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允许“蹭饭”,体现高校人文关怀

蹭饭,大意是白白的吃掉别人的食物,自己不掏钱。表现出的是一种混吃混喝、贪便宜的行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说,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蹭饭族”。

据报道,在南京各大高校,存在数量不等的“蹭饭族”,有附近的上班族,还有拿着饭盒的大爷大妈。物美价廉、卫生放心是他们热衷于蹭吃食堂的原因。面对蹭饭一族,高校“心情复杂”。有的学校加收40%的管理费,有的严格控制校外人员就餐时间,有的表示要在保证师生正常就餐的情况下有限对外开放 ……

尽管这里所提到的“蹭饭族”的“蹭饭”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白白的吃掉别人的食物”。但这确实是一种抢占学校资源的行为,因为高校食堂物美价廉,卫生有保障。那么,高校食堂究竟要不要开放?笔者认为:高校要量力而行,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开放是情分,不开放是本分。

一是评估食堂容量、空间。高校食堂的首要职责是为师生提供就餐服务,因此,只有在具备了足够的容量、空间之后,才可以考虑对外开放。如果食堂在没有提供好师生就餐服务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对外开放,势必会对师生的正常就餐造成干扰,这是不可取的。高校是传承文明的场所,不能因为吃饭被干扰而产生矛盾。

二是须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就餐时间。一旦食堂对外开放,必须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就餐时间。高校师生众多,且大多集中就餐,就餐时十分拥挤。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就餐时间,以错过高峰。其实,师生就餐的高峰期是很容易估计出来的,错过师生高峰期,为外来人员提供就餐便利,这是对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为别人提供了便利。这本身就是高校人文关怀的体现。

三是用学校文化化人。高校的学校文化自然可以浸润一部分人,比如,学校文化中的师生行为文化、食堂员工及管理者的行为文化、学校环境文化,都可以浸润、感染“蹭饭族”的精神世界,让其在无形中提升素养。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便是高校教育的成功。高校教育应该开放空间,不能囿于围墙之内。

蔡元培先生在《何谓文化》中谈到,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机关,如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因此,教育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作为教育资源最集中的高校,更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放更多的空间,为周围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外来人员的进入,其实也是对学校建设的促进。学校与“蹭饭族”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更是一种人文体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怀  关怀词条  人文  人文词条  允许  允许词条  体现  体现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