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写/孙静
想象几个场景:
公司开会,头脑风暴的时候也有一些点子,但一轮到自己发言,大脑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
精心准备的复盘报告、述职报告,自己讲得挺嗨,但领导总是敲着桌子问,重点在哪儿?
想做自媒体,少不得要直播、拍短视频,但一面对镜头就紧张,话都说不利索;
……
不管是跟老板、领导汇报,向同事传递自己的想法,或者聚会时的即兴发言。“公开表达”这件事,困扰着很多人。
普通人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快速精确表达出去?如何让对方愿意听下去?如何成为能公开表达的人?
前段时间,我邀请顶级商业演讲教练马徐骏聊了聊这个话题。
作为演讲教练,马徐骏不仅辅导众多企业CEO和高管在公开场合表达,还主导策划了《回响·开年演讲》,帮助很多普通人登上舞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次对话让我感受到,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表达者。而其中的诀窍就3个:说人话,讲故事,深挖掘。
下面一个个展开。
01、说人话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好公开表达,一开口就紧张?是因为对表达有刻板印象。
比如,一提到公开表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马丁路德金、丘吉尔,他们铿锵有力、热血沸腾的讲话。
其实,很多流传下来的讲话都是发生在很极端的场景,像民权运动、抗战动员等。
这些故事让大家错误认为公开表达必须慷慨激扬、抑扬顿挫。而自己不好意思这么夸张讲话,所以不敢开口。
马徐骏说,好的公开表达是说人话。
不要想对面听众是冰箱、是萝卜,而是建立一种“对象感”。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跟对方说说自己的事儿。
比如,马徐骏在帮助不经常上台的科学家、运动员准备演讲时,通常会跟嘉宾先聊一两个小时,然后问嘉宾刚刚的聊天是否感觉很舒服。
马徐骏会引导嘉宾要把对话时的状态带到舞台上,台下不管是300、500、1000人,就把他们当成一个人看待,进行一对一聊天。很多嘉宾实践下来,现场的效果都很棒。
我们通常遇到的公开表达场景:沟通、汇报、演讲、谈判等,也应如此。把对方当人,自己说人话。否则表现得过于夸张、手势乱飞,反而让人有防备心。
勇敢地张开口,你就迈出了公开表达的第一步。
02、讲故事
你愿意说了,但紧接着,会迎来第二个问题:别人不愿意听,即使强忍着听完,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比如马徐骏说,很多企业做新品发布会,说自己产品有100个优点,噼里啪啦讲了三小时,听众一个都没记住;还有很多专业人士,离开自己的领域,离开那些术语,就不会说话。
我们大部分的表达是面向外行的,如果别人不愿意听,甚至听不懂,这个传递就无效。
那怎么才能让对方更愿意听?更能听懂呢?
马徐骏说,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故事。人处理信息的方式特别一致,就是喜欢听有情节、有场景的故事。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年会,以前是公司领导上去读一下“战略”,后来改成了各部门员工发言。
当时有员工讲了一个点:
广东那边有个3万多人的厂仅有一个超市,单子很大很重要,但业务员怎么都卖不进去,只好上报老板。
老板想半天,发现没认识的人,而且门口保安也不让随便进人。完全没辙,上升到总部开会,一帮职业经理人讨论一周,也没有任何结论。
一周之后,总部问这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业务员说,三天前就解决了。总部那些人很惊讶,怎么做到的?
很简单,他们在门口蹲了三天,发现自己进不去但有个牛奶公司的人能进去。因为牛奶公司跟超市有协议。
他们就拦住送牛奶的人说,你能不能带我进去?我要签个约。
那人说,凭啥?
他们说,如果你带我进去,我这边有一些你不知道的网点或者超市,我帮你带,我们交换。
于是,换上牛奶公司的衣服进去,签了协议,也拿到了进门通行证。
比起销售数字、SOP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流程,这种展示细节的小故事反而更打动人心,让在场所有人都愿意听。
领导能坐在下面,愿意踏踏实实听一天。这些讲的人,很快也都升职加薪了。
所以,你说了什么根本不重要,对方愿不愿意听下去,听到什么才重要。想激发听众的兴趣,可以从讲好一个故事入手。
03、深挖掘
很多人说我是普通人,很平淡,好像没什么故事,怎样从生活找到这些故事呢?
这个烦恼普遍存在,马徐骏辅导的很多事业上成功的嘉宾也都有这个困扰。
其实我们本来就有故事,只是不知道从哪找。马徐骏提供了三个挖掘故事的方法:找遗物、找极值、找熟人。
1. 找遗物:找过去生活里被保存到现在的东西。
你去翻一翻家里面存的一些笔记本、同学录、初恋女友的照片、年少时一个女生送你的千纸鹤、幸运星等,里面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不然你不会把它留到现在。
一旦开启了记忆通道,你马上就会陷入回忆,当时是什么场景、说过什么、经历过什么,就能找到很多故事。
2. 找极值:找生命里觉得最痛苦、最快乐、最难受、最难忘的经历。
高考前的那个晚上,你在做什么?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毕业的那个晚上,你的心情?第一次进公司时,你有什么打算?
当你有针对性地找寻,这些特殊时刻的记忆会被一个个拎出来,熠熠生辉。
3. 找熟人:打电话给很久没见的人。
你可以翻翻通讯录,打电话给很久没见的朋友、同学、曾经的同事、客户,跟他们聊聊天,就会不由自主地谈到一些你的高光时刻、你的糗事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故事。
当你用了这三个方法,会发现生活里无数的故事信手拈来,根本用不完。
04、最后的话
马徐骏分享时,有个人让我印象最深刻:
她叫Lisa,是跑步教练张展辉的丈母娘。她原本是吉林一座小城市的图书馆员,因膝盖积水严重不敢剧烈运动。
五十几岁时,她通过跑步重启人生,膝盖完全消肿、跑了人生第一个半马、成为张展辉跑步教练团总教练、辅导2000多名学员。
她的故事很好,但因为从来没有上过大舞台,一直很忐忑。
2022年,她登上《回响·开年演讲》的舞台,讲述了自己“50岁如何重启人生的故事”,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勇气和力量。
我想说的是,和Lisa一样,每个人都能通过一种方法,把自己的故事放大、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