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师之间互相“看不懂”是工作生态出了问题

“看不懂”这三个字在学校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教师教师之间也经常使用,例如,老教师“看不懂”青年教师,普通教师“看不懂”名优教师。按理说,“看不懂”作为一个中性词,表达的只是一种状态或者判断。但是,若将“看不懂”附加上其他含义,甚至讽刺、嫉妒等成分,性质就不一样了。

有些教学与科研能力突出且在区域教育中影响力极高的名优教师,在让全校大多数教师敬佩的同时,也会受到排挤。一部分教师不愿意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在公共场合常用“看不懂”制造孤立名优教师的舆论氛围,让教师的工作生态变得很不和谐。极少数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也常用“看不懂”表明自己与普通教师之间的差距,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极为不利。

由于成长在不同的时代,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活力四射的青年教师让部分老教师产生了危机感。若老教师常用“看不懂”表达无奈,而不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任由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失误,会降低青年教师的归属感。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敢闯敢拼,在信息技术使用等诸多方面要优于老教师,若因“看不懂”刻意与老教师保持距离,对自身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若学校管理干部与广大教师之间也用“看不懂”的心态审视对方,学校的管理生态一定是消极的。校长及中层干部总是“看不懂”普通教职工,说明自己的管理理念或工作方法可能出了问题,教职工以消极的方式应对学校的管理,肯定会出现让管理人员不满意、看不懂的地方。若教职工总是“看不懂”管理干部,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领导对教师要求太高,脱离了教职工实际;二是学校管理过于松散,领导们不注意倾听教职工的意见,教职工们看着学校走下坡路却无能为力,只能用“看不懂”表达对学校的担忧。

当“看不懂”被附加了不该有的含义,并在教师之间经常使用时,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疏离的,学校的工作生态是被动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自然会受到影响。

学校的工作生态是由不同的教师个体及群体构成的,每个教师个体及群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特色,难免存在让其他人难以看懂的地方。当别人优于自己时,要尽量读懂对方,并以对方为榜样,让自己成长的更好。切不可用“看不懂”掩饰嫉妒,更不可用“看不懂”破坏教师之间和谐共生的工作生态。只有在相互欣赏、取长补短的生态环境中,才能让每个教职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互相  互相词条  生态  生态词条  之间  之间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