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孟晚舟结束隔离回归华为,但华为这么能打,跟她没啥关系

文:格总

1:

10月25号,一个新闻是孟晚舟隔离期结束,回到华为CFO的岗位,网上有流传的视频是华为财经部门员工的欢迎仪式。

这当然是好消息,但不得不说孟晚舟不在的这三年,华为依然是中国最能打的公司。

今天推荐一本书,聊下这个。

把《打胜仗》这本书邮寄给我之前,正和岛的编辑老师对我说,格总,这书你看了一定会很有感触。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你是前华为员工。

这本书讲的,不光是军队打胜仗的原理,还有华为如何学习军队,为什么总能打胜仗,你在华为海外国内市场都干过,书里面的东西一定不陌生。

他说的挺对。

我一翻开书页,那些熟悉的话语立刻唤起我的回忆。

虽然离开华为不到10年,但似乎已很遥远。

我竟然有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感觉。

为什么华为总能打胜仗?打赢恶仗?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今天,我想把它推荐给咱们公号的粉丝们,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场人。

这家中国最赚钱、最能打的民营公司,总能打胜仗,一步步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巨头,连美国举国之力也没能压垮,一定有它的原因。

下面讲2个我亲历的小故事,华为胜仗的原因可能就在里面吧。

2:

不知道现在如何,反正我当年作为应届生入职华为,要经过一系列培训。

有了解公司和各类制度的“大队”,学习专业知识的“一营”,一营之后是长达半年的地方实习,最后是学习基本职场和管理知识的“二营”。

这第一件事就发生在二营。

二营当时是几个班混在一起,除了我们一帮子销售,还有人力、研发、技服的新员工。

有一堂课要结业,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问:

“在座有没有销售的同学?请站起来!”

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他要搞什么鬼,但是也都站起来,这时候老师说,我们全体为销售同学鼓掌1分钟好不好?

为什么呀,因为是他们给我们抢粮食回来呀!

我那会儿很年轻,20来岁。

身边也都是同龄人,大家朝气蓬勃,都想着做一番事业出来。

全场100多人,这1分钟的热烈鼓掌让在场每一个销售新兵,感觉热血沸腾。

而我,几乎永生难忘。

这1分钟鼓掌只是一个缩影,我后来慢慢体会到,华为内部对“抢粮食”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不由分说的文化导向:

只要是前线的事,只要是销售的需求,每个后端部门的支持都毫无保留,“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在华为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行动准则。

这就带来一好一坏两个结果。

好处是每一个销售包括我在内,面对客户时底气很足,我们知道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甚至可以不计代价支持我们的团队。

所以我们也会千方百计去满足客户,为公司抢回来更多粮食。

坏处就是个别销售也包括我在内,一天到晚牛逼哄哄的,觉得天底下老子的事最大,经常拿着客户的鸡毛当令箭。

我干过最出格的事,是为了客户一个也没多重要的需求,逼着研发加快开发进度出新版本。

那天我带着团队,跟一个比我大两级的研发领导拍桌子。

旁边坐着人家下属一堆人哪。

现在想起来,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了。

人家没和我计较。

我后来离职,主管告诉我,那位研发领导还说,这么能打仗的兄弟怎么能放走呢?某某研究所刚好有个岗位空缺,就在他老家,你问他愿不愿意嘛?

只可惜我当时去意已决,就没留下。

打仗不要命,抢粮食一个比一个凶猛,不光自己上,还“呼唤炮火”,把其他部门兄弟叫来一起抢,这在华为属于常规操作。

销售打胜仗,支持的其他人员考核拿优,某些项目还有专项奖按贡献分配,人人都有肉吃。

跟着大领导打胜仗,下面的小兵火线提拔,升职涨薪,一个个看到机会就兴奋,就冲动。

就像《打胜仗》里讲的,任老板就说:

“为什么四野的部队这么彪悍?是因为他们跟着林彪一直打胜仗。”

3:

第二件事是我当时在海外地区部,任务是作为竞争专家,一年到头飞各个国家支持项目。

某国有一个项目,标的不大,记得好像只有不到2000万美刀,但是战略意义很大,是公司某个新产品的开局市场。

该国代表处上下都很重视。

我在那里呆了将近半年,帮着标前引导,做做客户关系,一直到投标前夕。

还是照惯例“呼唤炮火”。

呼啦一大帮子来了20多人,专门安排一个会议室拿来投标,然后是昏天黑地没日没夜的讨论方案,标前澄清,准备标书。

好了,到最后一步,“商务申请”。

解释一下这个名词。

“商务申请”就是开一个电话会议,向公司有权限的领导申请一个最终价格,价格是投标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通常安排在交标前的最后一天,甚至最后一夜。

第二天交标,当晚10点我敲开代表办公室。

代表还在,我放心了,笑说:某总,今晚您得熬熬夜了,我们尽量2点之前把价格汇总出来,找您开会。

代表是个40出头的中年男,两鬓斑白,眼里全是疲倦。

他指了指房间角落,说兄弟你放心,我24小时待命。

一看是一张折叠行军床,我笑了。

代表摇摇头接着说,别说我了,就是某某某(该产品线总裁)在国内,一样随时待命,你们放心弄吧,好好弄,别着急。

我很踏实的离开了。

《打胜仗》书里有段话,摘出来大家看下:

“回顾数千年战争史,其中有两条要素,是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将军都具备的,一是沉着冷静的意志,二是与下属同甘共苦的品质。”

同甘共苦这事,华为的领导们显然做到了。

不光在这个代表处。

在我呆过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代表处,办事处,几乎所有的领导们都是这样,只要工作需要,熬夜、加班、拜访客户、连续出差连续作战,是家常便饭。

这也不奇怪,任老板一把年纪了还满世界飞,去“听得见炮火的地方”,其他人还有啥好说的呢。

离职后,跟前同事们聚会。

发现我们都把这个品质带走了。

就是如果下属还在加班,还在熬夜做方案,我们做领导的如果工作轻轻松松,会有一种罪恶感。

和下属同甘共苦,成为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可以放心依靠的资源,是我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在华为学到的宝贵一课。

后来我读德鲁克,非常喜欢有句话:

“发现一个领导者最有效的办法,是看他是否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

说得太好了。

一个和下属同甘共苦,使得人家心甘情愿追随你的人,才敢说自己是真正的领导者。

这样的领导者,在华为太多了。

4:

这2个小故事,我讲完了。

华为怎么这么能打?

我只是个前员工,也不是什么管理专家,说不上来。

但我知道华为的成功,靠的是已经形成,而且一直在发展的制度、文化。

不是因为某个人比如孟晚舟,它才这么能打。

恰恰相反,有这样的制度和文化在,一个个孟晚舟才会脱颖而出,最终成就整个组织。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知道华为是怎么办到,让10多20万受过高等教育,并不好管的知识分子们,团结在同一个目标下,朝着同一个方向冲锋。

这一冲锋,就是30多年过去。

从当初土得掉渣,普通话都讲不利索的一帮“土人”,到今天超级大国都没摁下去,已经是全球通信业的领跑者。

华为跑太快了,抬头一看,已是从来没有谁踏足过的人类通信征途的最前沿,“无人区”。

它怎么办到的?

答案就在这本《打胜仗》里,推荐给你们,它不会让你失望。

写下那2个故事时,我好几次停下来。

心潮翻滚,敲打键盘的手都在颤抖。

我想起那么多次,在华为海外国内,我参与或组织过的一次次会战。

一个个熬夜加班的不眠之夜;

一场场为拿项目彼此拍桌子,事后又杯酒释前嫌的笑谈;

一次次胜利后举杯相庆,和失利后相拥而泣的瞬间;

一张张单纯又可爱的脸……

我还在华为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还好吗?

我真想念你们。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但和我认识的所有前华为人一样,我们没有一个不感激公司,感谢在我们最年轻最意气风发的岁月,能来到这样一个平台。

在这里,在全世界最残酷的商业战场,我们寒刀淬火,百炼成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华为  华为词条  隔离  隔离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  这么  这么词条  结束  结束词条  
战略规划

 如何选择企业营销的中间商?

互联网汹涌而至,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中小企业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下,既有更多的发展计划,也有严峻的挑战。市场竞争激烈无比,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