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六条途...

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而言,语文教师不论是在知识、能力的锤炼上,还是在思想、情感的修养上,都必须要丰富得多、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只有如此,语文教师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课文时,在面对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情况时,方能应对自如,左右逢源。

那么,语文教师当如何修炼这种专业素养呢?笔者的经验是:读、背、教、思、研、写这六条途径是语文教师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六大法宝。下边一一阐述之。

 一、 读

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是语文教师的之所以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喜欢读书,或者不读书,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师绝对是冒牌的语文教师,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师。真正的语文教师必须把读书看成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生命伴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如此,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语文教师

那么,语文教师当读写什么书呢?笔者以为,有四类:

 1.  国学经典。像《周易》、《尚书》、《礼记》、《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吕氏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这类书籍。这是语文教师的必读书籍,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这类书籍语文教师必须教一辈子、读一辈子,在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

 2.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经典名著等中国名著,像《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死魂灵》、《堂吉诃德》等外国经典名著等。

[if !supportLists]3. [endif]文艺理论类书籍。像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黑格尔的《美学》以及近人的一些文艺理论著作。

 4.  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包括:教育学著作、普通心理学著作、教育哲学著作、教育心理学著作、语文教育学著作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语文老师必读的几本语文教育学著作。这些著作主要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夏丏尊论语文教育》、《朱自清论语文教育》《吕叔湘论语文教育》、《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魏书生谈语文教学》、钱梦龙老师的《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等。

上述四类书籍,是语文教师一辈子都离不开、一辈子都必须读的书籍。语文教师只有把自己一辈子浸泡在这四类书籍中,教书才能教出眉目,育人才能育出眉目。

二、 背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比如《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老子》中的一些篇章、《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唐诗宋词元曲中大家名篇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自己肚子里存有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才有可能出口成章,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否则,自己肚子里空空如也,想教好语文、教好学生,恐怕是痴人说梦。

 三、 教

教即教学、即上课。在许多老师看来,教乃教师的本业,只要你是教师,不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上课,这又怎能成为教师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途径呢?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既对又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它对,是因为这种看法道出了教乃教师的必然这一谁也不能违背的规律;说它不对,是因为这种看法忽略了教也是教师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的一条途径,而且还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这么来思考:教师教的能力是从哪儿来的?答案只能是从教中磨练出来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舍弃了教,也没有了教师这一说法。因此,教师教的能力只能从教中去锻炼、去提高。

这里,需要啰嗦几句的是,从提高教师教的能力角度看,每一个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要被动地去教,而要积极主动地去教,带着问题去教,以研究的方式来教,只有这样去对待教,教才能成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否则,被动地去教,当然也能锻炼教师教的能力,但同主动地去教,其在提高教师教的能力上可谓有天壤之别。

 四、 思

“思”就是思考。不论是读书,还是教书,读、教的同时都要不断地去思考。孔老夫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说是非常准确地道出了学思结合的好处。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思;离开了思,做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意义,这样的做,同动物出自本能的动作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思在这个意义上可说是做的指路明灯、做的人生导师。

 五、 研

“研”即研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除了要读、要背、要做、要思外,研是最关键的一条途径。如果说前边所讲的读背教思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合格教师的应该去做的层次上的话,那么,研就是把一个合格教师送入优秀教师,或者说专家型教师行列的唯一的一条途径。大家知道,军队中有这么一句俗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兵。把这句话用在教师这个行业中,我们完全可以说:不想当专家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因此,作为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的专业素养跃上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就得以“研究”姿态来教语文,如此,你的语文教学才会有境界、有风格、有效益。

 六、 写

“写”即写文章。写文章对其他学科的老师而言,可能不是必须的,但对语文教师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必须。一个语文教师,长年不写文章,或不爱写文章,这对于他从事的这个职业来讲,确实是不合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作文。指导学生作文,指导者却从不写文章,那么,这样的指导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指导者呢?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这样的指导者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江湖骗子!

那么,语文教师当写些什么文章呢?笔者以为,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想写什么文章,就写什么文章;能写什么文章,就写什么文章。比如擅长文学创作,就写小说、散文、诗歌;擅长学术研究,就写学术随笔、学术论文;喜欢做自媒体,就写媒体类文章,等等。在这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提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里,我们要的是教师真实的写作过程,教师真实的写作感受,只有教师有了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感受,指导起学生来,才会有针对性、现实性、操作性;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教师个人的一厢情愿。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答案只能是不断地磨练、锤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磨练、如何锤炼,途径就是读背教思研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词条  素养  素养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教师

 让我们的课堂回归“本真”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的曙光,然而,在欣喜之余,也不能忽视变革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有的教师动辄就小组讨论,学生理解五花八门,教师还一味地表扬;课堂画面太...(展开)

教师

 《道德经》讲义(第四讲)

《道德经》讲义(第四讲)教学内容:解读《道德经》第8至10章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领诵、朗读;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