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GDP主义”管理会让教育变得浮躁

GDP主义教育管理,其显著特征是:以量化的指标为依据,一切教育活动都以追求具体的数据为目的,把教育管理绑在各种数据上。盲目追求数量,必然导致教育的浮躁,使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异化。

工作目标太多,抓不住重点。学校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分工合作,“GDP主义教育管理使得很多部门在追求数据上绞尽脑汁。为了使本部门的工作量领先,部分工作计划缺乏宏观科学的思考。例如,短短一周内,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各开一个讲座。各部门开讲座只是为了追求数量,对讲座的质量并无特别要求,而教师则不得不奔波在被功利控制的工作流程中。这种低效、浅薄的工作作风,不仅使部门变得浮躁,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泡沫会议成为工作的重要呈现形式。在“GDP主义”管理导向下,各部门频繁召开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教育科研会议、全体学生会议、学生干部会议……不论大会小会,都要拍照、录像。即使是几个人的会议,也要用鲜花、盆景等装饰会场。泡沫会议的主要作用就是体现各部门的工作量,除了让学校的工作生态变得浮躁,并无实际意义。

滥用竞争,把教师绑在排名上。很多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中都有学生测评一项,为了保证分数,有的教师不敢批评学生,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治学严谨的教师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中来一些小段子,以迎合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考量教师的成长可以使用数据,但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教师在追求数据的过程中变得浮躁。

评优时只算经济账,不计算优秀资源的价值含量。对于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止步于一张获奖证书或奖金,则是对优秀资源的极大浪费。评优的目的不仅仅是肯定优秀,更重要的是让优秀经验得以推广。在“GDP主义教育管理导向下,学校评优时往往只算经济账,忽略了优秀资源的价值含量。

有些教育因素可以量化,如学生人数、教师课时数、第二课堂活动次数等,但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风范、职业素养等是无法量化的。摒弃教育管理中的GDP主义,教师才能潜心教书育人,教育才能淡定前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浮躁  浮躁词条  变得  变得词条  主义  主义词条  管理  管理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