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实事求是,将“停课不停学”这本“好经”念好

疫情尚未结束,“停课不停学”工作仍在继续。一个多月来,这本“好经”还是不时地被“念歪”。一些学校不顾实际,将日常课表全搬上网,或要求教师全员直播、录播课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提出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直播上课或录课,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尽量避免因打印作业或学习资料致使家庭临时购买设备,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遗憾的是,有些基层学校在落实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跑偏、变形,甚至与要求背道而驰。比如,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直播上课或录课,就普遍要求教师直播讲评习题。又比如,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学校便将“强行要求”变成“积极建议”。

基层学校战战兢兢地“戴着镣铐跳舞”,其原因在于被升学率“绑架”。虽然停课了,但兄弟学校的线上教育模式五花八门,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学校选择的方式能胜人一筹。在这种隐蔽的、假想的、盲目的竞争中,不少学校用力过猛,听说某校用某软件了,其他学校闻风而起,唯恐慢人一步,步步皆输。焦虑的“剧场效应”逐次传递,教师、家长、学生无一方能独善其身。于是,“停课不停学”就在非实名制的“骂骂咧咧”和实名制下的“老老实实”中扭曲进行。如此一来,“好经”岂能不被“念歪”?

将“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好,实事求是的态度必不可少。

在高考、中考等选拔型考试中,排名才是决定性因素。举例而言,清华大学每年在某省的录取名额为20人,全省几十万考生竞争前二十名未免过于荒诞,但是,即便全省考生不残酷地竞争,最终一样会出现全省前二十名。当然,有人会反问,既然一定有前二十名,为什么不能是我呢?这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固然令人赞叹,每个人都迫切、固执地渴望优秀,与之相应,正确认识自己、承认己不如人却又如此艰难。

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停课不停学”工作应实事求是。转发教育部文件,围绕其框架“添枝加叶”,融合地方特色课程,只是基本要求。面对区域内的“歪嘴和尚念歪经”情况,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主动作为,主动下访,检查各种班级群、教师工作群,抽查教学软件的“家校本”……了解治下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真实形态,同时也能促使区域内发出越来越多“停课不停学”的“好声音”。

根据媒体梳理,自2020年1月27日起,截至3月6日,教育部及相关负责人就“停课不停学”工作先后发布了九份通知及操作指引。将“停课不停学”这本“好经”念好,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所有参与群体恪尽职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也需要果断遏制那些助推应试教育、传递教育焦虑、罔顾客观实际、试探政策底线的行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停学  停学词条  停课  停课词条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词条  这本  这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