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拒绝轮胎“打水漂”! 3张图搞清轮胎打滑的原理

下雨天,路面总是潮湿不堪。而路面上覆盖的水膜,在汽车高速行驶到一定车速时,就会出现“滑水现象”,直接威胁行车安全。

什么是“滑水现象”?

在潮湿或雨天是,路面会覆盖上一层水膜。汽车在水膜上高速行驶时,水膜会对轮胎产生动压润滑作用;当达到一定车速时,动压润滑和水膜升力共同作用会使轮胎与路面脱离,轮胎滑行与水膜之上的现象,成为“滑水现象”。(我们小时候在河边玩的“打水漂”其实就是“滑水现象”的表现之一)

下雨时,轮胎的接地区会分成3个区

1、完全上浮区:水膜的流体压力大于轮胎与地面间的接触压力,把胎面举起,使轮胎与路面完全分离。

2、不完全接触区:由于胎面的挤压作用,水大量溢散,但仍留有一层薄水膜,胎面与路面部分分离。

3、完全接触区:胎面与路面完全接触。

当车辆达到一定的速度(或水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完全接触区消失,此时轮胎与地面不接触,形成“水漂”状态。发生“滑水现象”是非常危险的,这时轮胎是失去附着力的,严重时整个车辆会突然变向,甚至翻车。

如何防止“滑水现象”?

我们平时玩“打水漂”都知道:表面光滑、规则的石头更容易多打几个“水漂”;而那种表面凹凸不平、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很难打出“水漂”。

其实,这个道理在轮胎上也是一样的,光滑的胎面无法有效排水和破除水膜,非常容易出现“水漂”;而胎面众多的纵横向花纹正式为了抵抗“滑水现象”产生而设计的。

韩泰K117轮胎使用非对称非单导向花纹设计,胎面区分内外侧,具有优异的操控性能、干湿地抓地表现和耐久安全性。

并且根据DTM赛事(德国房车大师赛)胎面轮廓所使用的3R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水滑,减小轮胎“打水漂”产生的几率,增加车辆的湿地安全性。

外侧肋部的花纹块成阶梯式排列设计,保证了在干湿地面的出色抓地力和牵引力,确保及时刹车以保证安全行驶。并且随着轮胎的磨损,与地面接触的胎面面积反而增加,以确保抓地力不会随行驶里程变长而下降,相反抓地力还会越来越好。

胎面花纹三层块的设计,保证了轮胎在全生命周期中拥有稳定的操控和抓地力表现。构筑在主排水沟槽内的冷却系统以及胎面上的中间冷却器,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轮胎散热。

但即便使用如韩泰K117这样对水滑有特殊设计的轮胎,在大雨时还是需要减速慢行、谨慎驾驶的。尤其是高速公路,保持在90km/h以下,尽量靠中间车道行驶,以防道路边缘积水。时间诚可贵,安全价更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轮胎  轮胎词条  打滑  打滑词条  水漂  水漂词条  搞清  搞清词条  原理  原理词条  
汽车

 怎样查询实时路况

工具/材料搜狗地图操作方法01:首先在我们的手机桌面上找到搜狗地图并点击它,如下图所示。02:然后点击路况,如下图所示。03:这样你就可以看到实时的路况情况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