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要求开跑车的家长换车,是大人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最近,一段家长群里的聊天记录,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家长开着跑车接送孩子上学,引发群内其他家长的不满,认为这种行为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另有家长建议,可以买个普通的车,“反正你们也不差钱”。开跑车的家长直接开口怼了回去:“我不偷不抢的,凭什么再买一辆‘普通’的车来为你们服务?”没想到,他刚发完这段话,就被直接移出了家长群。(10月13日搜狐教育)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不同家庭的孩子步入同一所学校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在这个新的集体中,每一位孩子的家庭都是有所差异的,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有之,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同样存在。义务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公平,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到优质而公平的教育是学校的价值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同一班级里,有开跑车的家长,也有骑电瓶车的家长,正是教育公平之所在,没有什么不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上学,这是家长的个人行为,与家长的经济条件有关,他的跑车一没偷,二没抢,是其合法收入所得,更没有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其他家长无权干涉,教师更没有理由制止这种行为。

事实上,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的行为并不必然会引起其他孩子的攀比心理。因为孩子是天真纯洁的,在他们眼里,跑车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跑车接送与骑电动车接送都是父母的关心与爱护,都是满满的亲情,其本质并无区别。只不过,部分家长将跑车刻意放大,有意无意地将攀比心理暴露无遗,反而会深深地影响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不当的引导。别人家的跑车是人家的辛苦劳动所获,与自己无关,有些家长的怨气与不满并非源于外因,而是源自内心的爱慕虚荣,而由此要求开跑车的家长换车接送孩子,更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无理要求。

家长要求换车接送孩子的行为本已欠妥,教师却顺应部分家长的无理要求,对开跑车的家长提出批评,这样的做法更是有失水准。一方面,以教师身份干涉家长的生活方式,这是教师没有规范约束自身权力的表现,无意流露了自己的强势管理思维。另一方面,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家长所反映的问题折射了家长的攀比心理,也从某种层面反映了家长带给学生的错误世界观与价值认识观。教师应当正视这一问题,给予家长正确的引导,给予学生积极的引领,让家长和学生放平心态,包容他人,正确看待物质需求,消除攀比心理。

学校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也部分承担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同时要引领家长,共同完成教育孩子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开跑  开跑词条  换车  换车词条  攀比  攀比词条  作怪  作怪词条  大人  大人词条