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中学会提问比学会回答问题更重要

问题比答案重要

问题与答案二者的关系上,存在着各种繁多的解释,对于二者的态度不同的个体也是大不相同,教育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提问而不是被动的回答问题

我一直认为问题比答案重要,因为问题需求的是建构和暴露,而答案则是回应,许多答案的准确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甚至从正确的变成错误的答案,任何答案都需要在发展的世界之中进行新的评估。

当然,问题也要随着时间而更新,就像错误的答案一样,也可能存在不好的问题。对坏问题的讽刺在于,它们可能比好问题更难回答。

提问才是学习的艺术,学会问问题是理解知识的最好证据,能够问问题远远超过仅仅在一个正确答案的结果中徘徊的学习结果。

那么是什么让问题变得糟糕呢?这取决于你认为一个问题应该“做什么”。

产生一个漂亮的答案?让学生从新考虑?还是便于评估理解?这仿佛都有道理,一个好的问题是能够达到这一切的。

但是一个不好的问题呢?可能会导致思维的停止、僵持甚至偏离思维的轨道。

简单的来说,不好的问题就是令人困惑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好的问题不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而是让学生们不会碰到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困惑并不等于挑战。一个有挑战的学习者和一个充满困惑的学习者是不一样的。

糟糕的问题可能会严厉地迫使学习者思考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综合分析、评估分析、关联分析,但仍然是糟糕的。

什么是不好的问题

通常我们判断一个好的问题和不好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看问题有没有错误,语法是否通顺合理,有没有不必要的陈述,能不能达到想要询问的内容目的。

但是,一个不好的问题最应该注意的就是鼓励学生猜测老师的想法,真正好的提问应当是扩散的,为了印证老师提问的出发点。这一点可能或有诸多的不同意,首先在我们的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之中,提问本来就是一种考察的方式,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是一种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再把问题限定到和需要死记硬背的教学内容无关的提问之中来。我认为只要不是强制要求记忆和规范的内容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在促进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之中,只有不预设答案的进行思考,学生的头脑主动性实际上才得到了发挥。

正如保罗·弗莱雷提倡解放教育学一样,教育中的压迫与被压迫是什么,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具有压迫性的权威,学生仿佛是课程中的受压迫着,没有主体性的自由,解放的教育学实际上就是呼唤被制度异化了的教师和被压迫的学生重新找回各自的自由与价值,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倾听的,通过对话来促进思考与交流。

一个好的问题也应该如此,不应该让学生试图进入提问者的思想,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回答问题尽量不要依赖或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元认知,而是从问题本身来回答。

提问是散发着教育的光辉

提问比起回答问题来说,更有学习的成就感,提供一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体验。提问实际上比读过的、画过的和写过的东西都让人费脑,提问者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全局进行思考,实际上提问的痛苦远远大于回答问题的痛苦。提问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提问的知识印象,进行一种知识的模拟,和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交流,充分利用头脑中原有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或者局限。

更重要的是提问的过程实际上发挥着学生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提问与回答环节中,提问者具有天然的主动优势,提问者更像是这场对话的主人,一场提问的训练可能会让学生找寻找到自己作为教育的主体,发现在知识的阵地中,自己也可以成为掌控者,这会给与会提问的学生极大的信心。

问题是好奇心的探索,也是指向其他知识的链接。提问让人产生好奇心,当自身的知识无法驾驭提问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学习其它更广发知识的急迫感,并且当在提问中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精髓的时候,甚至会带来哲学层面的思考,试想一下,再从元认知的角度去追寻一下,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

提问让学生走向深刻。回答问题并不需要多大程度的思考,问题的回答甚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了更好的回答问题,也容易追寻问题的简单回答,也难以造成深刻的印象。提问的环节是思考的环节,人都需要思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怎么发挥,只有不断地思考才会产生创造力的思维。我们经常都在说应试教育实际上损害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各种标准答案之间构成了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网络,教学需要学生主动的提问,比起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要好一百倍。但是人数众多的班级和繁重的学习压力焉有这种提问的自由,也就很少有思考的自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提问  提问词条  回答  回答词条  学会  学会词条  重要  重要词条  中学  中学词条  
教师

 教育之“根”

我们的教育,在经过所谓的现代教育以后……在上个世纪,引进了现代教育,而把中国传统技能的独特的教育给一刀切的斩掉了!    ...(展开)

教师

 教育的智慧

 ■灌篮高手  在我的办公桌上平放着一本湖蓝色的书本,书本长不过二十五厘米,宽也只十二三厘米,呈长方形。但在长方形的封面上横书着:“教育的智慧”这五个大字,时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