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荆、刘、拜、杀》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荆、刘、拜、杀”是南戏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 《杀狗记》的统称。元末,南戏重新兴起,“荆、刘、拜、杀”是这时出现的四部主要作品。明王骥德《曲律》中谈到:“古戏如 ‘荆、刘、拜、杀’等,传之凡二三百年,至今不废。”关于它们的作者,虽有一些零星记载,但都不甚确切。现存的剧本,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过明人的修改。

  《荆钗记》传为“吴门学究敬仙书会柯丹丘著”(见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生平不详。明初宁献王朱权号丹丘先生,有人据此认为是他的作品,不确。现存影钞明嘉靖姑苏叶氏所刻温泉子编集、梦仙子校正《原本王状无荆钗记》是较早的版本,常见的还有《六十种曲》本。全剧近50出,内容是:书生王十朋家境贫寒,以荆钗为聘,娶钱玉莲为妻,中状元后,万俟丞相要以女儿许配。王十朋拒亲,被调往烟瘴之地任职。富豪孙汝权久已垂涎玉莲,乘机改写王十朋写的家书,伪称他已入赘相府,诱使玉莲的继母逼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江自尽被救。王十朋得到妻子去世的噩耗,悲痛异常,誓不再娶。后来夫妻终得团圆。历史上,王十朋是南宋温州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进士第一。剧中情节与他生平不符。据说,由于王十朋曾弹劾权臣史浩,史氏子侄便作此剧诽谤他(见《坚瓠集》);一说钱玉莲本是妓女,因遭王十朋遗弃,投江自尽(见《柳南随笔》)。但在现存《荆钗记》中,王十朋是一位受到肯定的人物。

  经过唐末五代的社会动荡,门阀制度受到很大破坏,出身寒门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的可能性增加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进而攀附权贵、停妻再娶的故事也时有发生,成为宋元南戏中习见的题材。《荆钗记》则是从正面落墨,赞扬王十朋、钱玉莲夫妻坚贞不渝的感情。汉代高士梁鸿与孟光结亲时曾以荆钗为聘。《荆钗记》的命题,当有借鉴前贤的用意。作品表现了古代人民的道德理想,也不免包含了某些封建说教的成分。剧本风格朴素。明吕天成《曲品》说它 “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明清舞台经常上演的有十余折。至今昆曲等剧种中,仍然保留有《前拆》、《刁窗》、《见娘》、《祭江》、《舟会》等折,并有全剧的改编本演出。

  《白兔记》刊本主要有: 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本、《六十种曲》本和1967年在上海嘉定宣氏墓中出土的明成化刻本《新刊刘知远还乡白兔记》。后者较多地保留了早期南戏的风韵,首出“副末开场”中提到,这本传奇是出自 “永加(嘉)书会才人”的手笔。全剧30余出,叙说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的故事。剧中写他早年为财主李文奎家牧马,被招赘为婿。岳父故后,受到兄嫂李洪一夫妻欺压,不得已弃家投军,以军功升为安抚使,并入赘于节度使府中。他的妻子李三娘在家则饱受磨难,生下儿子“咬脐郎”也无力抚养,只得托人送往军中。16年后,咬脐郎在一次出猎时追赶白兔,邂逅井台汲水的李三娘。经过一番周折,终得合家团圆。戏剧情节与金元时的《刘知远诸宫调》大致相同。话本《五代史平话·汉史》中的有关记述则颇为简略。这些与历史真实虽有很大距离,但刘知远以破落户起家,从军卒升为将帅,直到登上皇位,生平事迹颇具传奇色彩,再加敷衍,便成了民间艺术的绝妙题材。“噇发迹话,使寒门发奋;讲负心底,令奸汉包羞”。这是南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讲到当时话本的两个主要内容。戏曲也是这样。《白兔记》就是以刘知远发迹变泰的故事为骨架的。

  作品的戏剧冲突主要是环绕李家的家庭纠葛展开的。剧中对李三娘悲惨生活和坚强性格的描写很是动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农村妇女的苦难命运和优美品德。刘知远落魄时的潦倒,以及这个乱世英雄特有的流氓气质和性格,写得很生动,颇有生活实感。咬脐郎与李三娘母子井台相会,是剧中最为精彩流传颇广的一场好戏,折名《出猎》、《汲水》或《井台会》。在这母子见面不相识的独特情境中,深入展现了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咬脐郎骄纵天真的性格,描绘得也很出色。

  《白兔记》具有民间作品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曲海总目提要》谈到“荆、刘、拜、杀”的文学特色是:“指事道情,能与人说话相似,不假词采绚饰,自然成韵。”这在《白兔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也有比较粗糙和不够成熟的弱点。

  《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现存版本中,比较常见的有明世德堂刊本、明末凌延喜刊本和《六十种曲》本。前者是根据燕都旧本由杭州一带书会才人改写的,较多地保留了元本面貌。作者不详。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是“元人施君美所撰”,吕天成《曲品》则说“亦无的据”。施惠字君美,钟嗣成《录鬼簿》中有传,但没有撰写南戏的记载。

  《拜月亭记》内容与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相同,可能是根据杂剧改编的。全剧40出。故事发生在金末。蒙古军队进攻中都(今北京),金国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逃难时与母亲失散,幸遇书生蒋世隆,结为患难夫妻,却被父亲强迫拆散。蒋世隆的妹妹瑞莲也在战乱中失散,被王夫人认为义女,到了王镇府中。姐妹拜月,互诉衷情。后来,蒋世隆和结义兄弟陀满兴福分别中了文武状元,奉旨与王镇的两个女儿结亲。于是,夫妻兄妹团圆。关汉卿原作的结局写了王父重武轻文,将瑞兰许配武状元,而以义女许嫁文状,错点鸳鸯谱,反映出女真贵族的习尚。南戏中则是强调蒋世隆未明真相,便接受招赘,因而受到瑞兰的谴责。在较为晚出的《幽闺记》中,则是改为蒋世隆抗旨拒婚,人物性格较为可爱和统一了。

  《拜月亭记》故事发生在“天翻地覆,黎民遭贱”的时代背景中,主人公的遭际是相当痛苦的。作品着重渲染的,却是他们的坚强意志和美好情操,对生活充满信心,使喜剧色彩与悲剧色彩相互交织,而以抒情喜剧作为全剧的基调。这种特点在“拜月”一场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折戏描绘王瑞兰在夫妻分别后的离愁别恨,但情绪并不低沉。小姐妹在花园拜月时,姐姐是饱经忧患,力图隐秘自己的心境;妹妹天真无邪,偏要寻根究底。通过微妙的纠葛,揭出姐姐原是嫂嫂、妹妹又是小姑的真情,不禁悲喜交集。剧中不少场面都洋溢着幽默情趣,又不失庄重色彩。

  《拜月亭记》是南戏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何良俊、王世贞等人曾把它与《琵琶记》相较,对它们思想艺术成就的高低,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成为明代戏曲剧坛一个争论的焦点。李贽则把它与《西厢记》并列,认为达到了 “化工”的境界。吕天成《曲品》虽然将它放在《琵琶记》的后面,也有很高评价:“元人词手制为南词,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见宝,遂开临川玉茗之派”。

  《杀狗记》作者不详。现存明末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署 “龙子犹(冯梦龙)订定”。一说此剧为明初徐��作。 徐��, 字仲由, 浙江淳安人。 洪武十四年(1381)曾被朱元璋征召,但没有出仕。《杀狗记》元代即已流传, 徐��可能是较早的一位改订者。

  《杀狗记》36出,写的是一个家庭伦理故事:财主孙华结交酒肉朋友柳龙卿、胡子传,将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沦为乞丐。孙华的妻子杨月真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黄狗,伪装成死尸放在门首。孙华深夜酒醉回家,看见后十分惊惧,只得找柳、胡帮忙,两人都托辞拒绝。只有孙荣不记前仇,把“尸首”背到城外掩埋了。孙华这才顿然悔悟: “方知亲者只是亲”。兄弟和好如初。元杂剧有《杨氏女杀狗劝夫》(萧德祥作),情节大体相同。两者的先后,尚待考证。

  “世间难得唯兄弟,贤阃调和更罕稀”。在全剧的〔尾声〕中点明了作品的立意。传统的宗法大家庭制度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已是裂痕累累,由于财产继承权等问题,往往造成兄弟阋墙之类的纠纷。《杀狗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除杨氏、孙荣而外,作品还通过对“五代不分、百口共食”的93岁的庄头王老实、家人吴忠、侍妾等正面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道德理想。柳龙卿、胡子传这一对由净丑分饰的市井无赖,一搭一档,继承了从参军戏到宋金杂剧院本滑稽调笑的传统,对世态人情描绘得颇为生动。吕天成《曲品》的评语是:“事俚,词质。旧存恶本,予为校正。词多有味。此真写事透彻,不落恶腐,所以为佳。”在四大传奇中,《杀狗记》是成就稍低、影响较弱的一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