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要捂对部...

开春了,草木萌发,阳光明媚,春光正好。很多爱美的姑娘、小伙,早早就把春装换上了,每到此时,必定会有妈妈们跟在后面念叨:“要春捂秋冻,才能不生病”。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吗:“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还真不是因为你妈觉得你冷,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经验。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什么意思?

何谓是“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春天虽然气温升得很快,但是温度并不稳定。这时春风刺骨,早晚温差大,夜晚气温还是比较低的,早换春装,身体散热要快于聚热,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所以还是应该把冬装捂一段时间后再换。

而到了秋天,虽然气温有些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如果早早换上冬装,身体来不及接受冷空气的历练,就会禁不住寒冷,等真正到了天冷的时候,身体就会扛不住而感冒。所以不要立马换上冬装,还是要让身体慢慢适应温度的变化,这样才不容易生病。

但是知道了原理,不知道怎么捂也是不行的,捂对了,是不生杂病,但是一旦捂错了,有可能反而捂出病来。

春天我们应该怎么捂呢?

一、捂之前可是要先掌握好时机,把握好原则。

这个原则很简单,只要记住8和15这两个数字就行了。“8”就是指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那么就得捂着,而“15”则是指气温一直持续在零上15℃,那么就可以脱掉冬装换上春装,不用再捂了。

而且女性朋友千万不要急于穿上花裙子,在16℃以下可是不建议穿太单薄的裙装的。春天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有冷空气来袭,那么在冷空气来之前的24小时到48小时就要注意增加衣物了。

二、要学会捂到重点,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来捂。

因为我们人体下肢离心脏比较远,所以血液循环不如上半身,而寒自脚下生,所以下身要穿厚点,捂久点,而上身衣物可以适当减少。

三、有以下几个部位的重点捂着:

1、脚部

脚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分布的穴位很多,而且对外界最为敏感。但是它又离心脏最远,血液传送过来的路程最长,人们总说只要脚暖和全身就会暖和,所以鞋子一定要穿得厚实暖和。不要早早换上单鞋,而且最好睡前泡泡脚,即促进血液循环,又可以缓解疲劳。

2、腰腹部

如果腰部经常受凉,那么就会造成腰背部的肌肉因紧张而导致疼痛,所以早春时节,虽然春光大好,但也不宜早早穿上短上衣,露脐装让腰部暴露在空气中。

如果上腹部受寒,还会引发胃疼,特别是有胃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而下腹部受寒对于女性也伤害很大,容易导致痛经,宫寒等疾病。

3、颈部和肩部

现在办公族大多都会患有颈椎病,如果颈部受凉,那么就会导致病情加重。而肩周组织关节也比较脆弱,禁不住寒冷,受凉后会导致肩部不适。

总之,老祖宗的经验“春捂”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过犹不及,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度,所以捂也要适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气温变化来决定捂,可不要盲目捂出一身病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俗话说  俗话说词条  
综合

 ​保健 针灸食疗与二十四节气养生

四季再细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了。我们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具体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每个气,都要如何去做呢?恐怕现在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