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长应培养孩子的“不怕”心理

  不要让孩子有“怕”。

  第一,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比如孩子小时候妈妈从来不让孩子知道妈妈怕哪个小动物。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偶然会在书上遇到。为了不吓着孩子,就硬是忍下来,找个借口赶快翻过这一页就是了。爸爸领着孩子去看那个小动物时,妈妈可以去做别的事,不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因为害怕才不过去一起看。等孩子长大些后才知道妈妈害怕那种东西,那也就影响不到孩子了。

  第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

  第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大人这时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恐惧可能没必要。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好像有一种说法,在所有消极感受中,比如悲伤、焦虑、压抑等,惧怕是最折磨人的。

  人生“无怕”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需要从童年开始,从具体的小事上开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长应培养孩子的“不怕”心理  不怕  不怕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