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太极拳经》解

 原文:「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解释:这里的关键词是"周身",说出动作不只是局部肢体在动。"轻"即不主动用力去加重,要达到轻,必须放松肌筋。能够轻,动作才能灵活,关节和肌筋要松开,动作才能自如。

  原文:「尤须贯串。」

  解释:动作不能是个别肢体独自的动,而是周身整体的动,各个关节都互有牵动,整个动作的连动不能中途间断。在本经文的末两句,作者再用相同的説法来提醒读者,可见此点的重要性!

  原文:「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解释:久练拳,可使习练者内气充盈,有如鸣鼓激荡的气势。精神提得起但必须内守。尽可能排除杂念,以最平和的心情去行拳。

  原文:「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解释:作者在这里透视出一种圆弧形的运动模式,而且是连绵不断的圆弧动态。

 原文:「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解释:这里阐明了太极拳的内劲形成和向上传递的路线,是由重量向地作用所产生的反作用能量。过程中不可有断劲。劲生于地,从脚底传入,发展至腿部而及至胯,再由腰胯带动形成不同形态的发劲模式。整个过程中上肢都要放松,只是摆出相应的形势便可以。

  原文:「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解释:能以内劲驱动肢体,全身整体地进退,在搏击中自然能掌握先机,获得优势。

  原文:「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解释:相反,若在搏击中处处受制又常处于劣势中,身体必定没有整体性的运作,发挥不到内劲的能量。问题必定出在胯部(这是腰与腿的接合处),无论那个方向的失误都一样,不能幸免。

  原文:「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解释:以上所提及的运动模式,都是用意念驱动,不可用收缩肌肉去达到。过程都要保持高度的放松。

  原文:「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

  解释:作者说明一个动能运作的定律 ,任何一个正向动能的产生都必定由一个反向动能来驱动,无论上下前后左右各方都是!故此,肢体若要向上,首先要把肢体下沉去形成反作用动能。假如不是这样而是用力,把肢体向上掀动,全身的劲源便即时切断!

  原文:「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解释:行拳的过程中,从两腿间的虚实互换而趋使内劲在全身流动和传递,形成周身各处出现虚实互换。肢体有内劲充盈者为实,内劲退却者为虚。习练者必须能辨识周身处处的内劲虚实分布。

  原文:「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解释:作者再次提醒行拳时全身整体一致忚运作的重要性!

  太极拳架的开创就是要加强这个开发的过程,一方面增加内劲的蓄养,也强调内劲的运转和传递,务求使之能流畅顺遂亦极力保存其完整性和强度。太极拳动而分阴阳,从脚底开始分虚实继而延伸至整个人体各处的虚实变换。由于重量在两腿间互换的过程中对地面的作用更加聚焦,重量向地的作用和反作用力也倍増了,内劲也因而増强。内劲从地而起,传递至腿部再至胯和腰,及后再传到身和手。

  太极拳的内劲是由胯带动,作出各个方向的滚动,配合肢体的形态和身体的移动而形成一套架式,由此而锻鍊各种劲法。开创之初被称为十三势长拳,十三势即八门: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胯部带动身体滚动的八种形态)和五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胯部带动身体移动的五种形态)。亦由于其根源就是正反作用力和虚实变换。完全合乎中国哲学的阴阳之理,"《易传》中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阴阳)"。故其后被翁同和赠名称为“太极拳”。

  先不谈那家那派或是多少式子的问题,要让一套拳架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习练者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心法,否则一切的努力将是徒然。

  拳架的运作必须持守在站桩功中的要求,就是要立身中正,心静意专和全身放鬆。在身体移动和虚实互换中进一步体会个人在呼吸、精神和肌筋的协调。这是远较站桩功困难的。若要在拳艺上有点成就,很多时非有坚毅的意志和明师的引路不可!

  在此分享一些个人练拳的体会,让大家有所依据。

  一、大家可以视拳架为运动中的站桩功。一切有关站桩功的要求都适用於拳架的习练。其实站桩的姿势很多时就是拳架的预备式。

  二、盘拳时要把全身的肌肉放松并抽离。只让骨架结构去维持身体平衡。再把全身的重量下沉,但头顶的百会穴要保持轻轻的上顶,维持脊椎和头容正直。

  三、腿部会因為虚实互换而倍感受压,这时要加倍注意整条腿和各关节的放鬆,进一步体会更彻底的鬆沉。待下肢结构 强化后,慢慢把双腿重量分佈的差距拉开,最终虚实要越趋分明。要注意所谓虚实并非指一条腿放鬆而另一条腿用力。而是在双腿都放鬆的状况下轮流只让单腿承受全身的重量。

  四、多注意膝盖受压的情况,若有痠痛来自大腿肌和膝盖间的软组织,便必须停下来并调整胯和大腿根(髖关节)的角度和检查脚底落重点有否徧离了脚心。切勿把过多的重量放到膝关节上!重量的终点应在脚底下的涌泉穴。

  五、整个盘拳的过程,意念都不要离开拳架动作和身体的状况(主要在正和鬆上)。尽可能用意念去驱动每个式子,把每个动作做得準确和熟练。同时在过程中刻意把肌肉的力量放掉。

  六、盘拳时身体若有被?溢的感觉,可以轻轻意想从脚底有流体注入,经由腿至腰再传至肩、肘、腕和手,尝试意想全身的关节和筋肌向四周鬆开,让流体?满所有鬆开的空间,并澎涨起来。有别於站桩功,拳架中身体各部不断有虚实互换,这种在拳架中?溢澎涨的意念运作亦要按肢体的虚实状况而调整。由於各人练功的进程不一,未出现被?溢感觉者,可不必理会此点。

  七、整个盘拳的过程要追求动作的轻

  上述各点乃太极拳架的一些基本要求,若能在习练过程中逐步落实,应有一点体会,有关太极拳架的心法内涵相当丰富,勤练多悟必定有所收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太极拳经》解  拳经  拳经词条  太极  太极词条  《太极拳经》解词条  
运动健身

 ​肌肉剧烈运动拉伤怎么办

别以为运动没有讲究的其实运动的讲究从来没有几个人知道,盲目的运动方式会伤害到身体,所以讲究正确的运动姿势才是最重要的。运动伤害是很常见的,运动伤害之后应该怎么办...(展开)

运动

 我的练功感悟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经常看到大家的练功感悟,很受益!今天我也把我这段时间的练功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一、典型的练功反应我练功已有很多年了,多年来一直坚持练。由于要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