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唯论文,并非论文“退位”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修订后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其中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的规定引人注意。无疑,这一举措是落实去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扭转“唯论文”博士生评价指挥棒的有力举措,对博士生评价有正本清源的重大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没有准确理解“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这个表述,片面地认为对博士生学术水平进行评价时,论文可以“退位”了。此种认识有失偏颇,还有误导公众之嫌。对此,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博士生学位认定的问题上,学术论文真的可以“退位”吗?笔者认为,博士生评价不“唯论文”,并不是要论文“退位”,而是要在优化博士生学术水平评价、学术论文发表生态的背景下,鼓励博士生刻苦攻读,潜心研究,有所作为,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当然,在授予学位时,这些论文又能被认可为学术成果或者在学术期刊发表,展现博士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博士生学术水平的最好鉴定,可谓一举多得。

不可否认,“以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达到基本要求的论文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的规定,催生了博士生学术水平评价、学术论文发表环节的种种潜规则及灰色、黑色产业链。但这些问题不是“硬性指标”的“恶”,治理这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才是重点。把这些“恶”都赖在授予学位的“硬性指标”——学术论文头上,要学术论文“退位”,倒洗澡水会不会也倒掉孩子呢?

博士研究生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博士生,是研究生学历的最高一级。在读人员还没有正式获得博士学位,严格来讲只能被称为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这个“名词解释”告诉我们,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常态是攻读,即在导师指导下,读书、研究、写作、提高,通过学位答辩,符合毕业条件,才能成为博士。读书、研究、学术论文写作,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途径,也是他们的日常攻读姿势,写成学术论文是攻读的必然结果。因此,无论到什么时候,学术论文写作都不可能从博士生的学习生活中退位。

博士学位显然不能授予学术水平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博士生。学术水平要以学术研究成果表现,而学术论文是学术水平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将发表论文列入获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反映了学术评价标准的单调性和简单化,牺牲了学术内容的丰富性与评价标准的多维性,但同时也排除了一些人为的非学术和非可控因素。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学术论文比“唯论文”的博士研究生评价标准更危险,更不靠谱。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看论文而不“唯论文”,才不至于矫枉过正。

还有,写出符合学术规范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必须练就的一种技能,也是博士生区别于一般人群甚至本科生、硕士生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如此,通过学术论文写作锻炼写作基本功,也是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博士将继续学术研究,学术论文写作将伴其整个职业生涯。即便未来不从事学术研究,也能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在认识、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大胆探索,并最终形成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探究真理的思维品质,对其未来从业是有所裨益的。若是在攻读期间,放松了学术论文要求,盲目地解除束缚、减轻负担,加之相应措施跟不上,其学术水平一定有下降的风险。

总之,不“唯论文”,并非论文“退位”。优化博士生学术水平评价、学术论文发表等领域的生态,才是真正给博士生松绑减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唯论文,并非论文“退位”  论文  论文词条  退位  退位词条  并非  并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