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破除“以纲为纲”,教师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6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

一段时期以来,高考考试大纲成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为高中的教学提供了“以考定教”的总体思路。一些省份除了发布考纲,还“贴心”地附带上解读考纲的“考试说明”。就应试的实际需要来看,考纲的确起到纲举目张的指引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高中教学“以纲为纲”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学的主动性、全面性和创造性。随着高中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等多重背景,考纲过多地强调考试,其作为应试教育推手的角色定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为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新时代高中生,国家层面在整体推进高中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选拔性考试命题以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是改革的重要信号,传统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应围绕这一信号作相应调整,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工作思路终将会被时代淘汰。

贯彻落实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经历一段阵痛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面临改革要求、现实需要和人才标准等的多重挑战。笔者认为,基层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的步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首先,要处理好新课标与高考的关系。新课标的落地并不意味着高考无章可循,更不代表日常教学可以信马由缰。应该明确的是,以课标为依据的新高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理念的综合考查,命题思路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大量的刷题、千方百计挤占学生时间、挖空心思预测考试题目等粗放式的备考方式,显然不符合改革的方向。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站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来思考“怎样培养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备考工作自然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其次,要处理好新课标与教材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新教材是遵照新课标要求编写的,拿来就用、照本宣科就行了。但是,高中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新时代高中生,其标志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了多少个知识点,不在于弄懂多少个考点,而在于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和发展的人来看待。故此,教师应以新教材为蓝本,全面思考和梳理新课标的要求,适当增减、合理运用、灵活转化教材内容,而不是“拿来主义”。

最后,要处理好新课标教师的关系。高中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要求。一些“抠考点”、迷恋“题海战术”的教师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苦涩的失落感;一些以钻研“×年真题×年模拟”为能事的教师恐怕也会被现实频频“打脸”;一些以学生成绩来换取各类“先进”“名师”等头衔的教师会逐渐失去市场。从这个意义来看,高中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也在倒逼教师牢记并实践“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有既教书又育人的角色定位,坚持落实新课标和提升自我的高度吻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然,破除“以纲为纲”应试教育倾向的同时,也要防范盲目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基层操作,要突破脱离考纲就不会教书的思维局限。加深和拓展对新课标的理论研究,建立新课标与高考、教材和教师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新课标在基层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落到实处,学生和教师的改革获得感也会不断增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破除  破除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处理  处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