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导语: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1.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机,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识,行为是他控的,情感也稚嫩脆弱,因此需要成人的关爱和保护。幼儿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1.1 营建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说的`快乐 。

在语言活动中,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才想说、愿说,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在教学中,宽松就是让孩子感到没压力、没恐惧,不过分判断孩子的对错与好坏,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理解接纳、支持与鼓励的。

1.2 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让孩子说的有序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重视通过看图讲述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内容选择时多选用一些有情节,有利于发展孩子思维的图片,如《小红伞》、《猫医生过河》、《晚上》、《捉迷藏》等等。其次,活动过程中以设问来开展。

可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如“是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有谁?”、“在做什么?”、“是什么表情?”等,让孩子描述画面的人物、景物、动态,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分解。与此同时,还可结合“为什么?”、“是什么原因?”、“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

最后,教学方法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看演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使孩子能按想法或图片内容进行表演,进一步理解图片内涵,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

2.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言语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这些教材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园语言教育却考虑得不多。

当前,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采用多种形式,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具有创新能力。

2.1 引导幼儿创编故事

创编故事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它的形式有:仿编故事、续编故事、听音响编故事等。

如续编故事,首先,让幼儿预测简单的原因或结果,即老师讲一个简单故事但省去原因或结果,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想各种结果填充。如,我讲故事的前半部分:“天气很好,老虎出门散步,它走到了山坡上,猫也出门散步走到了山坡上,老虎看见猫说:“你好啊!”猫看见了老虎也说:“你好啊!”正说着,只听见“砰”的一声……”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纷纷依照生活经验和故事提供的线索,推断出“猎人来了”再进行想象。其次,让幼儿独立续编故事的一部分。

如《大象救小兔》,“救”的情节大致相同,无非是出了什么危险,谁来救,怎么救的问题,但原名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我将其改为《救小兔》,这样,从名字上就给幼儿打开了思路。而后,再以原故事为范例,引导幼儿置换地点、角色、方法,幼儿便能很自然地编出新故事来。第二,问题的设计。问题是引导幼儿发展想象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设计得恰到好处,才能铺平创编故事的路。

如仿编故事《一把伞》,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幼儿思考:小兔为什么拿伞?拿伞时遇到什么事?怎样用伞解决问题?幼儿编时可自然套用故事结构,其中怎样用伞解决问题是编的难点和重点,为了便于化解难点,我将“说说伞的用途”放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既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互相启发,又可为解决问题埋下伏笔,使后面编的过程顺利进行。

孩子们情绪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伞可以挡太阳、挡雨、勾东西,还可以当爬杆、武器、拐棍、小船、降落伞等等。有了这样的思路,多数孩子能编出完整的故事,而且讲得很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创编故事应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如先给幼儿提供一些不完整的故事,引导他们补充缺少部分,进行续编故事,再根据故事结构进行仿编,最后可根据一个主题,如“小汽球”、“积木碰倒以后”,或根据各种声音录音片段,与幼儿一起讨论构思,进行创编故事

2.2 鼓励幼儿自主表演故事

故事表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本身带有自发性和创造性,幼儿在表演中不是机械地直接再现作品,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头脑的加工,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自主表演故事,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3 设置开放性问题,引起思索

这是针对孩子好奇的特点,对其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以此来点燃其投入活动的兴趣及求知欲。教师可在活动前精心设计导入语,在活动中适当点拨来巧设悬念,以引发思索。

如讲述《小蚂蚁上天》时,教师可一开始就让孩子思考 “ 小蚂蚁 ” 和 “ 蒲公英 ” 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为什么?这样将引发孩子的积极思维,他们有的会说小蚂蚁种蒲公英,有的会说小蚂蚁吹蒲公英,还有的会说小蚂蚁摘蒲公英,孩子的思维就呈辐射状,沿着不同的方向思索开了。

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使幼儿由被动地听和讲,到主动地听和讲,由模仿作品中的语言,到独立地、创造性地讲述,这些言语活动无疑是创新能力的沃土。

当然,要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必须在全面发展整体教育中进行。只有幼儿的体、智、德、美和谐地发展,幼儿语言的思想内容丰富,内容与形式新颖,语句连贯完整才有可能。而语言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发展,又必将进一步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词条  幼儿  幼儿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  语言  语言词条  
家长加油站

 说进孩子心里的沟通技巧

说进孩子心里的沟通技巧我们在生活中,时常需要运用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其实与孩子沟通同样需要技巧。应该说,最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最好的家庭教育,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