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杂货店前者和后者

今天谈及杂货就无法绕开的一些日本品牌,大多都诞生于日本最大的泡沫时代:1978年东急手创馆涩谷店开业、1980年无印良品诞生、1987年涩谷西武百货店LOFT开业、第二大百元店Seria的前身成立。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进入「失去的20年」,人均GDP增速低迷叠加生产人口占比连续下降,居民购买能力的降低促使消费回归理性,从品牌化、高端化过渡到性价比和简约化,本质上是经济衰退下的消费 降级。

这时,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极简主义杂货店和以大创、Can Do等主打物美价廉的百元店,在二十世纪后期日本经济陷入低迷时期迅速发展壮大,其中一部分也开始进行全球性的扩张。

2009年之后,随着日本经济复苏,杂货业态属性也逐步从「好买的产品吸引导向」迭代为「好逛的体验共鸣导向」,并逐渐发生两极分裂,一边是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小众进阶轻奢杂物社,一边是以Seria为代表的追求极致性价比百元店。

前浪入华,喜忧参半

2005年7月,无印良品在上海南京西路的818广场开出了中国市场的第一家店,国内真正意义上出现了大型生活杂货连锁品牌。

在那之前,中国还没有太多这类设计风格鲜明、态度鲜明的生活杂货。那段时间,中国最火的杂货品牌是啊呀呀(2005年改名「阿呀呀」)。它在2004年签下蔡依林当代言人,2006年冠名了当时很火的一档综艺节目《娱乐星天地》。

最初的3年里,无印良品并没有扩张,只有一家店的状态维持到了2009年,之后才一口气拓展了9家新店。

后浪崛起,攻城略地

在日系品牌争做中高端的时候,身为后浪的本土品牌却在悄无声息的用低价攻城拔寨。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叶国富做饰品生意的动机是源自他化妆品店的一个前员工。创办名创优品之前,2004年叶国富关闭三家已经盈利的化妆品店,转身投入饰品行业,并成立了一家名叫「哎呀呀」的公司,这个名字多少有点碰瓷「阿呀呀」的嫌疑。

「阿呀呀」签下蔡依林的次年,叶国富就把近一半的流动资金拿出来签下了应采儿作为代言人,两年后「哎呀呀」的店铺已经增长近千家,营业额达到5.6亿元。

据叶国富所说,是他一次日本的旅行机缘巧合遇到了青年设计师三宅顺也,两人决定在日本联手创业,三宅顺也负责设计和日本公司运营,叶国富自己负责供应链整合和中国公司运营。

中国生活杂货品牌名单上,你还可以看到采用买手店模式的一条生活馆、主打北欧设计的NOME、主打文创产品的杂物社等一连串名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都在近10年内创立,既强调设计感,也强调性价比。

中国制造效率与质量双升的十年内,杂物的生产技术和单位成本壁垒其实并不高,优势打造主要依靠供应链整合和规模效应,但消费回归理性叠加Z世代主导下受追捧的精致生活方式与个性差异化追求,令杂物业态在中国迅速壮大。

与此同时,前浪和后浪的分野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杂货品牌扎根本土,有供应链和价格优势,在文化层面也更熟悉中国IP。反观日系杂货品牌,受渠道和关税影响,无法维系高性价比模式,像LoFt中国选品主要依靠总代配货,中介为主要渠道来源,中国区定价高于日本2倍左右。

回溯历史,无印良品中国区连续降价和东急手创中国首店黯然收场都印证高性价比的重要性。但像LoFt的中国总代模式下却难以获得可媲美于电商的价格优势,且品牌形象尚未扎实建立下少部分小众商品首发亦不足以支撑持续客流和回购。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杂货店前者和后者  杂货店  杂货店词条  前者  前者词条  后者  后者词条  杂货店前者和后者词条  
综合数码

 高通骁龙Insiders手机,高...

此前,高通与华硕联手发布一款名为高通骁龙Insiders的新机,这款手机由华硕负责设计和生产,是一款几乎将骁龙各种前沿技术全部集中于一身的硬核展示机。其实从命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