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衡中同卷)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

(衡中同卷)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洋政策是国家以海外国家关系、海上贸易为对象制定的政策。海洋政策的制定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首先就是国家安全利益。维护国家的统治区域安全,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对统治者来说无疑是首要的、根本的利益。同时,国家对于海上安全利益的追求,不仅是为了海上的安宁,也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国家统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家对政治利益的追求,是与经济利益相互联系的;而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其意义不仅在于国家的经济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长,国家的安全和政治制度的巩固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自宋元以来,官方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已呈现出越来越严密的特点,元朝“官本船”制度的出现,“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造船给本,令人商贩,官有其利七,商有其三”,显示出官方直接参与海外贸易的趋向。明朝国家直接垄断海上贸易,实行朝贡贸易与海禁相结合的海洋政策,通过大规模国家航海行为——郑和七下印度洋,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阶段,以强盛的国力为后盾,维护了南海至印度洋区域的海上秩序;而同时严禁私人出洋从事海上贸易。《大明律》中“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货物、船车并入官。”这样,民间海商实际上只能从属于官方朝贡贸易,通过朝贡贸易中的互市交易进行商贸活动,无法发挥其主动的作用。民间的私人贸易互市,这也就是在以往研究中常被忽略的明朝官方管理下的民间海上贸易部分。事实上,朝贡贸易本身也包含着一定的民间海商的对外贸易,原因在于有贡就有市。明人王圻曾言:“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互市。”

    明朝把朝贡和贸易,或者说把外交和通商完全合二为一,形成了其海外贸易政策的鲜明特征,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国家全面垄断海上事务。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的制定,遂使民间海商完全退居到从属官方朝贡贸易的地位。

    从全球史的视野来看,全球化始自海上,不能只是强调西方海上作为,而忽视了17世纪是中国海上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西方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中国的海商集团。在全球化开端的时候,中国海商适应全球海上发展大势,是海洋上的佼佼者,成为维护海上秩序的主体,更在海上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万明《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七下印度洋是国家行为,其政治意义是维护了南海至印度洋区域的海上秩序。

  B.《大明律》对私人从事海上贸易做出了规定,视情节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处罚措施。

  C.“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指朝贡贸易本身带有互通有无的互市贸易性质。

  D.外交和通商的关系即朝贡和贸易的关系,明朝将其合二为一,特色鲜明,影响重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从理论高度论述了海洋政策的制定对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B.文章结尾作者从全球史的高度阐明了中国17世纪海上贸易的地位和历史性贡献。

  C.文章第二段通过元朝与明朝的对比,强调了明朝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严密苛刻的特点。

  D.文章运用典型事例,并多处援引文献资料,使论述有理有据、明晰具体,更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相较,前者更重要,没有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也就难以保障。

  B.明朝的朝贡贸易属于官方行为,它为民间海商提供了便利,但又限制了其主动性。

  C.明朝的海禁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这种国家垄断海上事务的做法弊大于利。

  D.作者认为那种西方国家在全球化发端于海上起到了巨大作用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沉  香

鲍尔吉·原野

    在海南,我见到了沉香树。外观上,沉香树并不比其他热带树木更奇特,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人堆里并不扎眼一样。沉香树不会如椰子树高耸入云,也不会如木棉树开花热烈,(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如果没有发现树木伤口的结痂,如果没人去烧这块木片似的结痂,世上就没人知道沉香

    是什么人会想到烧一下沉香树伤口的结痂?为什么是烧呢?他可能把热带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烧过,嗅一嗅哪个香。即便被毒树熏至昏厥仍在烧,直至找到沉香。开始,这个李时珍式的奇人并未以烧树为己任,他先把所有草木的根、茎、叶尝一遍,对治他身上的奇疴无效而有忿,他愤怒地把它们一祥一样扔进火里,烧到沉香树时,香来了。

    物不在乎被发现,它们有自己的灵魂,附着于大自然之中。芳香、甜蜜、坚实、笔直是植物们现世的荣耀,只有沉香木有来生,而它的来生被人窥破,竞在伤痂里。沉香树朴素。树干显得圆拙一些,看不到香樟树的富贵气派。它的叶子普通,四五月份开出的花朵微红带紫,也没什么香气。它就这样长着,像集市上的海南农夫一样普通。谁也没想到沉香生在这样的树上。树,遭雷劈蛇咬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又在真菌的干预下结成沉香,被人类誉为“聚日月之精华”的珍品。

    点燃沉香,开始没察觉它汇聚了怎样的日月精华,香烧尽了,也没觉出来日月精华在哪里。我燃香喜欢观烟。这支细细的沉香斜插在白米粒上,它的躯体在烟的舞蹈中消失。沉香不是香水,无须用鼻子探究它。沉香的神秘首先在烟雾的形态里。沉香的烟似比其他香更细腻,人的视网膜观烟雾实在很粗陋,只见到烟的线条而见不到烟的颗粒。如果用超微摄像机拍下来慢放,其图像应该是一颗颗圆珠排列而出,色彩不灰,由红变为白,在热力中滚滚上升。但我们只长了人的眼睛,就用人的眼睛对付看烟吧。人眼看烟雾,可看出其艺术性,由此想到怀素、张旭。烟雾在上升中转折,人却说不出线条从哪个地方转折,正琢磨,转折的线条又转折了,与草书笔势相同。沉香的烟势挺拔。我拿出另一种香点燃对比,后者雾气疲软,爱分叉,跟营养不良而头发分叉的意思差不多。

    我把沉香放在主卧室铁红色的墙壁前观赏。香的烟气像一支马蹄莲,笔直地拔上去,在高高的地方分开。它上升的样子十分沉静,烟柱保持同样的精细,仿佛上方有一个东西吸着它们一样。烟气散开时便淡了,如一朵花的影子。烟的花朵开放后,依然不忍离开,有流连,似回头观望。看烟气动摇,人却感觉非常静。或言之,你不觉得它动,它却在动,幡不动风动;如站桩时所说“静极生动”。观其他事物的动——鸽群飞翔、溪水湍流,均生不出静态感。唯观香,愈看其动愈觉其静。动和静真是不好言说的东西,它们会在一些地方重合。

    地球据说是动的,但我们觉不出。白云显然是在动的——我小时候见过的那朵白云早已不见了——但我们抬头看云,云并不动。人低头系鞋带的工夫,云没了,投入另一朵云的怀抱。远看大河未流,如一面镜子,进河方知漩涡奔涌,我在黑龙江差点儿溺毙,即被漩涡拖住了腿。人看了一辈子的东西,看到的多是假象。人所乐所悲者,也因为把假象当成了真相。

    练功的人,如京剧之盖叫天,书法之怀素,战将如曾国藩都爱观香静坐。(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

    观香实为观沉香木早年的痛。这世上,谁的伤疤被人燃烧?谁的痛苦散发香气?谁的血泪价值不菲?谁的回忆化为青烟?唯有沉香。所有名贵香水都有沉香的成分,它保持着香气的沉稳。沉稳是向下的力量,正如沉静也是一股大力量。

    我观香时很小心,这是一些伤口,伤口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香雾。我一点点嗅这些香气,树木当年的痛苦和血泪变成了这样一种香味,似有若无,些许药性,像一个人憋了十年的痛苦经历突然不想说了。有些经历大痛的人会变得空灵,沉香之香即空灵。人类常常忍不住述说自己的痛苦。人说出苦痛相当于把伤口又豁深了,永远结不成一个痂。沉香沉默,它用分泌液里的芳香安慰自己。它懂得怎么爱自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香树朴素而又普通,从自然的角度看,沉香是在沉香树遭雷劈蛇咬受伤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然后在真菌的作用下形成的痂。

  B.文章考证了沉香经燃烧散发香气的由来,那个李时珍式的人物为了治病歪打正着地发现了沉香之香,这件事情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真切。

  C.文章用大量的文字描写观沉香之烟,作者一方面借自己的观察表现出它的特异形态,一方面借沉香之烟的动静变化暗含着对生命形态的感悟。

  D.文章以沉香为线索,将作者对沉香的观察、理解、联想和感悟串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文章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味深长。

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6分)

  (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3分)

  (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3分)

6.文章以“沉香”为题,却为什么写椰子树、木棉树、香樟树,还写了怀素、张旭、盖叫天、曾国藩等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集中资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优先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并加强煤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行为。燃气壁挂炉能效不得低于2级水平。

    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并实施工作方案。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鼓励推进蓄热式等电供暖。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材料二:

    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都是民生工程,两个民生都要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将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措施予以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在技术路线上,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不局限于“煤改气”,减轻气源保障压力。为防止出现“气荒”,强调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为确保取暖民生,明确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并强调“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老百姓用得上。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老百姓用得起。

    (摘编自《专家解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材料三:

    《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四个四”:突出四个重点、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实现四个明显。其中,“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等领域。

    计划更加突出精准施策。重点防控区域的调整,综合考虑了当前各地PM2.5的浓度水平,京津冀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仍是当前我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是PM2.5浓度第二高的区域,同时是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PM2.5浓度已经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把这三个区域作为重点区域,有利于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资源,解决污染相对突出的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中各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倒逼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既要坚定不移打好攻坚战,又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摘编自《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实现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B.清洁取暖不能一刀切地进行“煤改气”,但“煤改气”仍然是清洁取暖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必须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

  C.“四个重点”分别涉及污染因子、污染区域、污染季节及污染行业和领域,其中污染行业和领域事关斩断污染源,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须加大治理力度。

  D.在重点污染区域中,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最高,汾渭平原次之,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的PM2.5浓度紧随其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三则材料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污染程度较重,应该重点治理,治理了这些地区的污染,也就意味着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B.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但也应该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必须“煤改气”“煤改电”或“煤改热”,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洁净煤。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思路既细密又清晰,但必须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方案,确定相关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D.清洁取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其中政策支持层面是指中央财政要扩大支持试点范围,制定合理价格,目的是让百姓用得起。

9.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万徹,雍州咸阳人。万徹少与兄万均随父在幽州,俱以武略为罗艺所亲待。寻与艺归附高祖。及太宗平刘黑闼,引万均为右二护军,恩顾甚至。隐太子建成又引万徹置于左右。建成被诛,万徹率宫兵战于玄武门,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及枭建成首示之,万徹与数十骑亡于终南山。太宗累遣使谕意,万徹释仗而来。太宗以其忠于所事,不之罪也。万徹寻丁母忧解职,俄起为右卫将军,出为蒲州刺史。会薛延陀率回纥、同罗之众渡碛,南击李思摩,万徹副李勣援之。与虏相遇,率数百骑为先锋,击其阵后,骑皆散,贼顾见,遂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十八年,授左卫将军,尚丹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太宗从容谓从臣曰:“当今名将,唯李勣、道宗、万徹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徹非大胜,即大败。”太宗尝召司徒长孙无忌等十余人宴于丹霄殿,各赐以貘皮,万徹预焉。太宗意在赐万徹,而误呼万均,因怆然曰:“万均朕之勋旧,不幸早亡,不觉呼名,岂其魂灵欲朕之赐也?”因令取貘皮,呼万均以同赐而焚之于前,侍坐者无不感叹。二十二年,万徹又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甲士三万自莱州泛海伐高丽,入鸭绿水,百余里至泊沟城,高丽震惧,多弃城而遁。万徹在军,仗气凌物,人或奏之。及谒见,太宗谓曰:“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因取书焚之。寻为副将裴行方言其怨望。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徹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B.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C.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D.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太子,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玄武门事变遇害,李世民追谥曰“隐”。

    B.尚丹阳公主,娶帝王之女为妻或帝王之女出嫁谓“尚”,有时也用于贵族之女出嫁。

    C.长孙无忌,“长孙”为复姓,在我国姓氏中,“诸葛”“欧阳”“东方”等均为复姓。

    D.高丽,即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政权,首都开京,由王建所立,曾为元朝附属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万徹胸藏武略,因而得到亲待。他和哥哥万均跟着父亲在幽州的时候,凭着武略被罗艺亲近优待;后来他又被隐太子李建成安排在身边任职。

    B.薛万徹忠心侍主,但能认清形势。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率兵想攻入秦王府,李建成被杀,他逃到终南山隐居,李世民请他出山,他扔掉木杖而来。

    C.薛万徹打仗勇猛,颇得太宗欣赏。他率领几百名骑兵作为先锋,袭击薛延陀的后方,并乘胜追击,斩获颇丰,唐太宗对他善于打大胜仗颇为赞赏。

    D.薛万徹性情傲慢,心中不满朝廷。他在军队中不能宽厚地对待属下,曾经被人参奏,而唐太宗并没有治他的罪;但最后他因对朝廷不满而身败名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均朕之勋旧,不幸早亡,不觉呼名,岂其魂灵欲朕之赐也?(5分)

    (2)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陈诗,完成14-15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  铿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①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鸟城闉②。

    【注释】①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此处指荡浆(鼓枻)之声。②闉(yn):古时城门外层的曲城,这里指城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然”表明诗人明知确实已赶不上送行,但他还是来到江津长望以送。

    B.第四句写帆势与云相接,暗示船已走远,也表明诗人立于江津时间之长。

    C.“空余鸟”比喻江津只剩下了自己,孤单之意、惆怅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D.尾联以江汉与城门相距远,写诗人与友人相距远,形象生动,写法别致。

15.诗的前四句与五至八句,对诗人形象的刻画.侧重点各是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在自我标榜之后,以反问语气做出了“   ”的结论,而庄子在用生活常理论述一番后,也以反问语气质问:“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    ,    ”,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了。

    (3)韩愈在《师说》中两次提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第一次说他们“   ”,意在与士大夫以从师为耻形成对照;第二次说他们不被士大夫看重,可士大夫们的智慧比不上他们,最后以反问语气感叹道:“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那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古画会唱歌”则更进一步,古典雅致的歌词、    的曲调将千年古画青山绿水的场景烘托、渲染得    。这种新形式让现代人不仅用眼睛来欣赏古画的“静美”,也用耳朵来聆听古画的旋律,更用心体会诗情画意的韵味,通过创新的艺术通感形式,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千里江山图》可谓   ,这幅千古名画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让不少人    。从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正因如此,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如今的“古画会唱歌”,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借助高大上的科技手段,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变得更“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B.与其说此前能够让国宝开口说话使得《国家宝藏》热播

    C.如果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D.与其说此前大热的《国家宝藏》让国宝能够开口说话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  栩栩如生  尽人皆知  魂牵梦萦

    B.珠圆玉润  栩栩如生  妇孺皆知  魂牵梦萦

    C.行云流水  惟妙惟肖  妇孺皆知  朝思暮想

    D.珠圆玉润  惟妙惟肖  尽人皆知  朝思暮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B.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和开掘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C.古画要变得拉近人们的距离、更有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D.古画要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的渠道和深度,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20.下面是一封信的片段,请指出并修改其中的标点错误以及不简明、不得体之处。(5分)

    大学毕业时,是立刻参加工作?还是考研究生?我十分迷茫。是您在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指点迷津,让我明确了方向,在此,我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我的老师!如果您有借重我的地方,作为您的高足,我一定鼎力相助。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话题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

    攀旗帜,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旗帜的高举飘扬,就没有中华民族的阔步句前。

    ①聚民心,                        

    ②育新人,                       

    ③兴文化,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江西东华理工大学92岁的退休教授宋金如,退休三十年来,仍坚持到实验室做实验,研究她一生挚爱的化学课题,给学生们传业授课。

    图二: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女引航员卢萍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首批18名航海专业女大学生之一,不仅是长江流域首位女性引航员,也是全国2300多名引航员中唯一的女性。航运相关的工作几乎被男性包揽,“作为一名女引航员,我觉得这是一份值得坚守的幸运”。2018年36岁的卢萍说。

    图三:贵州省麻江县龙山镇孟江村村支书罗红九是一名“90后”,当上村支书后,她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发展经济,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

    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与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种属关系错位,“外交和通商的关系即朝贡和贸易的关系”,应为“朝贡和贸易的关系即外交和通商的关系”。

2.C【解析】原文中元朝与明朝不存在对比关系,作者是按朝代先后论述他们各自的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从而证明了“自宋元以来,官方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已呈现出越来越严密的特点”的观点。

3.A【解析】B项,明朝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国家垄断,它对民间海商进行了控制,很难说是提供便利;C项,“弊大于利”文中没有明说;D项,“……极其荒谬的”不符合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没有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只是强调不能抹杀中国17世纪海上贸易的地位和历史性贡献。

4.B【解析】“考证”说法错误,文章写发现沉香之香的情形,带有想象色彩,并非考证,目的应是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5.(1)沉香此生普通却酝酿着来生的升华。(2)沉香之烟,静观细思,会有非同一般的感受,蕴含着生命的辩证法。

6.①写椰子树、木棉树、香樟树,意在与沉香树形成对比、反衬,突出沉香树的质朴与普通。②体现静坐观烟能带给人多方面的人生启迪。③广泛联想,丰富了散文内容,行文开合自如,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每点2分)

7.B【解析】“‘煤改气’……方式”无中生有,原文为:“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清洁取暖方式”。

8.A【解析】“治理了这些地区的污染,也就意味着打赢了蓝天保卫战”以偏概全。

9.①相同点:两则材料都是就“北方冬季清洁取暖”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分析的。(2分)不同点:①材料一是从国家政策角度制定“北方冬季清洁取暖”的措施与办法;材料

  二是从专家解读的角度对“北方冬季清洁取暖”的问题进行解释与分析。②材料一侧重谈“煤改电”,材料二侧重谈“煤改气”。(每点2分)

10.C【解析】原文标点为:“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徹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11.B【解析】“帝王之女出嫁”“有时也用于贵族之女出嫁”均不正确,“尚”是指娶帝王之女为妻。

12.B【解析】“隐居终南山”错,他逃到终南山是为了避祸,“扔下木杖”错,文中“释仗”的意思是放下兵器,意谓归顺,不再反抗。

13.(1)万均是我的有功勋的旧臣,不幸早逝,不自觉地喊出他的名字,难道是他的灵魂想让我赏赐他吗?(判断句、“勋旧”“不觉”“欲朕之赐”各1分,句意1分)

  (2)上奏章的人说你与众将不和,我记着你的功劳,舍弃你的过错,不治你的罪。(“论”“不协”“录功”“罪”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薛万徹,是雍州咸阳人。薛万徹年少时和哥哥万均跟着父亲在幽州,都凭着军事谋略被罗艺亲近优待。不久薛万徹同罗艺归附唐高祖。等到唐太宗平定刘黑闼,唐太宗召见并任用万均担任右二护军,对他非常关心照顾。后来隐太子李建成又将万徹安排在自己的身边,李建成被杀时,万徹率领宫里的侍卫在玄武门作战,击鼓呐喊想要攻入秦府,秦府将士非常害怕。等到李建成被袅首示众,万徹与几十名骑兵逃到终南山。唐太宗多次派使者告谕旨意,万徹放下兵器前来投奔,唐太宗认为他忠于其主,没有治他的罪。万徹不久遇到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没过多久被起用担任右卫将军,出京担任蒲州刺史。恰逢薛延陀率领回纥、同罗的军队渡过水滩,向南攻打李恩摩,万徹辅佐李勣前往援救。与敌人相遇,率领几百骑兵作先锋,攻击敌人的后阵,他的骑兵都散开,敌人回头看到,于是溃败。万徹追击奔跑几十里,斩杀敌人三千多,缴获战马一万五千匹。贞观十八年,被任命为左卫将军,娶丹阳公主为妻,被授官驸马都尉。唐太宗不慌不忙地对旁边的大臣说:“当今名将,只有李勣、道宗、万徹三人罢了。李勣、道宗不能打大胜仗,也不会打大败仗;万徹不是打大胜仗,就是打大败仗。”唐太宗曾召集司徒长孙无忌等十几人在丹霄殿宴饮,各用貘皮赏赐,万微参加了宴会。唐太宗心里想着赏赐万徼,可嘴上误喊成万均,于是悲伤地说:“万均是我的有功勋的旧臣,不幸早逝,不自觉地喊出他的名字,难道是他的灵魂想让我赏赐他吗?”于是让人拿来貘皮,喊着万均的名字同样赏赐,然后在众人面前焚烧了貘皮,陪侍的大臣没有不感慨的。二十二年,万徼又担任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万士兵从莱州出发在海上攻打高丽,进入鸭绿江,行军一百多里,到泊沟城,高丽非常恐惧,大多丢弃城池逃跑。万徼在军中,盛气凌人,有人上奏弹劾他。等到万徼入宫觐见,唐太宗对他说:“上奏章的人说你与众将不和,我记着你的功劳,舍弃你的过错,不治你的罪。”于是拿过奏章烧掉。不久万徼被副将裴行方告发,说他对朝廷心怀不满。于是朝廷核实情况,万徼理屈词穷,英国公李勣进谏说:“万徼论职务是将军,论亲戚关系是皇上的女婿,说对朝廷不满的话,罪不容诛。”于是除去官名,流放边境,正赶上大赦,得以返回。

14.C【解析】“空余鸟”不是比喻,而是诗人所见之实景。

15.前四句侧重于写诗人的行为动作,描绘出了一个伫立在河津,长望友人船帆远去、听着桨声渐渐消失的诗人形象。(3分)五至八句侧重于写诗人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泊处鸟飞、离亭空空、寒叶凋零、钓者收竿的孤独、凄凉景象,饱含了诗人送友人不及而产生的伤感。(3分)

16.(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3)不耻相师  其可怪也欤

17.C【解析】下文不再谈“热播”,而谈艺术创新形式,排除A项;从与“那么”的呼应来看,“如果”更恰当,排除B、D两项。

18.A【解析】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刻画、雕塑和扮演等)非常逼真。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妇孺皆知: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

19.B【解析】原句残缺介词“与”,“拓展”和“深度”搭配不当。A项,仍然残缺介词“与”;C项,仍然残缺介词“与”,且又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D项,仍然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

20.①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②“非常重要的”多余,删除;③“借重”改为“需要”;④“高足”改为“学生”;⑤“鼎力”改为“大力”。(每处1分)

21.①民心关乎信仰,精神产生力量。没有民心的凝聚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②新人影响未来,信念筑牢根基。没有新人的成长担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③文化决定国运,发展产生活力。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立意指导】

    三张图片和文字材料反映的都是现实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图一表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敬业、坚守、热爱事业的精神。图二表现了“80后”的坚守、担当、勇敢的精神。图三表现了“90后”的奉献、进取精神和对事业的追求及梦想。参考立意:①爱岗敬业,奉献人生。②坚守成就人生。

 

文章转自: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2019年调研卷·普通高等学  调研  调研词条  高等  高等词条  普通  普通词条  2019  2019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