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

孩子的每一声咳嗽、每一次感冒总会牵动着父母的神经。每位家长的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对抗菌药奉若神明,不管孩子的病况适不适用,一味求助抗菌药。有的家长用可乐伴中药给孩子喂服,为的是让他们少吃点儿苦……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

不少家长对给少儿用药存在不少的误区,下面,小编列举儿童服中药的8道是非题:

1、孩子嫌中药苦,不如给他掺点儿红糖水吧。(错)

几乎所有孩子都害怕中药的苦味。一般可以在服药后给孩子吃一点冰糖,或者喂他几口红糖水。但是,对于热性病证患儿,最好不要在他们的药中掺红糖水。因为红糖是热性的。小儿服汤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婴幼儿,可以先吃几口药,喂少许糖水,慢慢再喂药。若方中有苦寒中药,如黄连、黄芩、山栀等,也可用增加甘草的.办法减轻苦味。

2、最好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给孩子喂药(对)

在餐间给孩子喂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孩子饱食后吃药容易造成呕吐。此外,服药温度要适中,药汤过热易烫伤咽喉、食道及胃黏膜;过凉则会致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药效。

3、捏鼻子灌药的土办法最管用(错)

对付不肯喝药的孩子,不少家长都会使出这么一招:捏住鼻子猛灌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药液呛入孩子的气管或肺中。容易诱发意外。对拒服汤药的小儿,科学的方法是固定头和手,用小匙将药液送入他们的口中,使之自然吞下。并敦促孩子服药后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而致呕吐。

4、用茶叶水或可乐等饮料送服药物 (错)

在给小儿服中药时,应注意不要用茶叶水或可乐等饮料送服。小儿正处于脑发育完善时期,服用后容易形成兴奋不易入睡,而不利于患儿休息和病症的恢复。茶叶水中含有鞣酸类的物质,和丸剂等中药同时服用,易形成络合物,不利于小儿胃肠道的吸收及排泄,特别是患有胃肠道疾病时,更不于4病症的恢复。

5、服用期间要遵守各种饮食禁忌(对)

服用中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药物。比如,发热患儿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症患儿忌食生冷、甜腻食物;水肿高血压患儿不宜过多吃盐等。

6、糖浆类中成药放在冷冻层更安全(错)

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等中成药应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但勿放在冷冻层,因为冷冻会让药物变质。所有药物应放置于孩子不能触及处。注意定期检查家庭存放药品的出厂日期和标示的有效期限,近效期的药品可以早服用,过期药品一定要废弃。

7、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好错开时间(对)

婴幼儿服药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要严格遵守医嘱,将服药时间错开,以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加剧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的效果。

8、通便中药不可随便乱用(对)

针对久病体虚便秘,可选择缓泻润肠通便药。但忌用药性猛烈地通便药,比如大黄、巴豆、以免泻下太过。泻下通便药不能服用时间过长,以免形成依赖。

看来,不少家长对小儿用药存在的认识误区非常多。那么,给孩子用药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一、用抗菌药,别走向两个极端

抗菌类药物让不少家长又爱又恨。有人视它为“法宝”,只要孩子一有感冒咳嗽立即求助于抗菌药,往往并未认真考虑过孩子的疾病特点是否适合用抗菌药,以及患儿本身的个体差异。有些家长则过分担心抗菌药使用后会导致耐药,因噎废食地拒绝一切抗菌类药物。以致患儿疾病无故进展,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对于这个问题,医学界已经多次呼吁:只有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应用抗菌药物。而在使用抗菌类药物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新生儿患儿最好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尤其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患者应禁止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这4类抗菌药。

其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都具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只有患儿拥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反案。

再者,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慎用于18岁以下儿童。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而对于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直到病情好转,方可转为口服给药。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避免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吸收比成人快,但吸收量差异大,较易引起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遇到儿童眼科感染或五官科感染必须局部用药时,最好选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杀菌剂。避免青霉素类、头孢菌等。此外,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也不可局部滴耳。

针对儿童疾病的抗菌类药物其使用时间和给药方式也很有讲究。比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半衰期短属于时间依赖型的抗生素,应一日多次给药;万古霉素、氨基糖苷、阿奇霉素、甲硝唑类等属于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可一日给药一次。

在用药周期方面,通常来说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脑、深部真菌感染须较长疗程,并防止复发。 一般感染患儿用药72小时或重症感染患儿用药48小时后,可根据患儿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药物。前提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诊断。

二、给孩子用药也远比成人复杂

给孩子用药也远比成人复杂。这是因为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不信?有实例为证:小儿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易造成过量中毒,如嗎啡类药物小儿对某些药物又较耐受,如迦地那等镇静剂,用药须较成人更大。对于有些药物小儿的用药量几乎接近成人,如维生素B、C等。

因此,给孩子开药,需要结合他们的营养状态、体质、用药的方式、药物的性质等,有所变动,既要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用法,又要结合个体情况作调整,才能取得满意效果。以下几个小儿专有生理特点医生和家长首先需要牢记,用药时可得当心了:

1、如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影响药物代谢和排出,许多药物用量要减少;

2、新生儿胃容量小,口服药物易引起呕吐;

3、小儿的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量较成人比例高,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4、小儿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比如,利尿剂的应用容易引起低钠、低钾现象;液体过多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和水肿。

5、幼小儿童不会述说,对耳毒药物敏感,容易造成听力损害。

此外,通常小儿用药多需要在家长的指导和督促下进行。因此,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必须明确药物的剂量、用药的时间、次数、方法等。不可自作主张,任意给孩子服药。这样不但达不到效果,而且易引起过量中毒。有两条原则不可遗忘:

第一,最好在药袋或药瓶上必须注明用药次数、药量等。

第二,药物必须严加保管,放在小儿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儿误服中毒。

以上就是给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当小孩不适时,小编呼吁家长们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切勿自作主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  小儿  小儿词条  用药  用药词条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词条  
综合

 安胎吃什么水果

安胎吃什么水果导语:水果对于孕妈妈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安胎食物,那么孕妇安胎吃什么水果好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安胎吃什么水果1、“水果之王”苹果。苹果性...(展开)

综合

 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的方法

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的方法每逢幼儿新入托,!”“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奶奶。”“让我出去,我要找妈妈,我要回家。”这种“大合唱”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孩子没哭,旁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