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温疫论》原序原文及翻译

吴有性

原文:

  昔仲景立《伤寒论》,盖为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求其所谓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按诸书,咸以为春、夏、秋所发,皆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恶寒、无汗、发热之症,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亦自愈者,并未常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安忍置之勿论? 或谓温疫一证,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辑成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①,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嗟乎!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千载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孤陋,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并平日所用历应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 

注:①瘳(chōu)病愈

译文:

  过去张仲景创作《伤寒论》,大概是为了伤寒病而设立的。以后谈论的人很多,都用伤寒作为说辞,这本书对于温疫的病症论述得很简略。因此医生,记录的东西,背诵的内容,又多又长,都是伤寒。等面对患者,看到的病症,都表现为温疫,探求其中所说的伤寒患者,一百个里面也没有一两个。我就查验各本古籍,都认为春季、夏季、秋季发病的,都属于温病,而伤寒一定发生在冬天。然而依次列出年份比对病例,温疫患者四季都有,而真正的伤寒患者,总是病发在深冬严寒之际。虽然有头疼、浑身酸痛、畏寒、无汗、发烧等症状,每次使用驱除邪气的药剂,流一下汗也就痊愈了。偶尔有不服药也能自己康复的患者,并没有因为经常失汗,导致出现黄疸、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等症状。这都是感冒这样的小病,不是真正的伤寒病。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现在鹿和马分得很清楚了,更能看出伤寒是世人很少得的一种病。张仲景认为伤害是一种急症,乱世当中失去医治的机会,大多导致损伤生命,于是写下论著来挽救天下苍生,用意可以称得上仁德。然而伤寒与温疫都是急症,因为少见的疾病,尚且恳切地告诫世人,何况温疫患者比伤害患者多出百倍,怎会忍心搁置病症不去论述?有的人说瘟疫这一疾病,张仲景原本另外有论著,经历的年代已经很久了,论著埋没在战火之中,也就是《伤寒论》这本书中声称的那样,散佚丢失后的遗稿,经过王叔和补充药方完成论述,编辑成完整版本。那么温疫的论述未必不会从散佚的那部分书稿中得以明晰。崇祯辛巳年间,瘟疫盛行,感染的人很多,到了五六月份更加严重,有的全家被传染。疫情在刚刚发生的时候,每次看到当时的医生错误地用伤寒之法来医治患者,没有不危及生命的。有的病人家属错误地听信了医生“七天之内将会自己痊愈。不这样,十四日内一定痊愈”的话,因而失去医治的机会。有的人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即使不立刻受到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感染邪气较轻的人有的侥幸得救;感染邪气比较重的人,又加上得不到有效医治,白白死去的人数也数不完。啊呀!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病症越急切,投奔医生越混乱。不是死于病痛,是死于医生之手;不是死于医生之手,是死于对古籍的散佚遗忘。一千年以来,为什么百姓这样不幸?我虽然鄙陋,沉静心性,穷尽病理,推究患者感染的邪气、邪气进入的途径、邪气在体内到达的地方和它传染的规律,归纳平时多次使用的有效方法,详细地叙述在下面,来等待有学识的人指正它。

相关练习:    


吴有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

《温疫论》原序(节选)

吴有性

昔仲景立《伤寒论》,盖为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求其所谓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按诸书,咸以为春、夏、秋所发,皆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恶寒、无汗、发热之症,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亦自愈者,并未常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安忍置之勿论? 或谓温疫一证,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辑成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①,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嗟乎!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千载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孤陋,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并平日所用历应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

注:①瘳(chōu)病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A.   盖为伤寒设也    表推测原因,大概      B.迨夫临症所见       等到

C.未有不殆者       危,有害              D.以俟高明者正之     正确

12.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5分  )

A.间有不药亦自愈者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B.或谓温疫一证           所守或匪亲

C.伤寒、感冒均系风寒     孤舟一系故园心

D.咸以为春、夏、秋所发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A.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

B.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

C.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

D.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

14.某生在本次武汉冠状病毒居家隔离期间,翻阅古籍,了解中医文化,对文中加点词语做了如下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5分 )

A.《伤寒论》即《伤寒杂病论》,为医圣张仲景所著,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B.崇祯辛巳,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其中,崇祯是皇帝年号,“辛巳”采用的是干支纪年。

C.“师”既指传授知识、技术的人,如老师、师傅;也指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如我们即将学到的韩愈《师说》中提到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本文中的师指前者。

D.格,文中为“推究”之意,王阳明推崇的“格物致知”中的“格”即为此意,古文中可表达相似意思的字词还有“稽、原”等。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A.吴有性从临床症状、病情的急缓、病例的多寡等方面比较了感冒、伤寒、温疫三种疾病的异同,凸显了研究温病的紧迫性。

B.崇祯辛巳年间,瘟疫流行,感染者众多。到了五六月份,疫病越来越严重,有的紧闭门户的人家,依旧被传染上了瘟疫。

C.吴有性为人谦逊务实。他潜心梳理了数年来的行医经验,研究了疫气从哪里产生,又是如何传染到人的身上,立言救世。

D.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主要是针对伤寒之病,后世从医者却往往将伤寒与其他病症相互混淆,容易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

16.下面对“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一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A.有时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虽然不立刻受到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

B.有的人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即使不立刻受到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

C.有的人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虽然不立刻接受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

D.有时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即使不立刻接受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

17.下面对“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一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A.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B.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就不要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C.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如果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D.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就不要搜寻古籍,如果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答案:

11.D(应该做动词,“指正”的意思)

12.A(A均为偶尔的意思;B前者为有的人,后者为如果,倘使;C前者为是,表判断,后者为牵挂的意思;D前者为认为,后者为以……为)

13.  C

14.C(应该是后者,文中的师是医生的意思)

15.  B“合门传染”是“全家都被传染上瘟疫”的意思。

16.  B(A或和虽理解有误,C或和受理解有误,D虽和受理解有误)

17.  A(B“别”翻译有误,C“斯”翻译有误,D“别”和“斯”翻译有误。)

参考译文

过去张仲景创作《伤寒论》,大概是为了伤寒病而设立的。以后谈论的人很多,都用伤寒作为说辞,这本书对于温疫的病症论述得很简略。因此医生,记录的东西,背诵的内容,又多又长,都是伤寒。等面对患者,看到的病症,都表现为温疫,探求其中所说的伤寒患者,一百个里面也没有一两个。我就查验各本古籍,都认为春季、夏季、秋季发病的,都属于温病,而伤寒一定发生在冬天。然而依次列出年份比对病例,温疫患者四季都有,而真正的伤寒患者,总是病发在深冬严寒之际。虽然有头疼、浑身酸痛、畏寒、无汗、发烧等症状,每次使用驱除邪气的药剂,流一下汗也就痊愈了。偶尔有不服药也能自己康复的患者,并没有因为经常失汗,导致出现黄疸、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等症状。这都是感冒这样的小病,不是真正的伤寒病。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现在鹿和马分得很清楚了,更能看出伤寒是世人很少得的一种病。张仲景认为伤害是一种急症,乱世当中失去医治的机会,大多导致损伤生命,于是写下论著来挽救天下苍生,用意可以称得上仁德。然而伤寒与温疫都是急症,因为少见的疾病,尚且恳切地告诫世人,何况温疫患者比伤害患者多出百倍,怎会忍心搁置病症不去论述?有的人说瘟疫这一疾病,张仲景原本另外有论著,经历的年代已经很久了,论著埋没在战火之中,也就是《伤寒论》这本书中声称的那样,散佚丢失后的遗稿,经过王叔和补充药方完成论述,编辑成完整版本。那么温疫的论述未必不会从散佚的那部分书稿中得以明晰。崇祯辛巳年间,瘟疫盛行,感染的人很多,到了五六月份更加严重,有的全家被传染。疫情在刚刚发生的时候,每次看到当时的医生错误地用伤寒之法来医治患者,没有不危及生命的。有的病人家属错误地听信了医生“七天之内将会自己痊愈。不这样,十四日内一定痊愈”的话,因而失去医治的机会。有的人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即使不立刻受到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感染邪气较轻的人有的侥幸得救;感染邪气比较重的人,又加上得不到有效医治,白白死去的人数也数不完。啊呀!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病症越急切,投奔医生越混乱。不是死于病痛,是死于医生之手;不是死于医生之手,是死于对古籍的散佚遗忘。一千年以来,为什么百姓这样不幸?我虽然鄙陋,沉静心性,穷尽病理,推究患者感染的邪气、邪气进入的途径、邪气在体内到达的地方和它传染的规律,归纳平时多次使用的有效方法,详细地叙述在下面,来等待有学识的人指正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温疫论》原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古文

 《长孙绍远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讳绍远,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之孙,太师文宣王之子也。六艺悉穷于巧,百行无厄于过,故以口占河流,笔力泉涌。同韩宣之识礼,似季札之知音,公实体之,非文谈...(展开)

古文

 《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