败魏军,并且杀死主将庞涓,使得魏国跌落神坛,齐国也因为成为中原强国,东方霸主。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徐州朝见威王,在魏惠王要求下齐威王称王,威王不敢独自称王,要求惠王也称王,史称徐州相王,齐魏由候开始称王。

在威王在位期间,开办了稷下学宫,给各国学士,各种学派提供讲学场所,为百家争鸣的辉煌奠定基础,成为中原的文化正统,齐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之一。

五.秦孝公两次商鞅变法-一超多强

魏文侯的霸权和楚悼王的强大是建立在秦国的重创基础上的,尤其是西河产量之地落入魏国手中,同时秦国被魏国阻断了和东方中原各国的交流,本来就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这下更不受待见了。

秦国目睹魏国的强大,尤其是秦公子连流亡魏国三十年,耳濡目染魏国的变法,公元前385年公子连回国夺权继位,是为秦献公,回国后积极进行改革,废除殉葬制度,解放青壮劳动力,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往东迁都栎阳(西安阎良区),表明收复河西的决心,并且在公元前364年石门(山西运城西南)之战中打败韩魏联军,为孝公收复河西和孝公变法奠定基础。

公元前361年,孝公继位,孝公继位后,继承父志,深化改革,任用卫鞅,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商鞅分别在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变法,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制定十二等军功爵制等,使得秦国开始强大,在第二次变法的同时,商鞅建议孝公在咸阳修建新都,并于次年也就是公元前349年迁都咸阳。

在秦国强大后,就企图再次收复河西之地,秦国乘着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打败魏国,魏国霸业丧失的情况下,于公元前350年最终收复河西。,

经过献孝两代的努力,秦国一举从几近灭国到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

六.韩昭候申不害术治-诸侯无相侵

韩国地处中原,和魏国一样,四战之地,西有强秦,北有赵魏,南有荆楚,东有齐鲁,没什么发展空间,韩国从立国开始,就一直在三晋中处于弱势。

韩国发家于韩厥时期,韩厥本是晋国一普通大臣,由于公正无私,并且为赵盾翻案和保护赵氏孤儿赵武,和赵氏结成深厚同盟,此后成为晋六卿之一,历经几百年,成为六大宗族,并且公元前453年韩康子时期晋阳之战三家分智,到了公元前403年韩景候时期,得到周王承认,得到周王承认,立国。

韩国由于地处四战之地,能够发展的方向也只有东方,公元前375年韩哀候时期灭了郑国,迁都新郑。但是依然四周强敌环侍。

公元前362年韩昭侯继位,这个时候基本上四周的诸侯国都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变法,开始强盛。昭候在这个背景下,公元前355年,任用申不害进行术治改革,十五年的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韩国开始强大,成为一等强国,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无相侵”。

但是申不害术治,强调的是君主的个人权术,和传统的法家强调的依法有一定区别,后来的法家吸收了申不害的术治,术治也成为法家一部分,但是由于需要君主个人极高的素养,不能够复制,所以韩国虽然术治后达到诸侯无相侵的效果,但是公元前333年昭候死后,韩国强盛不再,沦为各国争霸的争夺对象。

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战斗力比肩秦国

赵国变法较晚,各国的变法其实都有外部压力造成的因素,魏韩因为地处四战之地,秦楚被中原各国排斥压迫,赵国地处北边,战略压力相对而言小一些,但是也经常受到各国压迫。

赵国和秦国同源,嬴姓赵氏,起源于造父,造父帮助周穆王驾车,平定徐国有功,封赵城。

赵氏在赵衰时期开始强大起来,赵衰是公元前656年晋文公流亡五贤之一,才能出众,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回国后赵衰出任国政,公元前622年赵衰死后儿子赵盾接任,成为晋国第一个正卿(军政一体),权势很大,甚至改立太子,族人杀死晋王,但是死后被清算,差点灭门,史称下宫之难,留下赵氏孤儿赵盾孙子赵武,赵武在韩厥的帮助下,恢复了赵氏的地位,公元前546年为赵国正卿,等到赵鞅,公元前497年借平定邯郸赵历时八年内战四卿灭了范氏、中行氏,赵氏进一步强大,公元前453年赵襄子时期晋阳之战,三家分智,为立国奠定基础,公元前403年赵籍得到周王承认,封为列侯,是为赵烈侯,三家正式分晋,赵氏立国。

晋阳之战

赵国立国后,受到北边少数民族林胡、楼烦的屡次侵犯,内部还有国中之国中山国,所以内外交迫,迫不得已公元前408年请求魏文侯帮助灭了中山国,但是灭了中山,挖塌之侧迎来了魏国,局势更加窘迫。

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继位,赵武灵王时期,西秦南魏东齐都很强大,北边还有少数民族,在被复国后的中山国和少数民族打败后,赵武灵王痛定思痛,破处重重阻力,公元前307年,举国进行胡服骑射,学习胡人的穿衣和骑射技术,使得赵国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西北打败林胡和楼烦,北方建立云中、代、雁门三郡,更在公元前296年彻底灭中山国,使得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诸侯国。

赵武灵王还干涉燕国和秦国内政,迎立燕在韩的公子回燕为燕昭王,迎立在赵的秦宣太后公子为秦昭王,在国际上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赵武灵王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犯了糊涂,公元前299年废长立幼,传位给小儿子是为赵惠文王,自称主父,后又反复,导致公元前295年沙丘政变,饿死在沙丘宫,一代英主英年早逝。

八.燕昭王乐毅变法-高铸黄金台

燕国立国很早,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召公于蓟(北京)地,召公,是武王和周公旦的弟弟,和周公分陕而治,负责周的大后方,辅佐康王,刑错四十年不用。

燕国在历史上由于地处偏远,春秋时期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公元前664年还差点被山戎灭国,公元前663年在齐恒公的帮助下才复国。

到了战国,公元前320年燕王哙即位,前318年燕王哙信人言,想学古人禅让博取美名,禅让给国相子之,导致公元前314年的燕国太子和子之内战,史称子之之乱,同年,齐宣王乘着燕国子之之乱派兵差点灭了燕国,后来迫于其他诸侯国的压力,齐国才退兵,赵武灵王插手燕国内政,公元前312年护送在韩国的公子职回国,立为燕王,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在差点灭国之际继位,在郭槐的建议下,铸黄金台,招贤纳士,任用乐毅、秦开等人,尤其是乐毅改革,改变了任人唯亲的局面,制定法律,历经二十多年,燕国开始强大。

乐毅

为了复仇,燕昭王采用乐毅的“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派苏秦游说齐闵王灭宋,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齐王灭宋给其他诸侯国带来很大压力,燕王于是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公元前284年五国攻齐,在乐毅的领导下,歼灭齐军主力。后来其他诸侯国都陆续回国,燕军继续作战,企图灭亡齐国,采取怀柔政策,攻破齐国七十多城,只剩下莒(山东日照莒县)和即墨(青岛即墨区)两座城,留下乐毅继续经营齐国。

同时,在东胡做人质的燕将秦开,在公元前300年率领燕军辟土千里,势力一直到达朝鲜半岛的首尔,使得燕国领土达到史上最大。

在燕昭王的经营下,燕国跻身战国七雄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古代史】:战国历史简述  古代史  古代史词条  简述  简述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战国  战国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