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移动处理器“核战”再度打响,不过这次不在手机上了

距今约四年前,联发科的境况还远不似如今这样尴尬——在那个时候,智能手机的主控性能还不像今天这般 " 过剩 ",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急于寻求更高性能的处理器……

如何才能提高移动处理器的性能呢?研发更复杂、更先进的架构?不不不,那是只有苹果和 NVIDIA 这样又有钱又有理想的厂商才会去干的事情,而且自研架构不见得就一定能成功: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聪明的联发科选择了一条在 PC 上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道路:不改进架构和单核性能,而是直接增加核心数量。

2013 年 11 月,联发科发布了旗下中高端主控 MT6592,它在当时有个震惊市场的名号—— " 全球第一款八核 CPU 手机芯片 "。事实上,我们现在当然知道,那是八个性能孱弱的 Cortex-A7 小核心,但在当时,就凭这个 " 八核 " 的噱头,联发科着实收获了市场层面上的大成功。

" 堆核心 " 的战术让联发科尝到了甜头,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害了联发科。自此之后,联发科的产品线 " 高端 " 如 Helio X10、X20、X30,入门如 MT6735、Helio P10 这样的产品统统变成了八核起步,十核封顶。而孱弱的单核性能、压低成本导致的内存带宽、GPU 3D 性能 " 打折扣 " 现象也逐渐被消费者意识到。随着最后的 X30 市场大溃败,联发科 " 核战 " 光环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 一核有难、九核围观 " 这样的戏谑……以及之后如 P60 这样 " 浪子回头 " 的产品。

然而,被联发科抛弃的 " 核战 " 思想,如今却被另一家厂商 " 捡起来 " 了——而且不是别人,就是 ARM 自身……

就在几天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 IP 供应商之一,ARM 正式发布了旗下的 Cortex-A76AE 架构,它 " 标配 " 多达 16 核心的 CPU,集成多核心机器学习单元和 Mali-G76 图形处理器……按照 ARM 官方的估计,在采用最新的 7nm 制程时,其整体功耗约为 30W;如果客户觉得这样性能还不够,还可以选择最多 64 核心的 " 顶配 " 版本,当然功耗预计也会水涨船高,甚至可能超过 120W。

120W 的 ARM 处理器、64 核心!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通常我们手机上的那些四核、八核旗舰主控,瞬间最高功率才不过 3~6W,要是换上一个 30W 的芯片在里面,估计要么疯狂降频要么直接冒烟,要是 120W 的芯片放进手机——可能开机的瞬间就已经爆炸了吧……

不难看出,Cortex-A76AE 显然就不是给手机设计的——实际上,它是 ARM 专为未来智能汽车主电脑设计的一套完整解决方案。一方面,对于电动车来说,即便是 120W 的处理器,耗电量也远没有电机、空调来得大,根本不会对续航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车载电脑本身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散热装置,所以高发热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然,熟悉 ARM 经营方式的人都知道,实际上这家公司自己是不会制造芯片的,它只是将设计、指令集授权给其他企业、自己坐收授权费而已。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必然会出现使用这套少则 16 核、多则 64 核方案设计的汽车主控……那么它会是谁呢?

其实,看过我们三易生活以前文章的朋友就或许知道,首先肯定不是 NVIDIA、三星或者苹果——这三家都正在或者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高性能大核心处理器架构,单核心性能就已经胜过 ARM 公版的多核心,根本无需靠堆核心数量来弥补单核性能不足。

于是,这么一看——同样也有智能汽车芯片业务,而且又缺乏高端产品线、缺乏自主研发架构的联发科,还真很有可能 " 接盘 "ARM 的这个超多核智能汽车方案。不过,那样一来,经典的 " 联发科核战 " 会不会又在未来的汽车汽车领域上演呢?

" 各位请看,这是我司最新的智能汽车主控,它源自我们的自研架构,核心性能一个更比六个强……… "

" 收声!我这可是 64 核的、64 核的啊!!!"

【来源:三易生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机上  机上词条  在手  在手词条  打响  打响词条  处理器  处理器词条  再度  再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