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朋友遍天下,逐一盘点我国冷战时期获得的苏...

冷战期间,作为事实上美国和前苏联之外的第三极,中国与美苏的关系从对抗与合作,再到合作与对抗,比任何脑洞大开的剧情都要精彩。这其中,前苏联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不仅在新中国军事建设中出力最大,也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军事威胁。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和两国关系一样分分合合,跌宕起伏,但是两国的军事合作与两国的关系一样,却并没有真正的完全断绝,反而是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藕断丝连,并在苏联解体前3年完全恢复。这里我们就来盘点下中苏关系恶化后到前苏联解体前,中国从各个途径弄到的前苏联武器装备。

前苏联官方转让和出售的武器

虽然中苏关系在1960年全面恶化,但是前苏联还是向我国陆陆续续转让和销售过一批武器装备,算是我国最要的装备提供国。

米格21战斗机

在这批装备里最有名的就是米格21(具体型号是米格-21Ф-13型),这也是前苏联向我国进行的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转让(苏27的技术转让已经是俄罗斯时期的事情)。由此衍生的歼7成为我军80年代和90年代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为我国的领空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这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就不详细介绍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我国最后装备的米格系战斗机,之后全面转向苏伊霍系。

米格-21Ф-13型

米8运输直升机

另外还有就是一小批米8直升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苏联要求我们还债,多出一部分苏联不想归还,就换给我们一些东西,这其中就包括一小批米8直升机,米8的到来,对于当时装备直5的中国来说不啻于惊喜,也正是米8的优异表现,为以后中国大批量购买米17埋下了伏笔。

我国装备的米8,涂装简直是人畜无害

我国装备的米8

有趣的是,这批米8里的部分直升机和我国购买的米6一样都采用过中国民航的涂装,不过它们的乘客怎么看都不普通。

我国民航涂装的米8

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

还有就是70年达,我国从前苏联购买的一批米6重视直升机。在70年代,中国开始试图缓和与苏联的关系,而苏联当时为了减轻欧洲方面的压力,也同样想缓和中苏双方的关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米6”在1970年来到了中国。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米6全部采用的民用涂装。

作为米26服役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米6整机空重超过27吨,最大内部载荷12吨,最大外挂载荷8吨,正常起飞重量40.5吨,最大起飞重量42.5吨。巨大的机舱可容纳41付担架和2名医护人员或9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吊挂8吨的物资。运输车辆时则可以运输2辆卡车或两门牵引式火炮或1辆装甲车,最大航程620千米(载重8吨)/1000千米(外挂油箱,载重4.5吨),转场航程(座舱内带辅助油箱)1450千米。其实非常适合我军作战使用。

▲米6性能不俗

可惜的是,由于米6操作困难,在服役不久的1972年便坠毁了一架,此后又有2架米6因为其它原因损失,再加上米6本身可靠性较差,备件来源不稳定,导致维护保养非常困难,中国装备的这批米6使用效率并不高,剩余的米6在1985年左右便陆续退出现役,不久后中国便结束了装备重型直升机的历史。当然,在此期间,也不是没有仿制米6的计划,只是赶上国民经济计划调整,再加上技术难度是在太大(千万别小看重型直升机的研制难度,欧洲到现在都没有重型直升机),最后只能放弃。从之后直到现在,中国都没有属于自己的重型直升机。

当然不能忘了那辆缴获的T62坦克。正是这辆在当时已经不算是最新型坦克的T62,不仅为我们当时正在进行的69式中型坦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此外,通过T62使我们了解了当时世界主流坦克的发展水平,也为我国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提供了样本,不再闭门造车,我国先后推出了69式火箭筒、红箭-73反坦克导弹等一系列反坦克武器。

从中东获得的苏制武器

除了前苏联外,中国在冷战期间还从其它国家弄到过很多苏制武器,这其中以从埃及获得的数量和型号最多。种类型号众多,从战斗机、反舰导弹到军用载重卡车都有。

飞毛腿导弹的发射车——玛斯543

在1976年,我国从埃及得到飞毛腿导弹的发射车——玛斯543。国内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在玛斯543的基础上,于1986年研制出万山580型20吨级8×8重型越野车,后更名为WS2400型。万山WS2400型主要用作东风11的运载发射车,其后续产品已成为中国战略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网上盛传的东风11是仿制飞毛腿C的说法的源头)。

▲搭载飞毛腿导弹的玛斯543

PS:网上还有中说法是说我国从埃及得到的是整套的飞毛腿C导弹,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相关资料的支持,这里就不予采纳。事实上我国在弹道导弹的研发上并不比前苏联和俄罗斯差,相对而言差距主要还是在载具上,比如我国就多次从白俄罗斯引进了多型重型运载底盘。

米格21MF战斗机

此外,我国趁着埃苏关系恶化,于1978年从埃及购入了包括2架米格23MS、2 架米格23BN、2架米格23U、10架米格21MF战机在内的一大批苏制武器。这其中的米格21MF战斗机成为我国歼7Ⅲ的仿制原型,歼7Ⅲ也成为歼7系列里唯一 一款不是以米格-21Ф-13型为原型的型号,同时也是歼7系列里第一款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型号。

米格-21MF

在歼6乙全天候战斗机研制失败之后,歼8I型全天候战斗机研制成功之前,歼7Ⅲ系列是我国唯一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战斗机。

▲歼7Ⅲ

不过歼7Ⅲ并不是很成功,再加上几乎同步进行的更先进的歼8Ⅱ研制进展顺利,在建造部分后停止生产。

米格21MF的测绘仿制过程中,我国同时测绘了米格21MF使用的Р-13Ф-300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国产化型号即大名鼎鼎的WP13,是歼8Ⅱ系列、歼7后期型号的标配。此外,米格21MF的Gsh-23航炮也被仿制,并被命名为23-3航炮,该型机炮及改进型号长期装备在我军歼10、飞豹以及出口的枭龙等战斗机上。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米格23战机

米格21MF同时引进米格23战机(内部代号叫做18式)同样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贡献巨大,中国通过米格23首次接触到了可变后掠翼结构实物以及多波系可调式进两侧气道技术。这其中的可变后掠翼技术成为我国第二代强击机——强6的气动布局来源,虽然强6最终遗憾下马了,但是任然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技术积累。

我国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3

▲永远的强6

米格23的多波系可调式进两侧气道技术则为歼8Ⅱ战机进气道的研制提供了帮助,同时也是歼10A战机可调式进气道技术的源头。而随米格23一同引进的R-29-300涡喷发动机(内部代号则叫55式)是我国第一次接触到加力推力超过10吨的大推力涡喷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动力强劲,结构简单,而且可靠性还非常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该型发动机的国产仿制型号——涡喷15曾被计划用于歼13。

多种歼13版本中的一款

在歼13下马后,歼10在研发初期也曾经打算采用涡喷15的改进型号——涡喷15A。事实上,虽然是涡喷发动机,涡喷15A的性能却是相当出色(毕竟R-29-300可是号称米格23上唯一出色的部分),加力推力超过12.5吨,不逊色于俄罗斯为歼10专门设计的AL-31FN涡扇发动机,整机推重比和燃油效率更是超过AL-31FN。不过由于涡喷总归是属于落后的技术,考虑到歼10后期升级的需要,以及对我国发动机行业发展的影响,涡喷15A最终还是出局

▲网上流传的WP15发动机照片

萨姆6防空导弹

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我国防空导弹过于老旧的现状,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将目光锁定在前苏联身上。在多方比较厚,看上了前苏联的萨姆6型地空导弹,萨姆6防空导弹采用了即使放到现在也极为先进的冲压发动机(所以说俄罗斯防空导弹先进是有原因的),不仅代表了防空导弹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萨姆6本身也是前苏联第一型具备为机械化部队提供伴随式机动防空能力的导弹,这对于当时正推进陆军机械化的我国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埃及等国家获得了几套完整的苏制萨姆6导弹,并进行了试射。结果发现,萨姆6采用的早期型的冲压发动机,虽然具有推力大,主动段时间长,无需氧化剂等优点,但是没能解决冲压发动机应用于地空导弹的先天缺陷,即冲压发动机的推进效率会随导弹射高的增加而急剧下降(高空含氧量稀薄,会导致发动机效率大幅降低),由于当时缺乏这种缺陷的技术,最终放弃了对萨姆6的仿制。不过仿制萨姆6导弹冲压发动机的部分技术后来被应用于国产第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上面(C101和C301),也不算浪费,当然这是后话了。

BMP1步兵战车

在从埃及获得的这批苏制武器里,BMP1步兵战车绝对是我军急需的装备。在改革开放后,百万大裁军的背景下,陆军的机械化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陆军机械化,除了坦克,步兵战车也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步兵战车,BMP1在世界军事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在获得的BMP1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6式步兵战车,成为我军装备的第一型步兵战车,目前改型步兵战车在改装30毫米火炮后继续在我军服役(86A步兵战车)。

86式步兵战车

装备30mm机关炮的86A

此外,我国还将86式的炮塔安装在85式装甲车的车体上,研制出外贸型步兵战车,不过似乎没有出口。

从伊拉克获得的ZSU-57-2自行高射炮

ZUS-57-2自行高射炮采用了T54坦克的底盘,不过车体长度缩短,负重轮也相应缩减为4对,同时车体装甲也进行了削弱,炮塔虽然看起来很是宽大,但是装甲非常薄(仅能防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再加上顶部采用敞开式设计,因此战斗全重仅28.1吨。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82千瓦,最大速度为4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400千米,可伴随装甲部队作战。主要武器是2门S68型57毫米机关炮,有效射程4千米,最大射高8800米,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5°~+85°,理论射速2×240发/分,实际射速2×70发/分,弹药基数316发,弹种有曳光榴弹和曳光被帽穿甲弹;火控系统采用光学瞄准装置。

ZSU-57-2除装备苏军外,还装备华约等近20个国家。由于它一没配备雷达,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二是手动装弹,手动瞄准,自动化程度低,射速和火力密度不足,而且 ZSU-57-2上没有三防装置,作战环境受到限制,事实上除了底盘之外,整车性能就是典型的二战水平。

不过该型自行火炮的炮却是好炮,俄罗斯目前搞得热火朝天的新一代57mm火炮正是来源于该型自行火炮的57mm机关炮。

仿制成功后被命名为80式57mm自行火炮.底盘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采用国产69式中型坦克的底盘,装甲同样进行了削减,其中车首装甲厚度为45mm,车体后部装甲厚度为30mm,车体侧面和顶部装甲厚度为20mm,不过车体两侧加装了侧裙板,防护性能比ZUS-57-2更好一些。底盘尺寸则没有缩减,战斗全重略重,为30吨,不过采用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机动性能保持不变。火炮性能与ZUS-57-2基本一致,载弹量则缩水到300发,不过保留了69式坦克车体上面的7.62毫米航向机枪,备弹750发, 使该车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第二种则采用了和83式152mm自行榴弹炮、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相同的WZ321型底盘,该型底盘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型通用底盘,区别于当时国产坦克的5对大直径负重轮设计,WZ321型底盘采用的是6对中直径负重轮和3对托带轮,越野稳定性会更好。此外履带为挂胶履带,相比当时国产坦克采用的单销式金属履带板,具有减振、耐磨和保护路面等作用。外观上的最大区别除了6对轮之外,还有就是由于采用前置动力系统,炮塔安装于车体靠后位置,此外,车首右侧有大面积的散热窗。

我国引进ZSU-57-2自行高炮,主要是为了解苏军装备性能以及仿制后用于出口。这点从我们设计80式双57毫米自行高炮时几乎原封不动地把ZSU-57-2的火炮、光学火控系统甚至是敞开式炮塔设计拿来直接使用可以看出来。不过这货性能是在是太落后了,连伊朗、伊拉克都没看上眼。

从华约国家弄到的苏制武器

冷战时期,虽然我国与前苏联关系紧张,但是与一众华约国家关系还是不错,从他们手里我国也淘到不是前苏联现役装备,对我军装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阿尔巴尼亚获得的米格19PM战斗机

阿尔巴尼亚的这批米格19PM是1959年从苏联无偿获得的,总共获12架,后因双方关系交恶,这批飞机缺乏保障维修。于是在与中国交换为歼6。

网上有说法认为这批米格19PM对我国研制歼6乙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笔者在这里持保留意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早在1958年10月便从前苏联进口过46架米格19,这其中就包括15架米格19PM,还有528枚米格19PM使用的K-5M导弹。

米格19PM,其最大的外观特征为可以外挂4枚K-5M空空导弹

二是对米格19PM的仿制更是在1958年11月便已经开始,1963年开始试飞,到1966年便已经累计交付了19架歼6乙,直到1967年6月30日停产。网上认为这笔交易发生在1965年到7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我们就拿最早的1965年来说,这个时候歼6乙早已定型并开始生产,从阿尔巴尼亚换到的这批米格19PM最多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而且这还必须建立在这批米格19PM相对于我国1958年进口的那批有重大改进的前提下才成立。

事实上,笔者的看法是这批米格19PM纯粹就是阿尔巴尼亚没安好心的结果,是为了从我国获取更大的援助做的表面动作而已。事实上,阿尔巴尼亚在这之后陆陆续续从我国获得了超过80架歼6无偿援助。

▲歼6乙全天候型

从罗马尼亚获得的武器

在华约国家里,与我国关系最正常,对我国军事建设帮助最大的应该要算数罗马尼亚了。我军急需的数种陆军武器均来自于罗马尼亚。

AT3反坦克导弹

在珍宝岛上T62带给我国的震撼让我军充分意识到在反坦克武器领域的落后,我们继续一种全新的反坦克武器。在1971年,中国从罗马尼亚获得了前苏联第一代反坦克导弹——AT3反坦克导弹,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红箭73反坦克导弹,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反坦克导弹的历史。目前改型导弹的改进型号仍在我军大量服役。

▲仍然大量服役的红箭73

T72M坦克

这应该是算是我国冷战期间获得的最有价值的苏制武器了。据说是80年代初期我国使用一套罗马尼亚急需的等离子喷涂工艺设备交换而来,T72M虽然只是前苏联看不上眼的猴版,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却不啻于雪中送炭,这是我国获得的第一型前苏联现役主战坦克,对了解前苏联主战坦克的性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简单点讲,就是不再两眼一抹黑。其次,T72M的125mm滑膛炮,自动装弹机,复合装甲以及动力系统都让我国的三代坦克研制收益颇多。

T72M主战坦克

我国相关单位从1983年12月开始对这辆T72M进行测绘和研究,直到1990年6月才完成,获得T72M全部技术资料。

99式主战坦克副总师,王哲荣院士主持了引进项目“64式坦克”的复装(T72M是通过零件形式来到中国的)、试验和对其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的分析,编译出版了《64式坦克技术说明与使用指南》上中下三册。这些都为他顺利完成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研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PS:出于保密的原因,国内称这辆T72M为64式坦克。并不是说我国在冷战期间获得过前苏联的T64坦克。要知道冷战期间,前苏联从来没有出口过T64坦克的,直到前苏联解体,我们才从俄罗斯获得了T64坦克。

罗马尼亚TAB-77轮式装甲输送车

这型装备是前苏联BTR70装甲车的罗马尼亚版,这款车型的引进同样是从我国陆军机械化建设的需求出发。不过由于当时我国面对的战争形势还是以野外大规模机械化作战为主。因此在研制出几辆样车后,便被作为技术储备而束之高阁。虽然不过部分技术被用于我国第一型轮式装甲车——92式,但92式仅为6×6制式,直到20多年后的2009年,我国第一型8×8装甲车才正式服役。

▲俄罗斯的BTR70

PS:网上广为流传的“TAB-77”其实是罗马尼亚的型号,并不是我国的型号,国内具体型号不详,很有可能就没个型号,毕竟该型仅生产了几辆样车就停产了。

▲TAB-77轮式装甲输送车

BRDM-2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BRDM-2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由苏联杰特科夫设计局设计,采用4轮驱动,战斗全重7吨,4x4轮式驱动,乘员4人,除车长和驾驶员外,战斗室内有2名乘员。首次公开亮相于1966年。BRDM-2发展出了多款变形车,其最大的外部特征为车体中部的一组可以升降的辅助车轮(4x4)。

▲BRDM-2反坦克导弹型

图中展示的这辆是BRDM-2反坦克型,不过当初我国从罗马尼亚还引进了侦察型。通过对BRDM-2实车的引进,一方面获得了对前苏联现役装备的了解,同时通过对该型装备的研究,为日后研发自己的轮式装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在国内某小区的BRDM-2反坦克型

罗马尼亚TABC-79型82毫米自行迫击炮

于1980年代早期引进,这款武器到现在还是罗马尼亚的现役装备。具体性能不详。引进该型武器应该是看重该型武器的理念,据说以色列也曾经引进过一辆,由此可见该型武器的理念还是非常不错的。

▲罗马尼亚装备的TABC-79型82毫米自行迫击炮

▲国内某小区的TABC-79型82毫米自行迫击炮

我国研制的YW304式82毫米自行迫击炮应该就是借鉴了该型火炮的相关理念和技术。YW304式82毫米自行迫击炮采用63式履带装甲车作为底盘,战斗全重12.8吨,载员8人,最大速度65km/h。在车体中后部安装了一门PP87式82毫米迫击炮,主要为机械化步兵提供曲射火力支援。

▲YW304式82毫米自行迫击炮

高低射界+45°~ +85°,方向射界360°。配用的弹种包括:87系列杀伤榴弹 ,弹重4.2千克 ,最大射程5.7千米 ,杀伤半径22米;87系列燃烧弹,弹重4.2千米 ,最大射程5.7千米 ,杀伤半径14米;87系列钢珠弹,弹重4.5千克 ,最大射程4.3千米 ,杀伤半径26米;87系列 钢珠燃烧弹,弹重4.5千克 ,最大射程4.3千米 ,杀伤半径15米。车上还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弹药基数560发。该型炮于1987年设计定型,目前已生产并批量出口(这是重点啊)。

PP87式82毫米迫击炮

此外,我国还从从其他国家也弄到过苏制武器,比如从巴基斯坦弄到过米24武装直升机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一一介绍了。

结语

在中苏关系恶化到解冻的这段时间,我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了多型苏制武器装备,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并不宽裕,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外汇,而是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比如与埃及的就是使用现役的歼6战斗机以及承诺对埃及的米格21进行维护保养交换而来。与罗马尼亚的交易据说也是通过提供相应的技术进行交换。

另外,我们所获得的苏制武器都是有的放矢,根据自身建设的需求来进行的。比如在改革开放后,对BMP1步兵战车,T72M主战坦克,BTR70轮式步兵战车,米24武装直升机,萨姆6机动式防空导弹等武器的获得,均是在百万大裁军的背景下,基于陆军机械化的需求进行的。即使很多仿制武器并没有进入部队服役,但也在研究和逆向仿制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对手武器的优缺点,并获得了相应的技术储备,为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添砖添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逐一  逐一词条  冷战  冷战词条  盘点  盘点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获得  获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