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万世一时是什么意思?万世一时典故出处介绍

三国时期,每一次战役最终的胜负都决定历史的走向,所以双方谁也不敢怠慢。当然最自信的肯定还是曹操,毕竟当时他还是最强的。所以对刘备和孙权来说就需要抓住万世一时的机会,才有可能占据上风。所以万世一时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会为大家介绍到,而且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也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朱桓传》,时间是在东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主人公为朱桓。原文如下:

黄武七年,鄱阳太守周鲂谲诱魏大司马曹休,休将步骑十万至皖城以迎鲂。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盛,邀于一战。桓进计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阨,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权先与陆逊议,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东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鄱阳太守周舫诈降以引诱曹魏大司马曹休上当。曹休率领步骑共十万大军前往皖城迎接周舫投降。当时,陆逊是东吴军队的统帅,全琮和朱桓为左右都督,各率领三万人马抗击曹休。曹休知道自己上当后,本应当马上回撤,但他仰仗人多势众,却想利用这个机会与东吴军队决一死战。

朱桓对孙权建议说:“曹休只不过因为是曹操的亲属才被委以重任,并非智勇双全的名将。这一仗他注定失败。一旦战败,从曹休一定会从夹石、挂车方向逃窜。此地地势险要,道路崎岖难行。如果事先在此地埋伏一万精兵切断曹军的退路,曹休将全军覆没。我请求率领自己的军队切断夹石和挂车。如果得到上天的眷顾,我可以亲自抓获曹休先给主公您。此后我军可乘胜追击,长驱直入攻入魏国,进取寿春,占领淮南以谋取许昌和洛阳,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可错过。”

孙权就朱桓的意见询问陆逊,陆逊认为不可,所以朱桓的计谋并没有得以实施。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朱桓口中的“万世一时”,意为经过很多年才会出现的一次机会,比喻机会难得。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中的“慧星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起也。”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东吴黄武七年的石亭之战前夕。曹魏大司马曹休中了东吴鄱阳太守的诈降之计,率领十万大军进入石亭地区,途中遭到东吴军队的反击。直到此时,曹休才发现上当。但他并没有采用撤军的正确做法,而是想利用兵力的优势与东吴军队决战。此时,朱桓提出建议,要求在夹石、挂车一带设伏,全歼敌军。不过,这个建议遭到陆逊的拒绝。

等到这都打响后,曹军战败,果然向朱桓战前所指出的夹石、挂车一带撤退。此时陆逊亡羊补牢,派出一部抢占该地,将曹休的十万大军合围。如果不是魏明帝曹睿及时派贾逵前来增援,曹休的十万大军必将被东吴军队全歼。由此可见,朱桓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其分析、判断能力丝毫不亚于东吴主帅陆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万世  万世词条  一时  一时词条  典故  典故词条  出处  出处词条  意思  意思词条  
综合

 80个来自诗词的绝美名字

来自诗词之美的名字。操作方法01:人要对自己诚实,爱情没有红绿灯,不会告诉你何时该走,何时该停,只能凭直觉勇敢的走下去。02: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中铁快...(展开)

综合

 ​霜降时的养生菜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而燥易伤津。专家指出,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方面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展开)

综合

 ​小暑节气 4个夏季养生之道

暑及热的意思,小暑及小热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夏天,因为夏季太热,还有一部分的人则喜欢夏天,因为夏天里有好多好吃的。比如说,西瓜、桃子、黄瓜等好多好吃的。那么,如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