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读《书海茫茫》有感

读红岩有感

推荐度:

读童年有感

推荐度:

读《简爱》有感

推荐度:

读《正面管教》有感

推荐度:

亲子共读《童年》有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读《书海茫茫》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海茫茫》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书海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沉浮于汹涌波涛之中。不可能游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的报刊亭看看,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余秋雨先生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被印刷过的白纸黑字曾经是令人仰望的符咒,因此,读书很可能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营造气氛,迷惑世人。这种误会,制造了无以数计抛掷生命的游戏,而自己还十分安心。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余秋雨先生是赞成这种做法的,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交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余秋雨先生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写后小记:这是余秋雨先生对于读书的感悟,我深有同感,于是就重现了文章的大部分精华,给大家呈现了出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书海茫茫》有感  书海  书海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茫茫  茫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