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不明白这四点,你谈什么自律?

人的一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

你是个吃货,各种美味摆在眼前,你来者不拒大快朵颐,结果因为肥胖而导致的病症如胶似漆跟着你,你要管住嘴,迈开腿;

你是个拖延癌,要考试了你头脑里一片空白还没复习,催稿临近了,你还没动笔,你要立即去做这些事;

你是个夜猫子,长期熬夜内分泌失调了,各种疾病如排山倒海般袭来,你必须早睡;

你还很贫穷,拿着月薪两万的工资,花起来潇洒大方,月月光。

眼见着三十岁来临,买房买车要钱,父母年事渐高,难免有个头痛脑热要你承担,与你而言,理财显得迫在眉睫。

这些问题不解决,会让我们觉得痛苦。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效益。”

问题的存在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它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面对问题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奋勇前进?你是束手无策的哀叹,还是迎难而上积极想办法解决?

逃避问题永远不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要获得成长必须解决问题自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自律呢?

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在风靡全球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里说: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就是用它的原动力——爱来实践这些原则。

一、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

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最大的快乐。

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延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延迟满足感,分为控制欲望和解决问题

一、控制欲望: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孩子们爱吃的棉花糖、曲奇或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

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

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直到35岁后米歇尔团队经过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延迟满足感,就是面对诱惑时自我控制能力。

吃甘蔗时,先从不甜的那一端吃起,以后会越来越甜;放学后,先把作业完成,后来就能玩个痛快;

位高权重的,如果不能在金钱与美色的诱惑下悬崖勒马,很可能落的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已婚人士,如果拜倒在婚外莺莺燕燕的石榴裙下,等待他的将是妻离子散的凄惨结局.....

萧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人只有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二、解决问题

余世维曾说:“自动自发——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自律,就是先解决问题,只有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人才会有自由,而自律才能让人更自由。

在富书持续写作营里,对自律让人更自由的感触最深刻。

我们每个月要过稿两篇,否则会被淘汰,当然,在淘汰前还有一次复活机会,也就是当月没能完成两篇的,会在次月完成4篇,再完不成就会出局。

那些在月初就完成两篇稿子的同学,心情悠哉游哉,每多一篇都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淡定从容。

因为已经稳稳获得进入下一个月挑战资格,接下来的二十多天,至少在写稿这件事上,他们不必担忧,吃得下,睡得香。

相反,那些没完成的同学,在月初时可能没那么焦虑,因为他们感觉为时尚早。

接下来的20多天,他们几乎每天都因为没过稿而忧心忡忡。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惶恐不安。

当然有两种人例外,他们不必担忧。

一种是即便月底临近了,他们也有稳操胜券的笃定,还有一种是反正已经到月底,等到下个月复活,或者干脆自暴自弃。这要另当别论了。

实际上,当月完不成目标的,下个月更难,因为任务加重了。

先完成目标的是用几天的痛苦换来了二十几天的幸福,而后完成目标的是用前几天的幸福换来二十几天甚至是五十几天的痛苦。

显然,前者更划算,因为解决问题能带来满足感,不解决问题,积重难返,将来的痛苦更大,延续的时间更长。

延迟满足感,尽早地面对问题,放弃暂时的安逸或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将来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二、承担责任

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场景:

一对夫妻中,男的嗜赌成性,既对家庭不管不顾,又输光了家里的财产,这时妻子有抱怨无可厚非也情有可原。

男的经常会说:“是张三喊我去赌博的。”

男的爱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找不着北,吐得不省人事。妻子如果说起他,他肯定万般抵赖说:“是李四叫我去喝酒的。”

一个姑娘38岁了,依然一无所有,形只影单。

她会怪自己父母没能像其他家长那样,挣了万贯家财让她坐享其成,又怨恨父母没把她生得如花似玉,所以才一直单身。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责任推给他人。

他们把错误归咎于他人,是他人导致这些结局。

事实上,这些责任都在于自己。

试想想,如果别人喊你去赌钱、喝酒时,你能做到态度坚定、当机立断的拒绝,别人总不至于用刀架在你脖子上,强烈逼迫你去做这些事吧?

一定是你半推半就,欲拒还迎、拖泥带水的态度给了他们机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爱做这件事,你就会被同样爱做这件事的人吸引。

他们叫你去赌钱喝酒,都是你的态度允许的。

那个38岁既贫穷又单身的姑娘,她没能明白:18岁以前父母有义务让她吃饱穿暖,可人到中年后她是否能锦衣玉食就是她自己的责任了。

不是她的挣钱能力有待提高,就是她的金钱观亟待端正。

关于相貌的,30岁以前的长相是父母给的,30岁以后是自己修的。

推卸责任,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过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你不努力解决问题问题始终存在,你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戒毒所,一个事业有成,这位爸爸也是酗酒,吸毒。

当记者问起他们时,兄弟俩的回答如出一辙:“摊上这样的爸爸我有什么办法?”

为什么同样的家庭,养出不同命运的孩子呢?

关键在于一个能发现问题,并主动承担责任,而另一个逃避责任,把责任归咎于原生家庭。

不能承担责任的孩子态度是:“我爸爸就是酗酒、吸毒的人,所以我有样学样。”最后“有其父必有其子”,他活成了父亲的翻版。他把责任怪罪于环境造就人才。

而另一个孩子的态度是:“我不能改变出生,不能选择谁当我的父母,但是我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他主动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所以他的人生截然相反。

逃避责任,就是放弃自由。

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里说:

逃避自由并不能使人们复得已失去的安全感,而仅能帮助他忘记他是独立的个体。他牺牲了他个人自我的完整性,所得到的不过是不堪一击的安全感。

逃避责任,可能会感到痛快,但心智无法成熟,结果往往是在痛苦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承担责任,就是在面临问题时要主动接纳这是我自己的问题的事实,从而改变现状,获得自由。

三、忠于事实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它是我们追求健康生活和心智成熟必须遵守的原则。

忠于事实就是需要我们实事求是,杜绝虚假。

派克说: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

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我们努力的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

一月份的一条新闻很火:唐山市某公路收费站要撤销,结果这些收费站的人去找领导讨说法。

一个大姐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交给收费,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有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为什么大姐出现这样的焦虑呢?

因为她没看清事实: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工作。

她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固步自封,所以一旦生活发生改变,她便措手不及,无法接受。

派克把这种抱着残缺的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的现象称作“移情”。

他对“移情”的定义是:

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的反应,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

自律就是要我们跳出舒适区,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迎接挑战,完全忠于事实。

我们要不断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忠于事实还有一点,就是不要隐瞒真相。

曾经看到一个相亲故事。

女孩拿别人的照片放在网上,肤白貌美,自然吸引一些单身男性来见面。

当相亲男看到女孩的真实面貌与照片大相径庭时,竟对女孩大打出手。

如果女孩敢于面对事实,把自己的真实模样放在网上,人家愿意就来,没眼缘就算了,也不至于被打。

鲁迅说过:“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够将空言打得粉碎。”

掩盖事实,会让一个人不能心胸坦荡地生活,因为他要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有的父母也会对孩子隐瞒真相:明明婚姻出现危机,却骗孩子婚姻美满;炒股票赔得一塌糊涂,向孩子隐瞒实情......

大部分父母会以“保护”做幌子,来维护家长的权威,避免孩子发生挑战。

事实上,即使不告诉孩子,孩子也终究会察觉,他们也会受到潜在的威胁。

事实并不因为被忽视而不复存在。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容易,而谎言越多,则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更增添了忧愁和烦恼。

忠于事实,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会获得完全的自由。

四、保持平衡

自律的第四条原则,是需要把持得当,也就是“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派克在这本书里例举了生气这件事。

当我们心理或生理上受到侵犯,某个人、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时,我们就会生气。

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比如,丈夫总是把烟灰弹到地上,如果太太生气却一直不说,丈夫就会我行我素,因为丈夫不知道这件事会让太太生气。

这时候太太就有必要表现出自己的生气,可以发一次火,让丈夫明白你不能容忍这件事继续发生,但又不能太过火,有时还要注意场合和时机。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灵活的情绪系统,有时需要婉转,有时需要直截了当;有时不妨火冒三丈,有时需要心平气和。

从来不生气的人,注定遭受欺凌和压制。

比如家暴,有的妻子遭丈夫家暴后因为种种原因忍气吞声,然而,丈夫会因为你的软弱得寸进尺。

有个妻子就很厉害。

她在遭到丈夫家暴后,从娘家喊了一些年轻力壮的男子汉,在他们的撑腰下,妻子第一次就给丈夫来了个下马威,从此丈夫再也不敢动她一根手指。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生气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这位妻子在面对家暴时就善于保持平衡,既起到了威慑作用,又没闹出人命来。

我们要做一个平衡的人。

我们要有谦让心,但不能过头,否则就变成懦弱。我们要有热情,但不能过头,否则变成偏激。

我们要学会自省,但不能过头,否则就会变成自卑。我们要学会爱人,但又不能过头,否则失去自我。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

伯特兰·罗素曾说过:“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骑自行车遇到转弯时,放弃风驰电掣的快感,来换取转弯时的平衡;

一段恋情结束后,放弃一个不再爱你的人,放爱一条生路,才能保留最后的尊严,保持心理平衡;

放弃无拘无束的自由,是为了获得更实在的自由;

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长生不老,拥有父母100%的爱;

放弃一些旧有的思想、过时的观念,比如一辈子稳定的工作,才能克服心理和精神危机,享受新生带来的欢乐。

我们在生活中放弃一些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和处世态度,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

自律,才能更自由。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自律能让我们活得更高级,只有自律者才会更自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明白这四点,你谈什么自律?  自律  自律词条  明白  明白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杂谈

 我现在所读的课程叫人生 ——他 ...

初中毕业那年,万般无奈之下,我报考了师范学校。那时,我多么想报考高中,然后,圆我的大学梦啊!可是,我的家境不允许我这样做。父亲早逝,母亲的腿又有残疾,无法做太累...(展开)

杂谈

 失意的夜晚

2017.3.17 星期五  多云一个人追着电视剧不知不觉,时间过了十二点,看完了,却一点睡意也没有。辗转反侧之后还是睡不着,然后跑跑去不属于无人待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