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爱的教育(9)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他的人生就得不到幸福。爱的情感需要我们去爱护、尊重、学习,这种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很微妙也变化无穷,它最温柔也最激烈,最脆弱也最坚强,最有力也最精妙。它像音乐和魔法一样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拨弄着孩子们的心弦,使他们对爱抚、真诚的感受越来越敏锐。

                                                                                                             ——卡 · 威特

      蒙学经典《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就是广泛地关爱众人的意思,即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怎么对别人。”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的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无法区分。例如,其他小朋友摔跤了、哭了,他自己也会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起来。当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不要取笑和责怪他。这说明孩子体验到了他人的痛苦,父母应该给孩子肯定和教育,让孩子通过感受别的孩子的感受,激发其内在的同情心。

      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幼稚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所以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能只知道让孩子接受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奉献爱。应鼓励孩子给爸爸倒水、给妈妈递东西,吃水果的时候挑一些大的给爷爷奶奶等。当孩子做完这些时,父母应给予肯定和赞扬,为孩子感到自豪,让孩子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肯定的,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另外,《弟子规》里讲的泛爱众,应该是广义的,“众”除了指众人,还包括一切的事物,比如动物、植物,以及我们身边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所以,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惜之情。

      如果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经常伤害小动物——蚯蚓、蚂蚁、小虫子,还攀折花草树枝,这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小虫子和花草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要学会爱惜它们。”当孩子折断树枝时,父母可以装作痛苦的样子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  ”父母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孩子想到自己受伤时的感受,从而认识到应该爱护小树。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有一颗博爱的心,有一个宽广的心胸,这会让他们在未来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博爱  博爱词条  之心  之心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亲子

 宝宝的耳屎到底要不要掏出来

宝宝的耳屎到底要不要掏出来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耳屎”不必人工清除。正常人的外耳道上皮有自洁的功能,到一定时候,外耳道的“耳屎”会随着颞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