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亦舒《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一

  最近,大家都在追剧《我的前半生》,一部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于我而言,我倒宁愿去读小说。读小说的时候,导演是自己,书中角色任自己演绎,除此之余,还可领略作者文笔。相反,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很多时候多了编剧的`杜撰,剧中角色也更多是由明星演绎,所以失去了原著人物的灵性,多了那些明星的影子在其中。

  初读亦舒的作品是在17岁,大一。她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子,独立、睿智、美丽,面对一切,无论是怎样的困境,都不会歇斯底里,而是异常的沉着冷静,应对自如。故而她笔下的女人公从不缺优秀的追求者。如今,过了很多年,亦舒的作品仍没有与时代脱节,尤其是倡导女性独立的今日。但是总体而言,她的小说中的女子又过于完美化,每个女子都超尘脱俗,令人只能在脑海中想象而不可求。

  昨晚,将《我的前半生》一口气读完,颇有感触。养尊处优的子君未曾料到往日很顺从、老实的丈夫会突然出轨,与她离婚。那时她才三十五岁。丈夫义无反顾,拖着行李离开了妻子、两个孩子。已在家安于做太太多年的子君措手不及,面对着无收入的困境只能在好友唐晶的帮助下找份她昔日曾嗤之以鼻的工作来振作。好在子君没有沉沦下去,一年有余就一改往日那种阔太太的生活面貌,成了一名靠自己的能力过活的女性。当然,这样独立、优秀、特质在身的女性是能够再次觅得良人的。读完小说后,思忖许久。子君其实是幸运的。三十五岁遇到这样的波折,尚有振作的机会。如若是四十岁、五十岁呢?

  由人及己,如若是我们自己,面对这样的变故,又该作何打算?一位情感专家说:我不赞成女人出轨,但是我赞成女人要有出轨的资本。乍听之下,实属无稽之谈。但是,细加忖度,又有那么一点道理。就如子君一样,初入围城的女子,大都学着去做贤妻良母,将全部精力与时间都奉献给了丈夫、孩子与永无止境的家务,待到中年,丈夫事业有升、孩子学业有进,只是自己,已是皮肤暗黄、身材臃肿、胸无点墨的中年妇女。如若此时再遭丈夫抛弃,那可真是永无翻身之日。所以,子君的故事也算是对所有女性的一部警示剧吧!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不论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安逸,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强大自己。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仍难逃脱岁月印刻在身体内的沧桑,但是与岁月同行,与日俱增的学识、智慧、本领足够抵消掉容颜老去、身材走样的损失。最起码,在突遇人生变故之际,仍有还手之力。就像亦舒笔下的喜宝所说:女人,要做一幅画,而不是一件衣服。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又能料到,明天会发生些什么?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二

  这本书挺好看的,第一次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三天我就看完了。

  本来我是规定自己每天阅读一个小时,在看这本书期间,我忍不住的就会多看半个小时。而且在第二天看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期待。

  整个故事很简单,所以看起来很轻松,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就主要的几个人物就凑成了一个故事脉络。

  子君和涓生是两夫妻,他们大学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涓生是个西医,也算有钱有地位,自从结婚后,子君就变成了家庭主妇,带孩子,逛逛街,打打麻将。生活过的逍遥自在。

  忽然有一天,涓生说要跟她离婚。子君一听这个消息就懵逼了。她奔溃,沮丧。连她最好的闺蜜和女儿都说是她自己活该。

  因为子君从来都没关心过涓生,没把涓生放在心上。但她心里其实是爱涓生的,可能只是被涓生宠坏了,家里有保姆,不用干活,接送孩子又有司机,她能做的就是逛吃玩玩玩。涓生跟她说话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从来没放在心上过。

  涓生对她说,给你五十万,你走吧。

  五十万能买什么,买套房子也只够首付,对于毫无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她来说,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是一种难题。

  虽然一开始她很沮丧,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向独立,最终让别人刮目相看,最后连她的老公都变得后悔跟她离婚。

  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女生看,她会告诉你,女人不能单单靠男人,即使结婚后,也要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只要经济独立了,才不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走。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个感悟。就是写书,并不需要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多么宏伟的场面,简单故事也可以写的很好看。

  特别是在看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时候,故事更是简单,虽然我没怎么看懂。

  但这两本书给了我一个希望。

  原本我以为,写书肯定要有精彩的人物或精彩的事情才能写出一本好书,不然太过平凡的事情谁会看啊。所以我总是在想,我要哪里去找那么多精彩的事情啊,我得走遍多少地方,遇到多少人啊。总觉得不现实,想多了就会气馁。

  但看完这本后,我才知道,简单事情也可以同样精彩,身边的小事情,只要稍微发挥一些想象,也可以写出一本精彩的书。

  《我的前半生》内容简介

  子君在遭到丈夫遗弃的致命打击后,被迫改变其依赖丈夫、缺乏独立意志的生活惯性,而以一个普通妇女的身份,投向社会。在谋求职业、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的拼搏过程中,子君发挥了她的聪明才智,焕发出她的青春,并因此博得了人们的尊重倾慕。最后,她在事业和爱情上获得了幸福而美满的结果。

  小说《我的前半生》是在女性自由和解放的主题上对鲁迅《伤逝》的续写,改写了《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套路;亦舒借《我的前半生》探讨的是“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如果说,20世纪20年代子君和涓生的悲剧主要是经济的原因,那么,80年代生活富足的子君和涓生,他们的婚姻生活一样出了问题。亦舒着重于离婚后子君的形象塑造,也就是现代女性面对婚姻变故后的精神重建。

  《我的前半生》中亦舒在某种程度上不完全认同贤妻良母的女性观,强调女性要独立自主,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条件是取得经济上的的独立地位,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能获得其他方面的自由。子君身上寄托了作家的人生理想,表达了作者对职业女性的爱护与期望。子君是一个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勇敢女性。冷漠无情的家庭关系砸碎了她玫瑰色的幻梦,同时也唤醒了她沉睡的人格意识。作品的主题,正在于歌颂职业女性自尊自爱的奋斗意识,字里行间,回响着当代妇女呼啸前进的时代精神。

  从婚恋观看,亦舒认为“婚姻与爱情无关”,怀疑爱情,结婚并不是因为爱情、精神契合,子君和翟有道结婚不是因为爱情。亦舒认为爱情是理想中的,可遇而不可求;而亦舒强调可以因为爱情而结婚,也可以不因为爱情结婚,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这样亦舒体现的就是一种更加自由的婚恋观,女性在婚恋上是很自由的。

  亦舒赋予了被涓生抛弃的子君全新的灵魂。子君曾经一度绝望,但很快振作起来。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女性在很多方面都是佼佼者。子君有女强人唐晶这样的好朋友,对她重新走进脱节多年的社会很有帮助。她最终成功了,变得坚强而自信,美丽中带点沧桑。后来涓生被子君的变化所吸引,想复合的时候,子君一口拒绝。她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子君,木头美人,任人呼来唤去。子君成功地摆脱了涓生,摆脱了过去,她不用仰息他人,但她依然不快乐。这恰好击中了现代女性的阿喀琉斯之踵。女性为了争得和男性同等的地位,放弃了很多,她们达到了目的,可以靠自己而活,可是却依然不快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亦舒  亦舒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词条  半生  半生词条  
感想

 《成长的滋味》读后感

《成长的滋味》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展开)

感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30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500字推荐度:故乡读后感推荐度:《背影》读后感推荐度:《边城》读后感推荐度:《匆匆》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300...(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