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市场需求文档MRD:Taste China美食APP

本产品是一款利用智能翻译,帮助外国人解决在华饮食痛点,并且全面体验中华美食的APP。

第一次将在校作品系统地整理发布,希望得到大家的建议。

一、文档说明

产品:Taste China(APP)

创建日期:2019年7月21日

创建人:靳雨菡

联系方式:3115890439@qq.com

部门职位:产品经理小白

二、产品背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也成为了旅行、留学、生活的一大热门目的地。并且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美食”在世界各国的名气愈加旺盛。体验“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外国人来华必不可少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由于点菜过程中沟通交流的困难,不同国家的饮食习俗多样,加之中国菜肴制作过程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程式,给来华外国人享受中国美食以及自己动手制作中国美食造成了诸多困难。

目前来华外国人在享受中国美食时存在如下问题:

与服务员沟通不方便,点菜过程困难重重。

中国菜谱少有英文翻译,菜名又比较复杂,难以理解菜品的内容。

一些原材料自己未尝试过,不知道味道如何是否能接受。

自己有特殊的饮食习俗,不知道这道菜是否符合要求。

中国菜肴制作过程没有固定程式,难以记忆,学习困难。

对制作中国菜很有兴趣,但是苦于没有厨具和专业的指导。

Taste China 美食APP正是针对这些痛点,尝试为外国人在华享用多样丰富的中华美食提供方便,同时提供制作中国菜的指导,深层次体验中国美食文化。

三、市场说明

本产品的目标市场是智能翻译应用市场和菜谱类应用市场。

3.1 市场概述

3.1.1 全球智能翻译类应用市场概述

全球翻译行业在2012年的市场总量达到335亿美元,在2018年预计将达到370亿美元。在2010年到2020年间,翻译行业预计将增长42%。获得如此大的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机器翻译和其余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快速发展。

来源——《What is The Size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由于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的翻译技术已足够浏览网页、普通书籍和日常生活使用,但是在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中,例如税务文档等需要较高精确度的领域需要实现无差错的翻译,此时经常采用应用程序进行初步的翻译,然后由人工翻译进行优化。

目前全球的翻译服务市场已经根据应用、运营、服务的类型进行了细分,在翻译应用的市场上,已经基本分为汽车、政府、医疗保健、IT和电信等领域。

在饮食类应用的领域,目前已有可对菜单进行识别翻译的应用程序,例如waygo、有道实景翻译等。但是数量相对其余领域比较少,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3.1.2 全球菜谱类应用市场概述

根据近期的一项调研,每四位IOS用户就有一位对烹饪感兴趣,年龄阶段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根据全球手机应用的整体调研,截至2018年智能手机应用的全部人数有15亿人,由此推算出,全球目前最多存在3.7亿使用菜谱的用户。

根据调研,中国2011年入境外国人数超过2700万人次,常住外国人数接近6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在2018年将有近5200万人来华。这些用户都可有机会成为本产品的潜在用户。并且由于中国菜肴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知名度,以及中国餐馆普遍存在:外文服务普及程度不高、缺少外文菜单等现象,使用中国菜识别和制作指导的需求比较急迫,市场十分广阔。

来源——《How Cooking Apps Are Revolutionizing The Cooking Industry》

目前各国的菜谱类应用大部分是针对本国菜式开发的,针对其余国家的菜谱占有很少比例。其余国家的菜式也都根据自己国家的口味习惯进行了一定调整,这就造成了菜品制作普遍不够正宗的问题。

菜谱的功能方面,在获得大量使用人群的基础上,菜谱的使用场景和功能也进一步丰富。例如社交分享、在线购买所有配料等。

3.2 市场特征

智能翻译市场广阔,增长迅速:智能翻译领域作为目前前沿科技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正在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正在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菜单翻译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空间广阔:由于翻译对象的特殊性,目前直接针对菜单翻译的工具少之又少,发展空间广阔。还未出现行业龙头。

对产品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契合场景要求:由于中国菜具有:菜名多变、做菜方式不固定等特点,菜谱翻译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需要从中提取关键词翻译,甚至对于一些极为特殊的菜名(例如:佛跳墙、蚂蚁上树等)需要借助人工翻译。

3.3 小结

目前菜谱智能翻译市场广阔,竞争对手很少,正是进入市场快速发展的好时机。

有来华菜谱翻译需求的用户市场比较广阔,痛点明显,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对做菜感兴趣、需要使用的外国人群数量较大,市场广阔。

可以真正为外国来客解决困难,将会受到欢迎。

考虑到如今生活便捷性的高要求,一站式购买原料的功能受到欢迎,可以考虑加入。

为满足社交需求,形成持续不断的内容生成机制,需要加入评论和分享功能。

四、用户说明

4.1 目标用户及特征

18~40岁之间的在华外国人群体:用户大致分为来华旅行、在华留学和长期定居三种。18~25岁的较为年轻的群体占大部分。

中国美食和文化有兴趣:期待品尝中国美食,了解中国美食文化。

探究欲望较强:喜欢探究正宗中国食物。

有自己做中国菜,研究中国美食的兴趣和需要。

4.2 用户画像

Lucy,20岁,在华留学生,常在食堂饮食。

因为食堂无法做到一对一式点菜服务,并且人多喧闹、需要快速点菜,给点菜造成很大困难。

学校常会组织参加制作中国菜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中国菜需求。

Windy,25岁,来华游客,在餐馆品尝传统中国美食。

小餐馆的英文普及程度差,和服务员交流存在诸多困难。

针对没见过的菜品,希望了解详细信息以及其他游客对其的评价,再决定是否点菜。

分享和评论的欲望强,想把自己的美食之旅分享给好友。

想尝试新鲜,想吃到正宗美食。

Anna,36岁,在华常住居民,自己在家做饭/和同事外出吃饭。

经常品尝中国美食,也存在自己制作的需求。

追求性价比。

生活繁忙,需要菜品的一键购买和配送服务。

4.3 使用场景

Lucy是昨天刚来到北京留学的印尼学生,基本不会说中文,不喜欢吃辣。她在食堂就餐时发现自己看不出菜的原料是什么,和打饭大妈无法交流,很耽误后面同学的时间。

她于是退到一边,打开Taste China APP,将今日菜单扫描了一遍,将自己喜欢的菜名展示给大妈,并且用“快速交流”功能询问大妈“这个是辣的吗?”,这样她成功挑选出两道适合自己的菜。并且将这两道菜收藏,琢磨着以后轰趴的时候可以让中国同学教自己做这道菜。

Windy将在西安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由行,好好品尝下传说中的中国传统美食。她来到回民街,发现美食遍地!但是这里的小商贩不会说英文,自己更是看不懂那些奇怪的菜名。

她打开Taste China APP,逐个扫描菜名,并且观看他人的评价,考察自己是否适合吃。最后她来到一家小店点了羊肉泡馍,向服务员用“快速点菜交流”功能确认“里面没有我会过敏的花生”后,一边观看其他用户吃羊肉泡馍的经验,一边开心的吃了起来。

Anna和自己的老公孩子在中国生活已有两年了,她平时自己做饭吃,和同事外出吃饭时遇到十分美味的菜时,她就会用Taste China APP搜索一下这道菜的名字,并收藏起来,回家试着做给家人吃。

她对传统中国菜谱中“适量”的感觉总是拿捏不准确,但是这款APP中使用的是自己习惯的定量方式,还有视频教程,这令做菜简单了很多。她因为工作繁忙,平时会在看好菜品后,在APP中直接下单所有材料并配送到家中。

4.4 用户需求

通过对用户特点和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的用户需求:

菜单识别

快速交流

分享

菜谱功能

购买材料

分享做菜成果

活动宣传

中国饮食文化宣传

产品内部需求:

原始资源录入

资源更新和补缺

用户管理和营销

数据统计和分析

用户反馈信息收集

算法的调整优化

商品购买的供应链操作

针对上述用户画像,对这些功能进行分类,以便更有侧重点的展开分析和设计:

五、竞品分析

5.1 竞品选择

本产品的竞品大致可以分为“智能菜单识别类APP”和“中国菜谱类APP”两类。由于用户为外国人,因此竞品均来自在外国网站中调研得到的APP。

其中,在“智能菜单识别类APP”中,以“菜单识别”或“菜单翻译”为关键词,在谷歌搜索中查看了一些境外旅行APP推荐文章。综合得到推荐次数较多的APP:以多种语言和准确的结果著称的谷歌翻译,以及专门针对亚洲菜谱识别的waygo。

在“中国菜谱类APP”中,方式类似,以“制作中国菜”为关键词,综合得到如下两款专门针对中国菜制作的APP:Chinese Recipes和Chinese Food。

5.2 菜单翻译类APP战略定位分析

5.3 菜谱翻译类APP产品结构

(1) 谷歌翻译

时间:2019年2月5日

版本:5.26.0(当前最新版本)

分析:谷歌翻译的功能分布比较平均,在各种输入方式中都配有十分完备的配套功能。这些功能都各有优势和其适合的使用场景,需要详细研究针对即时性强、沟通不便的菜谱翻译场景下,更适合选用什么样的场景。

(2) Waygo

时间:2019年2月5日

版本:6.17

分析:不管是功能的细致程度还是功能体验的考量上都比较细致和友好。非常契合菜谱场景的单行识别和短小文字的识别。

在识别结果上,明显向“菜谱”靠拢(例如一些识别模糊的字,会自动向食品类词汇翻译靠拢),考虑到产品的场景差异性,这也是Taste China需要努力的方向。

进入以后直接开始扫描,在即时性上略胜一筹。

5.4 菜谱翻译类APP差异化分析

(1) 区别

分析一:两款APP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功能大而全和功能小而精的对比。

谷歌翻译注重多种的语言之间的对应翻译,并且具有语言字典,实景覆盖翻译,手写输入等等多种强大的功能,不愧为一部工具书式的全能应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在“菜单识别”这个比较特别的场景下的契合性较弱,强大功能的首要代价就是复杂的操作和选项带来的效率低下。

在这方面Waygo做的略好,从窄条的扫描框,横竖排切换等功能就能略窥一二。但是两款产品最终获得的信息深度都还不够。

结论:紧靠“菜单识别”的场景优化算法。并且结合“菜单识别”这个场景下的其余需求定制“中国就餐体验”的优化服务。

(2)缺点

分析二:最终获取的信息量。两款竞品都存在信息深度不够的缺点。谷歌只提供中文发音和英文解释,进一步的细节需要自行搜索。Waygo则更进一步,提供中文读音、拼音、英文翻译和可能的菜品图片,用户基本可以确定菜品的内容。但是这些信息是否足够用户选出这道菜呢?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调研。

结论:首先做好有关菜谱识别的内容提供。用户在只通过菜名不能很好地判断,需要提供更多的菜品信息。(这些信息具体包括哪些,则需要通过用户调研完成)

(3)历史记录功能

分析三:有关历史记录功能。谷歌翻译和Waygo都会记录所有的翻译结果记录,并且让用户自定义收藏一些重点的结果收录到另一个板块中。这样的模式方便用户回溯自己的使用结果,有趣的是这个过程和“点菜”十分相似——先在大脑里暂时存储一些自己看过的菜品,再经过筛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结论:可以在设计这个功能时和点菜的具体过程进行衔接,实现识别结果灵活的记录和收藏。

5.5 中国菜谱类APP战略定位分析

5.6 中国菜谱类APP产品结构

(1) Chinese Recipes

时间:2019年2月5日

版本:1.2

分析:这款APP的功能着重于“查找和筛选菜谱”上。在首界面上就提供了四种菜品查找方式,这给了用户很多选择方式。也让传言中“味道奇特”的中国菜多了几分安全感。在第一次的查找过后再次提供筛选,将某些原材料的菜品清除掉。

注意到在菜谱中特别注意了菜品和原材料的营养价值和卡路里。这样的信息在中国菜谱APP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在做菜的体验方面,提供了“朗读做菜步骤”的功能。这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方向,但是使用时发现,在暂停后只能从头播放,因此用户体验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2) Chinese Food

时间:2019年2月5日

版本:1.3

分析:这款APP在功能上更加完备,菜品的种类也明显更多。其中“添加菜谱”和“购物清单”两个功能,可以看到产品在尝试向社交和电商平台转化的尝试。这些方向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优秀模式。

菜谱中,依旧出现了很多与中国菜谱不同的地方,例如卡路里、是否清真等。这说明外国和中国菜谱对于食品的关注方向存在一些差异,可以通过调研进一步发掘。

5.7 中国菜谱类APP差异化分析

(1)功能

分析一:以上两款APP各有侧重点,前者在于筛选系统的完备,后者尝试开发了更多的功能和玩法。我们的做法不是照单全收,而是针对本产品的用户需求来定制特殊的功能。由于这两款产品的用户均定位为在外国有兴趣做中国菜的人,因此不论是菜品来源还是后期保障都有欠缺。本APP由于基于“菜单扫描”,菜品的来源比较特殊,因此有待仔细筛选。

结论:以“菜单扫描”为依托,定制有特色的的产品功能。

(2)体验设计

分析二:做菜过程的体验设计:这两款APP中对于做菜过程中的体验设计很明显都不够完整。经过一些资料的查找,初步了解到外国人对制作中国菜的看法大多是“难做、理解不了、难以控制”。这与中国菜“熟能生巧”的传统有关。这就需要我们花心思研究怎样用一款APP来培训新手做出中国菜,并且理解原理,举一反三。

结论:优化做菜过程的用户体验,并且保证初学者能够学会做比较复杂的中国菜。

(3)商业价值

分析三:更多元的商业价值:如上两款APP均是为身在自己国家的外国人设计的产品,在商业模式上均采用“广告+会员”的模式,比较单一。而本产品的用户是在华外国人,其中大部分是停留时间较短(1周到6个月左右)的游客和留学生。针对这类对中国美食有兴趣的用户,是否可以发掘一些新的机会点,为本产品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宣传(例如超短期制作中国菜线下体验)?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结论:针对用户群体,发掘新的商业突破点。

六、Taste China 美食APP产品方案

综上所述,为Taste China 美食APP做如下产品方案的简述。

6.1 产品定位

产品定义:通过提供中文菜单扫描、点菜辅助、制作中国菜教程的功能,解决外国人在中国点菜困难的问题。并满足外国厨艺爱好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全面体验中华美食的需求;

产品目标:产品最终目标是做中国美食体验一站式服务产品,让每位来华外国人充分体验“中国美食”这个充满诱惑力的主题。商业目标是在外国市场建立品牌认知,让“中国美食行”更加知名;

市场定位:智能翻译市场;菜谱市场;知识付费市场;

用户定位:18~40岁之间的在华外国人群体:用户大致分为来华旅行、在华留学和长期定居三种。18~25岁的较为年轻的群体占大部分;

核心价值:菜单识别和筛选;中国菜谱详解;中国饮食文化普及;

盈利模式:智能识别功能收费;会员制度收费;可在商城一键购齐原料,靠提成获利;后期通过特色付费课程、开办活动等获利  ;

业务模式:前期需要录入一些菜品和原料的信息,在获得一定用户数量之后,可以利用用户分享和评论生产更多内容;与电商平台合作共同完成做菜原料的下单和配送业务。

6.2 产品结构

6.3 用户流程

6.4 功能范围

七、发展路线

发展理念:由基础功能延伸到附属功能,首先满足基本的菜单识别和菜谱能,紧紧抓住点中国餐馆点菜的场景,以完成点菜和做菜任务,优化场景体验为目标,最终实现完整的中华美食体验类产品。

V1.0

开发和完善菜谱识别算法,满足基本的识别需求;

针对一些比较著名的菜品,与专业人士沟通开发适合外国人学习制作的菜谱

完成基础的菜单补充反馈、收藏、语音翻译等功能;

V2.0

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丰富菜单识别的准确程度和菜谱的丰富程度;

小规模投入,首先在大学校园中尝试投入,测试年轻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对需求和算法进行优化;

寻找种子用户并维护;

完成基础的数据统计后台和用户营销管理后台;

V3.0

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丰富菜单识别的准确程度和菜谱的丰富程度;

正式开始市场推广,主要推广渠道为跨境旅行网站,中国美食相关的外国交流/服务平台,相关媒体等;

合作更多供应商,开发和完善菜品购置和配送服务。

V4.0

对上个版本的用户体验进行优化;

上线点菜交流功能和菜品评论、分享等社交功能,搜集用户反馈并优化;

尝试组织进行中国菜线下体验活动,宣传产品并尝试活动推广的可行性。

逐渐实现目标市场的闭环,提高口碑与粘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需求  需求词条  文档  文档词条  美食  美食词条  市场  市场词条  China  China词条  
评测

 漫画人产品体验报告

漫画人目前主要在漫画阅读和圈子上下功夫,重视内容、体验和社交。一、体验环境体验产品:漫画人软件版本:Android 2.0.1.0操作系统:MIUI 7.5设备...(展开)

评测

 O2O团购产品竞品分析 美团&大...

前言:产品新人,第一次做竞品分析,练手之作,流于表面,希望能够得到大牛指点,在此谢过!(ps:由于收集数据能力有限,本文中数据难免有所差错)O2O这一概念最早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