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那年的夏天,我在拉萨

 住西藏大厦是280元一晚上,是我们在西藏干的最笨的一件事情。99年西藏作为民运会分会场,拉萨城里的酒店在7,8月开始就被各大运动员团体定满。八朗学,吉日,雪域等都是满员,我们无法可施。最终把我们赶出西藏大厦的,是8月11日下午从哲蚌寺看完雪顿节晒佛回来后送到房间里的一张纸条:

  “西藏大厦退房令”:为保证民运会用房,请您务必在8月12日之前到前台办理退房手续,这是自治区政府下达的政治任务,为此给您带来的不便之处请您原谅,希望您能配合我们的工作,欢迎在下个月前来住宿。”

  哭笑不得之余,我们只能找另一处地方落脚。因为雪顿节,背包族从四面八方云集拉萨,把大大小小的旅馆挤得满满的。沿新华路一直到八廓街,我们挨家挨户的问,就差没问民居了,最后还是落空。在回西藏大厦的路上,我们钻进一组民居,小巷很窄,抬头能看到每家每户窗台上摆满五颜六色的鲜花,空中还有一条彩带,脖子扭了几个方向,看懂了上面的字“宾多酒店新开张” - Yeah!

  相比起八朗学和吉日,这里还是稍贵,35元一个床位,洗手间和大浴室分别在2楼和3楼,24小时提供热水(八朗学还有免费洗衣服呢)。但比起西藏大厦,这价钱好得足以让我们击掌,蹦跳,然后对着西藏大厦方向狠骂一通。

  搬到宾多的好处是离八廓街很近。闲着没事我们就在八廓街溜达。大昭寺是去八廓街的必经路段。每次到八廓街,除了转小贩摊子,就是靠着寺门口的唐蕃会盟碑侧墙仰望了其金顶。金顶上那闪烁的金色法轮和卧鹿,吸引了无数的闪光灯和快门;对磕长头的信徒来说,那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宗教意义。

  老城区本来就是很热闹的地方。转经路上流动着不同的和相同的人。信徒从来不留意游客的面孔,但在乎他们的镜头和闪光灯。这是西域,我们来自异域。遥远的陌生的景象在我们面前依然故我,我们能触摸到的,只是千年古建筑的外壳,比如油黑的柱子,比如不平整的地面。

  大昭寺下午4点开放。2点半我们跟着藏族导游江梅从侧门进。和布宫一样,游客独自在西藏游览寺院几近徒劳,除非你蹭上一个旅游团窃听导游讲解。壁画的故事,门前殿内的塑像,建筑风格及历史事件,无一不需要详尽解释。我们幸运,因为有江梅。

  目所能及的大昭寺院基本组成部分有神殿(释迦牟尼神殿,无量光佛殿,强巴佛殿,法王即松赞干布神殿等),佛廊(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庭院等。有说1300 多年前,文成公主嫁入藏时,大昭寺所在地周围是一片沼泽,沼泽中心有一湖泊,置于拉萨城中有如一巨大的魔女仰天而卧。文成公主占卜后确认在此处建寺便可降魔,于是利用众多的山羊开始驮土建寺。藏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纪念建寺,佛殿初名“惹萨”,后又名“祖拉康”,是经堂的意思;“大昭”藏语为“觉地”,意为“释迦牟尼的佛堂”,后来城市的名字也演化为“拉萨”。这也是我们从史书记载及口述故事中得知的为何大昭寺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大昭寺原是松赞干布为供奉其尼泊尔妻子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所建。而北面的小昭寺乃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铜塑鎏金像。金城公主嫁入藏后,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移至大昭寺释迦牟尼神殿是信徒心中的圣地,也是松赞干布倡导佛法及汉藏会盟的重要见证。

  释迦牟尼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只有雄伟2字适合形容。我们方开始明白为何整个城市只有这一处地方的寺院门廊有永不停歇的磕长头,有不容置疑的极度虔诚.

次日去了药王山。去药王山有两个原因:

  1、我以为摩崖时刻就在山上面

  2、从布宫的金顶上看过去,我认为那是拍摄布宫最理想的地方

  拉萨有新旧城区之分。在药王山山脚下有一座白塔,是当时城区的分界。现在白塔底部还依旧保留可穿走的门洞,只是白塔已经被孤立在宽大的马路中间,每天和人们擦肩而过。

  因为不认识路,我们找不到上药王山的入口。刚好飘雨,就躲在白塔里避雨,里面刻的画的已经记不清,一同躲雨的人们不懂汉语,只能呆着。凉凉的风穿透门洞,大家都不自觉的用背挡着。

  顺着目光,前方就是布宫前的马路,一个大广场。红山上的布达拉宫矗立在细雨里,有说不出的一种大气和优雅;仰望天边,乌云飘荡,中央的红宫尤显瞩目。反方向只有延伸的马路。偶然看到几个人在一棵大数下聊天,我们赶忙跑过去问路。

  入口原来就在这里。结束环绕山脚一段挺长的路,有一个小的寺院,叫查拉鲁普。别小看这个小寺院,据说它是当年松赞干布及其尼泊尔妻子赤尊公主修炼密宗的地方。这是一个依山而挖的洞窟式寺院,里头光线很暗,尽头有一个佛龛,四壁已经油黑,依靠微弱火光,看到外壁的佛像和入口山脚下的所绘的大致相同。离开寺院,我们直接从寺后的小路上山,部分路段需要攀爬。我一直以为摩崖石刻指的就是药王山上的石刻,所以才执意要来。药王山海拔约3725米,拉萨的平均海拔是3700,所以攀爬的过程中没有多大困难,倒是那些拐弯的地方窄而旋,人得正面贴着山体移动双脚,可以转身的地方多半杂草丛生,或者是光秃秃的磐石。还好穿的是牛仔裤登山鞋,靠双脚踩出一条小路,后来才知道走了一条捷径,所以当眼前忽然出现一条壁崖的时候几乎没有留意上面的佛像。这些是时刻的佛像,表面用彩色颜料描绘,多为红色和绿色。像型和之前看到的入口石崖以及查拉鲁普寺里头的佛像很相似,但大小有别。除了有释迦牟尼像(据说药王山名字来由是因为这里原有一座药王庙,后来发展成是一所藏医院。而药王则是释迦牟尼的化身),还有松赞干布和赤尊及文成公主的修炼像(后3像是后来问人才知道的),和其他一排5到6个不登的小佛像排满一个石壁,我们只数到55尊,没有找到记载中的另外14尊。继续向上攀爬的山体出现很多有菱角的大石块,基本无法再走,我们又从另一方向走到一处象悬崖的地方。

  我想就是这个地方了-从悬崖切面方向看去,拉萨更像平原,广袤,宁静,妩媚。新旧城区的房子从平房,两三层的小楼到高一些的建筑在眼里都显得细小。远处的山从暗绿到湛蓝,连绵不断,如同展开的双臂把这片心脏地带簇拥在怀里。今天没有万丈阳光,看不到布宫的金壁辉煌;倚着石崖静静注视布达拉,我看到是不变的庄严,我想到的是宁静致远。

  我还是一心想找到摩崖石刻。于是回到查拉鲁普寺问平房里修行的在家人。一排平房里有方正的5个室,分别住有5个修行的人。佛教里分出家人和在家人,这些都是自己修炼的,有男有女,手摇转经轮,嘴上念念有词。其中一人屋里还有藏经文的碎纸片,摆在席地的被铺上。一个雕刻石经文的男人告诉我们,摩崖石刻其实同在药王山,一般游客不容易找到,要到面向布达拉宫的一处小林子进去,那里是药王山的西侧。我们离开查拉鲁普寺,碰见一辆人力小三轮,车主就住在那里,于是送我们去。

  泥土地面坑洼多积水,我们前进速度很慢。又下雨了,我们在几排转经桶前下了车,跑到一家小卖部的檐前躲雨。抬头一看,眼前就是诺大的一片摩崖石刻。摩崖上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画了有好几百的佛像,形态万千,颜色鲜艳缤纷,成色好像比山上的新。摩崖前10米左右矗立了近20根长木桩,顶上搭了一个遮雨层,人刚好可以在一个无雨带里观赏。近看石刻的佛像,仔细辨别能看出每个都不尽相同。据说松赞干布在红山见到六字真言的幻影在山中自然显现,随即沐浴净身祈祷;又见六字真言放出光芒,显有观世音,渡母及金刚等佛像,于是请人依照所见所显,在摩崖上刻了上千个佛像,故摩崖石刻又名千佛崖。

  正因为此处的神秘和特殊,拉萨城里的3条转经道中最大的林廓道,就是从这里算起。我们从此道一直向布宫方向走,先有看到越来越密的经幡,继而听见杂乱的敲击声,那是一个石刻场,从不满10岁的童工,到四,五十岁的老工,无一不在紧张地进行雕刻。童工们有男有女,左手握锥右首拿锤,叮叮当当很快就刻完一页经文,然后从老工那里去另一页。他们的技艺是如此娴熟,神情如此陶醉,几近让我忘了他们是适龄学童,只是雕刻场取代教室,经文和石块取代了书本。就在离这里20米左右的山上,堆满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玛尼石,有六字真言,有一段段的经文,在雨水的冲刷下依旧清晰,深刻。有个极其好奇闪光灯的小孩说,那些玛尼石能卖很多钱。

  我们只往上走了一段,到了一个电线塔架的地方就停了。从摩崖石刻到这里的经幡都是相连的,而且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药王山和红山原本是一体的原故,城市建设时把它们分隔了,于是人们用经幡把他们连接起来,连着山,连着塔,连着人的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那年的夏天,我在拉萨  拉萨  拉萨词条  那年  那年词条  夏天  夏天词条  
旅游

 淄博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淄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大家都去过淄博游玩吗?下面就来介绍几处个人觉得挺好玩的地方。操作方法01:首先就是博山风景区了,该风景区面积大,有多达200多个的景点可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