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导语:如果学生没有对创造能力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和理性价值态度,那么学生就不会形成积极和正确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感受创造的魅力。

1、指导学法,激励创新。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导致懒惰。”学习方法可以保证一个人继续不断地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方法多少及是否科学的治学。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越合理,创造性空间就越宽广。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激励学生创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自己获得知识,养成质疑问难的动脑习惯,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让学生根据“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动手尝试,综合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2、合作互助,促成创新。

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既能体现出学生主题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可以开展合作探究新知的活动。每个学生手中都有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组合作随意取出几个摆成长方体。反馈时,学生有的长摆7个,宽摆2个,高摆2个,体积是28立方厘米;有的长摆6个,宽摆2个,高摆3个,体积是36立方厘米;有的长摆3个,宽摆3个,高摆4个,体积也是36立方厘米……,最终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有合作、有争议、有交流、有探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能力。

3、操作时间,探索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卢梭也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的确,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只有自己“再创造”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应用。在教学中要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亲知亲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正方体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再通过学生合作动手量一量教室,桌子,文具盒,书本的长、宽、高,算出它们的体积。从而巩固了新知。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动手摆,有的记录,有的计算,场面热闹而有序,受到极佳的效果。在教学“角的画法”时,让学生先量出两个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再通过组合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还可以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各种度数的角。从以上两例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在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中获得了知识,而且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形成和发展。另外,还要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和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如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小创造、小小科学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他们认识事物、探索知识和创造发展的信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发扬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愤,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孩子的选择,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那么,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设想,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情绪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愤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作为一个引导学生求知的老师,应该深入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影响学生,以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要多给学生激励和鼓舞,成为学生爱戴的老师和朋友。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在求实求是的学风和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学,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的发现、探索和寻求。可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摇篮,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5、鼓励质疑问难,拓宽思维空间。

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新知的探求和创造过程,教师要充分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体温,多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爱因斯坦曾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幼稚可笑的,漫无边际的,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正确引导学生从“好问”向“善问”转化与提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为学生搭建质疑的舞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供质疑的机会,鼓励他们有疑即问,不懂就问。例如在教学时间单位时,学生提出“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而其它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呢?”“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是属于哪一个世纪”。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学生提出:“为什么在表示近似舒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学生提问:“平行四边形每边只有两个端点,那么它每条底边上的高只有两条,对吗?”……在这样的质疑过程中,学生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善问,质疑能力提高了,思维空间也拓宽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  创造力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