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杂文作品《根雕》命中全国统一高考“话题作...

根雕(不同的遭遇和用途)

纪广洋

   我去参观一个在本地颇有名气的工艺师的根雕展览,在琳琅满目、微妙微肖的各式各样的根雕展台前,我留恋忘返、惊叹不已,并决定去拜见这位技艺精湛的工艺师。

    当我问他是如何不辞辛苦寻找到这么多的奇特树根,然后又如何慧眼独具地将它们一一赋予动感的形象和艺术灵魂时。他哈哈的笑了一阵,非常爽快地对我说:“什么辛苦?什么慧眼?这纯粹是一种巧合,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种特别幸运的妙手偶得。”

    经悉心交谈了解到,他原是一位专长于制作玻璃匾的工艺师,对根雕只是一知半解,更没有具体的根雕作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他到微山湖西畔老牛湾河汊的一个河心小岛上游玩,见一位老渔民正在挥斧劈柴,在老渔民的身后还有一大堆尚未劈碎的奇形怪状的老树根。他的眼睛不免为之一亮——在这成堆打摞的木柴中,有不少树根无需雕饰,已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人)物的形象,具有浑然天成的妙趣。他在那堆树根前蹲下身的瞬间,已为几个树根默默地拟好了名字,像“狐仙”、“海豹顶球”、“李白醉酒”等等。

    原来,老渔民的这些树根,都是那些生长在小岛四周的柳树、榆树的根,它们在夏季里被鼓涨的水浪冲荡得裸露在水中,而到了冬季湖水落浅或干涸时,它们便成了老渔民的斧下客。在我们的工艺师到来之前,不知有多少“狐仙”、“海豹”早已化作了老渔民锅底的灰烬。

    当天,工艺师用去自己近两个月的工资,全部买下老渔民现有的树根(还约好以后再来买),并租船租车将它们运到自己的家里、屋里。几个月后,工艺师成了根艺师,并一举成名。

    由此,我不免感叹,同是树根,有的被老渔民劈了烧了,而有的则遇上了工艺师,摇身一变,成了工艺珍品。并联想到,同是钢铁,有的做成粪勺灰耙,有的则用来制造飞机和飞船……

  无论人和事物,不同的遭遇和用途,便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和命运。(发表于《杂文报》2003年9月16日、《思维与智慧》2004年第1期,命中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天津)语文试题“话题作文”,后被《最受中学生喜爱的作家美文》等书刊收录,《语文报》初二版2008年9月1日头版“作家新视窗”栏目再次推介)

■创作感言:这篇杂文或说小散文,也是我自身真实经历的写照、思考和抒发。我父亲是根雕爱好者,我的书橱上,十几年来一直摆放着一个名为“狐仙”的根雕,就是他老人家的“妙手偶得”。我也是根雕爱好者,从小就经常去河岸上和沟渠边扒树根,我早年的一些根雕作品,如“海豹顶球”等,一直被我的老邻居、老朋友纪玉环等人收藏。我的可谓“发小”的好朋友陈军,也是根雕爱好者,他在当书记做局长的繁忙岁月里,一直恪守着对根艺的探索和追求……因此,我对“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样的论述深信不疑且领会深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根雕  根雕词条  杂文  杂文词条  命中  命中词条  统一  统一词条  话题  话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