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慈欣《思想者》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思想者读后感一

  在从上海飞往天津的飞机上读完了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思想者》。男女主人公因为恒星的闪烁而勾联在一起的故事,从青年持续到了老年。这期间,他们只见过三次面。他们前两次分别都没有留给彼此任何联系方式,也没有期待再次重逢。

  如果说第二次分别存在某种重逢的期待的话,那约定重逢的前提实在是太苛刻,竟然是地球再次接收到恒星的闪烁。可以想见那时间跨度之久吗?对宇宙来说那连弹指一挥间都算不上,但对人类来说,哪怕是距地极尽的恒星,以光的速度来算,那时间跨度也是相当长的。所以跟宇宙相比,才更加理解了“人生苦短”的内涵,毕竟人类只是宇宙某个角落里一粒沙子上面的寄生菌而已,渺小的很。

  但是这样宇宙级的时间约定,在没留下任何联络方式,甚至在过去多少年后,假设的会面前提双方都知道不存在的情况下,还是被践行了。

  我要提醒一下读者的是,男女主人公从来没有互相表白过,不能说是基于爱情才重逢的。如果有好感,那也可能只是男主初见女孩时的那份心灵触动,后来转变成了内心深处无意识的单恋罢了。几十年来,彼此没有任何承诺,彼此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却一直没有忘记多年前一段基于天文学的约定,彼此从青年等到了老年。

  这令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男女主人公邂逅相爱后,没留下任何联络方式,约定一年后同样的地点再见面…那是一个浪漫的爱情三部曲,也曾经被誉为电影史上最浪漫的电影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电影系列

  但是今天读了《思想者》,发现,这世上有些情感是那么的广阔和深邃,那甚至不是上面那个电影中的爱情。我想那是我们心灵上暂时还不能被人类语言定义的情感,它就像宇宙中恒星的闪烁,在第一次闪烁瞬间传遍整个心灵宇宙后,再也没有消失。这个闪烁的过程甚至比膨胀了150亿年的外部宇宙中的恒星闪烁更加宏伟壮丽,

  因为宇宙是有限的,而思想是无限的。

  当然,这样的闪烁,就像恒星的闪烁一样,虽然很普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观测的到。能接收到这样的闪烁,需要缘分。很多时候它只是孤独的在心灵宇宙中闪烁着,以前从未被观测到,以后或许也不会…

  思想者读后感二

  《思想者》讲述了一个浪漫的故事,与风花雪月的浪漫不同,这是光年尺度的浪漫。

  故事的人物关系很简单,只有男主和女主。男主是个刚毕业的脑外科见习医生,女主是个天文学家。因为工作,他们在思云山天文台邂逅了。因为恒心闪烁而起的37年约定的浪漫故事拉开了帷幕。

  深夜,月光笼罩下的几座巨大的观象台宛如神秘的巨石阵,他不由自主地走进其中一座,遇到了她。他们在由无数信号灯和一缕月光组成的室内“星空”中谈论对天文学和脑医学的见解。

  在她谈及恒心闪烁并指引他看那副雨花石镶嵌的恒星闪烁能量波动曲线的画时,他的目光却被另一道曲线吸引了,那是她在光影下被勾勒出的柔美、灵气的曲线,与月光构成了一副线条飘逸的国画。

  大刘在描写一个女性的美时,向来是简化细节、强调意境。他向来不会详细地描写一个人的五官多么精致、颜色多么动人、身姿多么姣好。符合这几点的年轻女孩很多,她们在都市里追逐浮华和虚荣,“像一大群做布朗运动的分子。”这位钢铁直男喜欢用写意的手法把美丽的女性融入画中,像《三体》中对杨冬的描写,对庄颜的描写,《球闪》中对林云的描写,以及本文里对她的描写。

  这样的描写中,我可以感受到男主心灵的触动。她把那副雨花石画赠与他后两人就告别了,没有想象中的俗套的言情式浪漫,他们甚至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接下来,文章就开始了双线布局。一条线是思云山之约,一条是他在尘网中的生活。

  十年后男主和女主机缘巧合地在思云山观象台重逢后,他发现在新的雨花石画中有一副与送他的那副一模一样,那是来自另一颗恒星的闪烁波动曲线。由此他们发现了惊人却也荒谬的巧合,相对无言的两人相约了一个七年,下一颗可观测恒星闪烁的时间。

  七年后,两人都不抱期望的约定实现了,他们又在思云山的第一场雪中重逢了。天狼星的闪烁依然是惊人的巧合,他们相约了下一个十七年。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几次重逢穿插在34年平凡生活的线里。他向现实妥协了,他结婚了,他有了孩子,生活变得更加琐碎,像乘坐特快车奔波,枯燥得使人麻木疲倦。34年前的那个夜晚,她像一片羽毛飘进他的心灵,转化成深埋的无意识的暗恋。但他们的重逢无关爱情,只因为“同频共振”的心灵和一个天文学的约定。

  在文中,他们发现任何一颗恒星都可能会成为初始闪烁的产生者或其他恒星闪烁的传递者,就像人的脑细胞一样。巨量神经元的简单连接使人产生了意识,而宇宙的深渊中,漂浮着银河系的千亿颗恒星,和银河系外的千亿个星系的恒星,它们闪烁的产生和传递将整个宇宙连成一个大脑。

  34年的时间跨度,光年尺度的空间跨度,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苦短”的内涵。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生活在宇宙的一个“脑细胞”的一颗行星上的我们,比起“他”,我们连朝生暮死的蜉蝣都不如,穷尽文明的一生也看不见他完整的一次感觉。

  《思想者》里包含了对宇宙和人的哲学思考,描写了宇宙间恒星闪烁的传递现象与人脑电波的传递的惊人相似,将“宇宙意识”和人的意识相对比,将宇宙的没有完整感觉和人的完整感觉对比,将思云山之约与现实生活对比,让人产生一种特别的孤独感,这是一种无关爱情、友情的孤独感,是在蝇营狗苟的生活中的一种静谧恬淡的孤独。在文学作品中,看似无情却尽情的孤独往往比喧闹更有穿透力。

  在这样的宇宙的大背景下,自然不再是我们眼中的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弱肉强食、生老病死,而是那些亘古不变的规则,比如光速壁垒,万有引力、因果律,还比如宇宙与大脑同源的信号传递模型。像她说的那样,“这种美像水晶,很硬,很纯,很透明。”人是一种拥有强烈好奇心的生物,因此我们有更强的认知能力,高度的理智以及探索的冲动。《思想者》里把两个人的相识相知相约和一个探索的过程联系到一起,让这个过程多了几分宏观的美感。人生苦短,但不同于宇宙没有完整的感觉,人内心的“闪烁”产生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情感甚至能贯穿一生。

  生而为人,很幸运呀。

  刘慈欣作品内容简介

  流浪地球三体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微纪元时间移民带上她的眼睛圆圆的肥皂泡赡养人类赡养上帝乡村教师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地火全屏带阻塞干扰信使中国太阳朝闻道混沌蝴蝶天使时代吞食者诗云光荣与梦想地球大炮思想者镜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慈欣  刘慈欣词条  思想者  思想者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