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爸妈10宗罪扼杀宝宝纯真天性 聪明宝宝培养全攻略

  小孩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怎么样以后孩子就有可能怎么样。现在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常常希望培养出智商高的聪明宝宝,甚至绞尽脑汁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但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们经常犯这样的十宗罪,不知不觉中让本来聪明伶俐的宝宝被扼杀。

  家长10宗罪扼杀宝宝纯真天性

  第一宗罪:家长专制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宗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宗罪:“善意的”谎言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宗罪:杜绝冒险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宗罪:不遵守法规功德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第六宗罪:以善小而不为 以恶小而为之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第七宗罪:不热爱大自然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违反规定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

  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他喜欢的鱼,杀掉了他喜欢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这些动物了。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灵。

  第八宗罪:重机械结果 不重视创新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因为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慢慢变成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升学率。不管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第九宗罪:盲目攀比诱发嫉妒心理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时,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跟他崇拜的人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像你这么懒!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最初,孩子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当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第十宗罪:不能正视竞争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将失去向上的冲劲儿。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争取下次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听不懂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在怎样培养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社会以希望。

  看到上面的这10宗罪,你是否有所反思呢?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宝宝呢?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孩子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微博]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聪明宝宝  聪明宝宝词条  扼杀  扼杀词条  全攻略  全攻略词条  天性  天性词条  纯真  纯真词条  
少年智力开发

 如何培养BB的判断推理能力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怎样针对这种特点培养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呢?  首先,要注意扩大孩子的眼界,不断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